家風家訓征文3000字(通用22篇)
家風家訓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下文是小編整理的家風家訓征文3000字,希望能幫助到你。
家風家訓征文 篇1
看慣了春花秋月,是否還會在乎自然頻繁的變更;嘗盡了悲歡離合,是否還會被心中的那抹回憶驚擾?淡淡的月光,淡淡的流水,還有心中那縷淡淡的家風,潛藏在歲月的河流中,浮動著我那動人的心弦,家風再用他那滿含滄桑的口吻,講述當年的那些青澀往事……——題記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壯成長,是因為那勤勞的土地源源不斷的給小草送去養分,奉獻雨露毫不吝嗇的給小草送去水分,慈愛的太陽不求回報的給小草送去陽光。春風輕撫著它,雷電考驗著它,石頭捶打著他……幾個月后,小草變成了茁壯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舊保持青綠,依舊保持活力。因為在他成長時獲得了環境的滋潤,因此打下了最堅實的根基。而我們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所以對于家風家訓更是重視。而要說起我的家風家訓那可要談談我小時候的幾件事。
俗話說:“勇敢,事情必成;勤勞,幸福必到!碑斎辉谖覀兗铱墒前亚趧诜乓晃。在家里數奶奶和媽媽最勤勞了,我們家住在農村,她們深知只有靠一雙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學,勤就這樣不知不覺得成為了我們家的家風。記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麥子的高峰期,卻不巧趕上我爺爺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爸爸在家里炒菜,只有媽媽和奶奶帶著我去割麥子。那時還沒有普及現在的割麥子車,只是用鐮刀收割從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媽媽和奶奶都汗流浹背,媽媽那白色的襯衫的像水洗過一樣,奶奶那纖瘦的身子更顯得凄涼。她們沒有吃飯,喝兩口水對她們來說就是休息了。下午我們才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家,媽媽和奶奶并沒有停歇,而是一起洗著衣服擦著桌子,都顧不得頭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飯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里,從門縫里透過來了一束光,我朦朦朧朧地循著光走過去,看見媽媽正辛勤的收拾著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客廳里的燈依舊亮著……
“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為人老實,不干壞事;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做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用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待人有禮貌。首先,在勤勤懇懇方面,他勤勤懇懇從不叫苦叫累。接著,在待人有禮貌方面,在陽光心態方面,家風就是一個家族的面貌,我要好好牢記長輩告訴我的好家風。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雖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勞之風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我現在是衛生小組的組長,每天到我值日的時候我都恪盡職守,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勤勞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這句話不時地在我腦海中浮現。
“舍自己,為別人”在現實中“舍己為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時的沖動,他不只是思維的興奮,也不只是一時的意氣用事,不是一時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種崇高的精神,需要一種眼里有他人,愿意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的偉大情懷這不僅是現在社會上的輿論焦點,也是我家里行為上的贊揚焦點。爸爸是一名普通的人,家里也不是怎么富裕,但以自己的一雙巧手獲得了村里人人的贊揚。爸爸什么都會做,像修電,修車,修水管,修自行車,修微波爐……總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細膩。當人們什么東西壞了時,都會來找他,他毫不猶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倉庫里去找東西,發現里面全是鉆機、自動充電機和一些我不認識的工具,我連忙跑過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爸爸為了給村里人修壞了的東西才自己拿錢買了這些的零件和工具。我愣住了,難道這就是真正的舍己為人嗎?就這樣,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
在了心里。春天時,村里人都幫我們播種。夏天時,他們都幫我們剝玉米。秋天時他們都給我們家送蘋果。但爸爸都回絕了。爸爸說:“我們真正收獲的不是別人的東西,而是別人的心……”是呀!舍己為人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不但開在生活里,也開在人們的心里……
爸爸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一直都記得,有付出就有收獲。在學校里,雖然我整理筆記本付出了莫大的努力,但我依然毫不吝嗇的借給別人借鑒。你給予別人一份幫助,別人也會給予你一份幫助;你給予別人一份愛,別人也會給你一份愛,難道這不是在千變萬化的社會中立足的精華嗎?我不崇拜明星,我不崇拜富有的人,我只崇拜舍己為人的爸爸和雷鋒。爸爸就是那一朵永不凋謝的花,開在我們的心里,永遠,永遠……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祖祖輩輩都以“孝”為家風的核心。我國古代人就十分孝順,比如《三字經》中的黃香,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十分悲傷?赡赣H已經不能生還了,于是他決定把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愛全部都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天的天氣十分冷,晚上睡覺時,黃香就先躺在父親的被中,等被窩熱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窩里。這就是著名的“香九齡,能溫席!边@個故事讓我初步認識到了孝,而讓我深刻理解的孝是從爸爸身上學到的……
劉應節,字子和,明中期大臣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鄉試第一,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考中進士,任戶部廣東司主事。劉應節是劉氏子孫學習的好榜樣在劉應節小的時候就熱愛學習長大后為朝廷效力。當初蒙古攻打到長城邊時給將士們送補給時滿朝文武沒有一個敢去的而身為一個文官的劉應節挺身而出送去了將士們的補給現在長城邊還有劉英杰的雕像。他去時和朋友說如果七天沒有回來就把妻子兒子送回老家在此可以看出劉應節是一個勇敢衛國付出的人。劉應杰樂善好施他一生重視教育。1576年(萬歷四年)回到家鄉;剜l后,他出資修建了"麓臺書院",并親自講學。濰坊許多的文人墨客都是他的影響。在劉英杰身上有一種昂揚進取的精神這種精神沒有時代性和階級性的。他醫生為官清正,1591年去世后。吊唁者絡繹不絕,萬歷皇帝遣使憑吊,并追贈他為太子少保。
自我出生那年起,爺爺的心臟就不好,奶奶一個人無法照顧爺爺,又因為爸爸的兄弟長期出門在外,所以照顧爺爺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責任。白天爸爸上班媽媽去照顧,晚上爸爸就要陪爺爺睡覺。因為爺爺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這個爸爸老是睡不著覺,但他沒有埋怨還是盡心盡力的照顧。每到過節爸爸放假時,他總是要帶著爺爺去看看附近的景色,和爺爺去田野里呼吸新鮮空氣,雖然有點麻煩,但爸爸希望多看到一點爺爺的笑容。中午爺爺總是要睡上一個午覺,爸爸總是叮囑我要給爺爺不時地往上蓋蓋被子,以免著涼。雖然簡單的一個叮囑、一個動作但透漏出爸爸對爺爺不善言語而又細膩的愛。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應念物力維艱”;“業精于勤荒于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許多家訓一度曾引領一個家族甚至一個國家的興亡,但隨著時間和家族的變遷,社會價值觀的改變,現代社會家庭的分散和獨立,家風家規已變得越加少見稀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我們民族傳統儒家文化的根基,而其中的精髓是仁悌忠孝禮義廉,“慣兒不孝,慣狗上灶”,“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應念物力維艱”,“業精于勤荒于嬉”,“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都是強調嚴教、勤儉、勤奮、自立才能最終功成名就,實現個人價值,并光宗耀祖。知恥才懂后行,知禮義才知善惡,才能行善行仁而“積德以遺子孫”。
家風家訓征文 篇2
家庭像天空,我像小鳥,沒有天空我將無法飛翔;家庭像大地,我像小草,沒有它我將無法生長;家庭像雨水,我是樹苗,沒有雨水我將無法成長。家庭像陽光,我像花兒,沒有陽光我將不再漂亮。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每個人的家里都家訓、家規、家風,這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為了我們有教養,有規矩,有禮貌,學習好。而對我們的鞭策,我們應該遵守這些家風,做一個守規矩的人。
在美國,一個調皮的孩子拿著爸爸給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頭后,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很生氣。孩子見闖了禍,他雖然害怕,但他是個不說謊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愿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后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边@個誠實的孩子就是喬治華盛頓,也許就是這樣誠實的'性格讓華盛頓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偉大總統。
在我家,父母經常教導我做一個說謊話、拾金不昧、不貪圖錢財的人,可小時候的我卻不懂得什么是拾金不昧。記得有一次課間,我在操場上玩,忽然我看見地上有什么東西,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漂亮的手鏈,因為我很喜歡這個手鏈,便將這個十分漂亮的手鏈拿了起來,偷偷地放進了兜里,跑回了教室;氐郊遥揖桶堰@個手鏈放在了一邊。在吃晚飯的時候,我心里擔心著:萬一被發現了的話,媽媽一定會說我的。我低著頭,爸爸媽媽在吃飯的同時也看我,但是沒有發現什么,這時我突然很害怕,要是我被發現了,后果一定不好,還是告訴媽媽吧!這樣想著,我看媽媽還沒有把碗筷收拾好,我就跑過去幫媽媽,媽媽有些好奇,不過還是讓我幫助她收拾。等到收拾完了,媽媽突然走向我,我立刻不安了,媽媽問我:“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瞞著我們?”我聽到這句話,連忙低下了頭,過了幾分鐘,我才說:“媽媽,對不起,我騙了您,我從學校撿到一個漂亮的手鏈,就將它拿回來了。”媽媽說:“你現在已經知道了,我也就不再追究了,明天上學交給老師,把手鏈還給失主就行了。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你以后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不能貪心!蔽以趮寢屨f完話后走去了房間反省,從今以后,我再也沒有這樣過了。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只有有了嚴格的家風,才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家風家訓征文 篇3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胺堑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于上行下效,領導干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風家訓征文 篇4
"半畝方糖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水,自有源頭活水來。"多才多藝的我就在這優良的源頭活水中健康地成長。
有人說“家是第一所學校,父母第一任老師。”這話一點不假。在我家客廳里一個最顯眼的地方,掛著一幅精致的毛筆字。我想這幅字也許就是家訓吧!雖然前面的字很潦草,我看不懂。但后面的''節儉、勤學、善良’’卻深深地刻在我心中。爸爸就是以這六個字為人生準則,也同樣用這六個字教育子女。
爸爸是個裝修工,每次承包工程,所得工程款都與工人們平分,媽媽常常因此有怨言,可爸爸卻說工人們的生活比我們困難,我們不應卻賺這個點數的錢。爸爸對工人們大方,而對我們子女卻非常小氣。我是爸媽的掌上明珠,特別是媽媽,從小就對我疼愛有加。讀小學狗會偷偷地背著爸爸拿一些零花錢給我。久而久之,我漸漸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喜歡的東西不介意價格,用過的文具、玩具短時間內就會被我淘汰。隨著年齡的增大,我花錢的數目也逐漸地增加,爸爸媽媽終于發現了我的毛病。屢次說教,我就是改不了。一次,我又買了一些沒用的紙片,爸爸知道后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我還不以為然。那晚,爸媽唉聲嘆氣,說我任性不懂事。無意間我了解到家里蓋新房還欠了別人很多錢。望著爸爸那疲憊不堪的'臉上掛著失望的表情,我情不自禁地撲到爸爸懷里:"爸爸,我錯了,我再也不亂花錢了。”從此以后,我開始以"節儉、勤學、善良”這六個字要求自己。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尚。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它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的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爸爸雖然只是個普通的裝修工,但卻非常喜歡看、練書法。特別愛看歷史類書籍。在生活中,常用一些歷史典故來教育我。他白天干活,晚上手不釋卷,看書到深夜。在他的引領下,我也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雖只讀到三年級,可我的書柜塞得滿滿的,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我的知識也不斷豐富。我腦海里的夢幻也塞得滿滿的。當我遇到挫折時,書給我鼓勵;當我驕傲是,書給我告誡。我,一個嬌小的女孩,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我愛看書,是班上的小書迷;我愛畫畫,愛書法,我獲過"海西杯美術作品一等獎”,"海西杯硬筆書法一等獎”,"海西杯軟筆書法一等獎”;我還愛運動,曾獲過"校園運動會100米的第一名呢!這些都是歸功于我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它像是一部無字古典書籍,讓我在這種柔和氣氛中接受熏陶和洗禮。
家訓是一曲啟迪奮發向上的音符,家風是一首無詞動聽旋律的歌。它們是我不斷前行的航標,它們也給了我不斷前行的力量。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于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每個家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后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后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么為別人著想?怎么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并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后水龍頭也不關,白
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后,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并且要節約水資源!睆哪且豢唐,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于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后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后,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著,約束自己。
家風家訓征文 篇5
家風,到底是什么?
家風又稱為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家風,是勤勞、節儉、愛國、自強、敬業、誠信、友善、謙虛、禮讓??家風的含義包羅萬象,似乎很難說清楚它具體是什么。但它所表現出來的又是清晰的,是可見的。
古人云,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齊家”,也可以稱之為“治家”。而“治家”的中心環節便是教育家人,進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培養良好家風, 它奠定了一個人的品格基礎。家風是傳承,家風連黨風,家風匯國風。 每個人記憶深處,都有一個關于家風的記憶。它可能是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經歷,甚或是一位影響你人生的長輩??
說起家風,爺爺給我講了個他們時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時候,由于社會正處于貧窮時期,食物極度匱乏,我的爺爺要養活好幾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爺爺經常早出晚歸,才能勉強糊口,別說吃好的了,能有點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錯了,爺爺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餓,爺爺那會不知道啥叫飽,奶奶常常為了讓爸爸和他的兄弟們能多少補充點營養,會把攢下的白面給他們吃,自己吃的是粗糧,在那個時代里,白面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問奶奶,你怎么不吃白面呀?奶奶對他的孩子說,我胃不好,不愛吃白面,吃了不舒服,給你們吃!爸爸和他的兄弟們那會太小了,不會理解奶奶的意思的!最后奶奶因為天天吃那些粗糧,得了胃癌去世了,后來爸爸和他的兄弟們知道了那句話的真相!爺爺講完這個故事后,我眼睛濕潤了,我理解了愛怎么樣傳承的,無私的愛無關歲月苦難,無關時間空間!
聽完這個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長歲月里發生在身邊的家事,讓我逐漸得領悟了自己家的家風。這些年每年三十兒,爸爸都會去邀請一個人過年的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即使陌生人,會真誠的把他們邀請到家里來一起過年,我很是不理解,大過年的,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后看出了我這點想法,他告訴我“在一起圖個熱鬧,多雙筷子的事,人要有愛心”
隨著歲月的積淀,越來越理解爸爸的話,不管在哪里,不論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愛,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兒都有不是家人的親人來我家吃飯,和他們一起微笑,碰杯,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今年也不例外!
后來我又問媽媽,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媽媽因為不善言語,并不能準確表達她的理解,但是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長的記憶里,媽媽在家總是全家第一個起床的人,睡的總是最晚的一個,爸爸上班,我上學,她總是按時給我們做好每一頓飯,從來不會怨言,不會煩惱,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后一個吃飯的人,她的淳樸、善良多少植根在兒女的心里。
聽完那個時代的故事,回憶起成長中的事,我逐漸理解了我們的家風是什么,奶奶用有限的生命詮釋了無私的愛,并把愛傳遞給我了我的爸爸,爸爸和媽媽用行為教導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傳承那歲月沉淀下來的精神之光!
“儉以養德,德由儉來”,把樂于節儉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行為準則。崇尚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就有“勤于持家,儉以養德”之說。節儉,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唯有從小就接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防止產生優越感,自覺克服驕嬌氣。節儉既是一種美德,也是個人健康成長的護身法寶,F實中,有的黨員干部就是從追求奢侈生活開始,逐漸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要自覺遠離奢侈欲的誘惑,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思想,不僅自己要以儉為榮,還要讓子女過過窮日子、苦日子,使他們真正把節儉作為一種意識,嵌入靈魂深處,作為安身立命之本,成為生存智慧的`理性選擇。
“堂前教子,枕邊教妻”,把嚴于管教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重要環節。家庭給人以歸屬感,成為人們內心情感最柔軟的一部分。正因為此,家庭容易成為人性弱點的避風港,原則易在親情面前變通,底線易在親情面前突破。對家屬子女管理不嚴,常常導致家庭不幸。黨員干部要自覺把好作風貫穿于家庭生活之中,經常向家人宣傳政策法規,幫助他們劃清是非、美丑、榮辱的界限,對枕邊風善而從,惡而棄;對子女的不正當要求,要堅決予以拒絕。同時,“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專一;要求家人潔身自好,自己首先要遠離低級趣味。只有這樣,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個追求進步的家庭,一個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家庭,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奉獻是什么?可能就是給予吧,因為把愛、財富、知識、貢獻無私地、毫不保留地拿出來奉獻人類、社會、國家,造福于民,用之于民。父母為孩子奉獻真誠的愛心,社會各界人士向貧困災區捐獻財物也是一種奉獻精神;科學家、發明家、教師和各個行業人士奉獻出他們的知識和力量,英雄們甚至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貢獻了自己的可貴的生命,等等這些都是一種奉獻精神。世上有很多種愛,有的是無微不至的愛,有的是博大精深的愛??而奶奶、爸爸、媽媽給的愛卻是最樸實的、最真誠的。
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家風家訓征文 篇6
今天,媽媽教給我一個詞語,叫誠實守信。她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而我們家的家規就是:誠實守信。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做一個人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講過《狼來了,狼來了》的故事。故事中,放羊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說謊,結果他的羊被狼都咬死了。這是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所得到的慘痛教訓。
爸爸說:“守信的好孩子會讓更多人喜歡,你一定要成為一個好孩子!眿寢屢部偢嬖V我:誠實就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定要誠實做人。平時爸爸媽媽總是教育我“做人一定要厚道,厚道!”雖然我以前還小,并不太懂是什么意思?墒俏椰F在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已經慢慢的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并且嚴格的要求自己。
我從小就受到了媽媽和爸爸誠實守信的影響。生活中,我尊敬長輩,時常會幫爺爺奶奶拎東西,他們會很高興的夸我一聲好孩子;爺爺奶奶生病時,我會幫爺爺奶奶倒水、拿藥,還給他們柔軟背,爺爺奶奶都夸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我還會經常幫爸爸媽媽干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答應了同學的事一定會盡心做好,大家都愛和我交朋友。
正因為這些簡單而質樸的家風家訓的影響,我才收獲如此豐富。所以,我一定要牢記長輩的話,將我家良好的家風發揚下去。這樣,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家也有家規。但我這里寫的不是家規,而是家風。
我們家的家風可多了,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就挑幾個給你們講講吧:
爺爺奶奶都愛幫助人。有一次,對門的小哥哥一個人在家,奶奶就讓他到我們家吃。吃飯時,奶奶不停地給他夾菜,把我都給忘了,也沒見她給自己夾幾口菜。真是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人想少。
爺爺對自己很小氣,對別人卻很大方,他總是告訴我們對別人一定要慷慨。有人借東西,爺爺二話不說雙手奉出;有人遇到難處,爺爺定會鼎力相助。
爺爺從小就告訴我們要拾金不昧。有一次,我和媽媽撿到三百元錢,我就在媽媽的公司里東問問西問問,但是這是徒勞的。就在我和媽媽焦急地等待失主“找上門來”的時候,一位阿姨跑過來說錢是她我丟的。仔細詢問過后,我和媽媽把錢還給了她。阿姨不斷地向我們說謝謝。回家的路上,我和媽媽都為這件事而高興,仰望星空,滿天的星星都為我們拾金不昧的精神眨著眼,露出敬佩贊許的目光。
我也聽過別人家的家風,大到國家領導人,小到普通百姓:賣切糕的小哥的家風是用心去做每一塊切糕,某位國家領導人的家風是把每一個百姓的小事情做好。家風再普通不過了,但是,它是每一個家庭的支柱,支撐著每個家庭的良心。家風最普通不過了,但是,它都牽動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正能量。
樂于助人、慷慨大方、拾金不昧、誠實守信……家風讓我家和睦快樂,讓我們幸福健康。我會讓這股正能量繼續傳遞發揚。
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想:家風到底是什么?原來啊,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我家的家風是“孝”,俗話說: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小時候媽媽總會問我,現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你那么好,如果以后他們老了會不會對他們更好?那時候的我,不知道這是一種責任,但是我依舊會害羞地笑笑說:“我會”,F在已經是12歲的我在被問及同樣的問題時,我會很勇敢的很大聲的告訴他們我會對那些愛我的人加倍的好。其實都是受媽媽的熏陶:那時候奶奶生病了,要開刀,爸爸和爺爺在北京。于是這個重擔就落到了媽媽的'身上,媽媽一邊要照顧年幼的我,一邊要照顧生病的奶奶。雖然有時候她會很累,但她在我們面前總是若無其事的樣子。在媽媽的照顧下,奶奶的身體漸漸好起來。
我們家的家風也是“善”,與人為善、團結鄰里。
我們家住在老街,我家所在的這棟樓有十一個家庭,有剛上六年級的學弟;有快上高三的大姐姐:有剛剛學會走路小妹妹。記得有一次我要進樓下的防盜門,可是翻遍書包也沒有找到磁卡,這時我才想到媽媽放在桌上提醒我別忘了,我竟然還真的忘了。哎,這可如何是好?正埋頭苦思之時,剛準備打開家門的陳阿姨看見了我,她匆匆下樓給我開門,并提醒我下次別忘了。
還有這個寒假,晚上去倒垃圾的我正好遇到三樓的李奶奶。李奶奶看見我拎著一袋垃圾,她說:“小璇啊,垃圾給奶奶吧,奶奶正好要出去!敝x過了老奶奶,我就上樓了。那時候的我心里涌過一陣暖流。
我的好家風有“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有“善”,與人為善、團結鄰里。還有很多,但是家風教會了我很多在世面上看不見的知識。謝謝爸爸媽媽和鄰居!
每人的心中都會有四五條父母要你銘記于心的家訓。我也不例外,現在就讓你來跟我體驗一下我家的家風吧!
有一年新年,我遠方的姑姑來我家做客,爸爸讓我去接大姑,要我客客氣氣的跟大姑打招呼、熱情的和大姑打招呼、熱情地幫大姑拎東西。我把大姑請進了屋里,姑姑坐下了,我突然發現桌子上有水,我就想去擦水,媽媽馬上把我叫了回來,說:“你在擦水的時候要注意一件事,不要朝著客人的方向擦,這是對客人的不敬,要往自己的方向擦。”我當時還嫌媽媽啰嗦呢。飯做好了,是我最愛吃的餃子,我要吃了,爸爸趕緊攔住了我,說:“孩子,等一下,吃飯的時候要等客人,這是禮貌!惫霉米聛沓燥埖臅r候,還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呢。
記得還有一次,我在家里自己做木偶,做木偶的事對我這個笨手笨腳的男孩來說簡直是天大的難事。做木偶既費時有費力,做到一半我就生氣的把木偶扔到了一邊,坐在邊上生悶氣。這是爸爸走了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這只是人生當中很小很小的挫折,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要有不服輸、堅持不懈的精神,再苦再難也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取得成功!甭犃税职值脑,我又重新拿起了木偶,耐心地做出了一個木偶。這只木偶到現在我還一直保留著。
就是這樣,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教育我、鼓勵我。教育我怎樣做人、怎樣為人處事,應該具備著什么樣的精神,使我健康、快樂地成長著,F在我也漸漸懂得了,父母為什么要對我進行這樣的教育:因為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也要靠我們這一代去建設。
這就是我的家風,相信你們的家風也和我一樣吧!
家風家訓征文 篇7
最近讀了幾篇文章,和朋友交流,談論到一個話題——家風家教,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拙筆寫上幾句話,略表達一下自己的拙見。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度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秘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貫穿于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和家教。家風與家教的形成都會經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淀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驗,結晶成為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為經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為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背缟小皟”為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為曾家之家風;……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范,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為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彌漫于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于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著家庭的進步與發展。
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蘊厚重、有著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眾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標之一。對于有著敦厚家風的家庭和家族,眾多人都是頂禮膜拜,心儀向往的,甚至渴望進入那樣的家族,成為其中的一員。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顯赫和長盛不衰、興旺發達的根本。
良好的家風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舉止,成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獨秀、鶴立于整個社會“圈子”,為眾多人,眾多家庭所效仿。
有著良好家風的家庭或家族,他們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陰,趁早好好地讀書;懂得創業難守業更難,知難不難……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成長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積淀,在于勤奮努力,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明白勤為人生的第一要義,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長在擁有良好的家風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榮幸,能領先于他人及早地認知生活。這種家庭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思想豐富而多彩,有著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每天過得都會很有意義,日子里寫滿的是充實;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體之中時時處處散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味道——溫文爾雅,一點也不顯低俗;舉止規范,處世豁達,通曉事理,光明磊落,總能順勢而為,有著大家之風范,絕不小肚雞腸;生活杜以儉樸著稱,不貪求奢華;誠信為人,表里如一,講究耕耘,注重過程,順其自然,不急功近利;從善如流,厚德載物。
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家風雖是一家之風范,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友善、和睦、民主、敬業、書香……都可成為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隨時可現,處處可尋。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為后世學習的典范。《國語》、《論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許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無不彰顯出家風、家教和家訓的精神……
家風對于以家庭的發展和延續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梁,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眾多的家庭需要創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為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
家風家訓征文 篇8
什么是家風?我理解家風是每個家庭祖祖輩輩總結積淀的生存、生活經驗。在農耕社會,勤儉持家、尊老愛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讓為安等是大多數家庭的共識;在文化素養較高的家庭講究耕讀傳家、好學上進;在經營商業流通的家庭把和氣生財、誠信為本作為家訓。這些都是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風。當然,還有的家庭橫行霸道、恃強凌弱、坑蒙拐騙等,這是壞家風。
在一個家族、一條血脈、一個姓氏從古至今的興衰變化中,家風和遺傳因子一樣起著主導作用。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為戰爭、災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背井離鄉,但是只要有一個人在,這條血脈還會延續、崛起,繁衍生息、以至興旺發達。而有的家庭富可敵國,富貴一時卻很快轟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于一時的富有,不在財產的多少,而在于良好的家風。我們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卻能夠幫助子孫后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強。
家風靠家教,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姓氏、一條血脈環環相扣的鏈條中的一環,繼承先祖遺風,把自己這一環抓好,并且從幼小的.孩子抓起,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子女的心靈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這是一代代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脈永久延續的根本。
家風是變化的。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外甥看老舅,侄女看親姑?词裁?就看他們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員中交流、探討,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這就是學習、觀摩的過程,就是充實、調整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做人做事的體驗變成準則,變成思想觀念,變成自覺,左右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即使外人不讓你那么做都很難。家庭每個成員的共同自覺,就是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社區、村落中的大部分家庭共同認知的家風內容,就是村風;一個社會共同認知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是民風。民風也是一種文化在其人民中的共同表現。民風的水平決定著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就包含了無數家庭優秀的家風,先哲們經過仔細觀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優秀家風形成的《弟子規》,把優秀家風具體化,條規化,稱之為“圣人訓”,作為自己家庭和全社會的行為規范。這些規范經過歷史的橫流不斷沖擊錘煉,至今仍顯示出無窮的魅力。
優秀的家風并不是高深、玄奧,令人感到不著邊際的大道理,嚴格的說,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識。關鍵是要把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變成每個家庭成員的自覺。
產生于四千多年前到五千五百多年前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如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古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已經衰落,而中華文明其所以能夠綿延至今,就是因為以儒釋道文化為根本,并包容其他文化的精髓融入在每個家庭,世代相傳的結果。這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大軟實力。
家風家訓征文 篇9
越聊越近的溝通距離越來越濃的親情味兒。
溝通是架起親情的橋梁,溝通是傳遞關愛的媒介,溝通是連接心靈的紐帶。烽煙四起的戰火時代,一封平安家書可以蘊藉家人的擔心;獨在異鄉漂泊時,一聲“爸媽,我還好”可以解除家人心中的“擔憂石”;在收獲成長之刻,一個視頻可以與家人分享喜悅……血脈里的情感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從未曾斷絕,在當今社會不少人遠走他鄉,為理想和生活奔波,賺到的錢越來越多,但陪伴家人的時間卻越來越少,聚少離多的日子里父母逐漸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從前的日光很慢,車、馬、郵件都慢……”木心先生的《從前慢》記錄著從前的慢時光,飽含著鴻雁傳書的憧憬等待、電報傳信的緊張守候、排隊打電話的焦急難耐,那些盤算著時間苦苦等待的點滴,雖有無奈和缺憾,卻承載著時代變化獨有的記憶。
家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傳承著心底最深沉的家風情懷,生生不息的親情文化,在一卷素箋一卷墨中融進字里行間,紙墨芬芳里回蕩的是對父母的關懷掛念,是家人的一顰一笑,是闔家團圓的美好時光。在電話、網絡日漸普及的今天,如果讓你來寫一封家書,會怎么去表達呢?一定不會是杜甫那種“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心境,但或許會有陸游“寫得家書空滿紙”之情。對父母說不出口的“我想你了”,通過家書的形式,用溫暖話語寫上對他們的思念與囑托,讓蟬翼薄紙載墨千金,蓋上最思念的郵戳,郵去最熟悉的地址,把心里的愛也一同捎去。
由李春波作詞、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一封家書》,唱出了對傳統交流方式的一種追懷,歌詞雖略顯單調,卻讓人感受到家書的樸實,從而傳達出濃濃的親情。父子間的家書往來《其實父母也是裝的》《你的形象已經蕩然無存》在網絡上走紅,當時讀大學的鄭藝即將畢業,本來一直對孩子堅持“自由發展”理念的父親鄭國強沒忍住,一口氣寫下23頁的長信,希望在關鍵的地方對兒子有所點撥,幾天后這封家書經鄭藝稍作處理連同自己的回信發到了網上。雖然這封往來家書看似“另類”,語言又有些“簡單粗暴”,但卻真情流露不加任何修飾,讓人能夠讀到父子倆同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他們之間比普通父子更深、更濃的感情。
生活總是需要點儀式感,不如就趁著歲月靜好,動手為父母寫上一封信吧,讓這些溫情的文字,直達我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加深我們最綿長的親情。可以把平時說不出口的話寫入信中,表達對父母的思念與牽掛,用小小的舉動,溫暖父母日夜操勞疲累的心。一封家書,從寫到寄、到等、到讀,時間是緩的,心是靜的,情是飽滿的,它系上了家人之間的那份愛,不似烈酒、只如清茶,清冽卻直抵心底。
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不斷拉近著我們溝通的距離。但諸位不妨在繁忙中脫出身來仔細想想,多久沒給父母打過電話了?上一通電話又聊了些什么?想必他們已經在電話那頭等待了很久。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事業與夢想總是會推著年輕人止不住地向前奔跑,聯系已然甚少,即使偶爾記起,也只能湮沒在歲月匆忙之中。追逐著時間,我們長大了,卻也漸漸失去了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本應該輕松說出口的愛,總是說不出來,每次掛掉電話都是遺憾結尾。
缺少了溝通交流,難免會出現爭吵,即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總是無私,也會無法避免地劃出道道傷痕。父母更需要我們精神上的關心和情感上的撫慰,這與物質的多寡關系不大,請多給他們打幾通電話,他們一直在背后默默關注著我們的生活。我們與父母之間早就建立起了“情緒共同體”,我們一不小心就會給父母帶去一種直擊心底的失落,卻也能輕而易舉為父母送來一份簡單的快樂。他們打電話聊的永遠是那幾個話題——按時吃飯了沒有、工作忙不忙、身體好不好……他們從來都沒有過多的要求,即便只是聽到我們的聲音,也會覺得滿足。逢年過節,很多人像“贖罪”一樣,給父母各種“買買買”,試圖彌補因為工作太忙不能陪伴的虧欠,可過年時再多的物質補償,也無法彌補父母這一年來獨守空巢的盼望。
“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流!薄陡赣H》里的這句歌詞充滿了遺憾,常回家看看吧,別總是說“忙”“沒時間”“等有空再說”,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用行動去陪伴給你生命的人。你可能會說,陪伴父母來日方長……那我們究竟還能陪伴父母多久?有這樣一個計算公式: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這64天就是我們口中的“來日方長”。父母在時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時人生只剩歸途,沒有人愿意父母老去,但誰都不能阻止這一天的到來,多陪陪父母吧!不要讓頭發花白的老人,每天守在窗邊張望,一次次地希望、失望……
進入智能手機時代,特別是因為微信等社交軟件的出現,溝通聯系也變得方便了許多,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和父母親人互動,即使相隔萬水千山,也能實時分享聲音與畫面。我們年輕人總是無時無刻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然而對于父母而言,這些卻是新鮮陌生的事物,難以像我們一般“玩轉”,盡管他們在努力追趕,在網絡信息時代里尋找我們的蹤跡,但飛速變化著的信息時代讓他們應接不暇。我們長大了,可父母卻越來越老了,小時候他們對我們細心呵護,可我們拿得出同樣的耐心去照顧他們么?倘若父母最終與社會脫節,拋棄他們的不是時代,而是我們!所以當他們不會使用手機、電腦,來向我們“求助”的時候,請不要不耐煩,因為他們也曾經手把手地教會我們用筷子。
所有父母都不愿缺席子女的成長,我們也不應該缺席他們的衰老。去年國慶,一張背影照刷爆朋友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一男子為了讓父親看到升旗儀式,毅然決然地讓老爺子坐在他的肩頭。升旗期間,老爺子激動地不斷鼓掌,男子腳下如同長了根,穩穩地站立著,扶住父親的雙腿。這一幕,讓無數人淚目,小時候,我們常常被父親高高舉起扛在肩上,當父親年邁之時,身強力壯的兒子將他扛起,我想“您陪我長大,我陪您變老”大概就是如此吧。每次與父母視頻通話,看著他們日漸蒼老的容顏,內心就有一種深深的眷戀,看著他們還算健碩的身體和布滿皺紋的臉上開出一朵快樂的花,內心就會有一種深深的暖意。
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這既是長輩對孩子的牽掛和惦念,也是他們藏在內心的深深思念,也許只是簡短的一段視頻,就能夠慰藉他們的思念之情。可能我們會覺得他們有點煩、有點嘮叨,甚至與我們格格不入,面對父母噓寒問暖的言語,也只是嗯嗯啊啊地應著,有時間打游戲、追劇、刷微博,卻“沒空”聽他們嘮叨家常!白佑B而親不待”不應該成為我們人生之中的遺憾,在閑暇之余請多陪陪父母,趁時光尚早、歲月尚好,多關愛他們、體貼他們,時常跟父母視頻通話聊聊天,叮囑他們保重好身體、照顧好自己。
“筆墨行間”的書信時代里,藏著的是時間醞釀而出的濃情,在“天涯若比鄰”的信息時代,則更需要我們細微之處的關心與溝通。愛是一種力量可以穿越一切,讓我們跨過時空的緯度感知它的存在,及時把愛帶給父母,無論方式怎樣,都不會讓其中的情感受到任何一點稀釋。
“在變幻的生命里,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彼底吡烁改傅那啻汉蛪涯,讓我們看著父母一點點老去。莫再談人生忙碌、來日方長,如若將世間萬物都衡量出一個價值,那還有什么能比我們與父母之間的親情更貴重呢?舍棄低價值的,換得更為珍貴的“寶物”,這一定是人生之中的幸事吧。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都是對父母愛的回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更應以那顆赤子之心回報他們。請擔起主動溝通的責任,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分抱怨和指責;多一份感恩,少一分尷尬;多一份親切,少一份冷漠。沒有永遠的來日方長,只有突然而至的生離死別,我們無法控制父母的老去,但至少我們可以用時間與愛讓親情不留遺憾,所以,請多一些陪伴和溝通,去追趕一下父母老去的腳步吧。
家風家訓征文 篇10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憶往昔,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給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矛盾的現象。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部隊的生活特別艱苦,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高人一等。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吧!我想。
看今朝,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而如今,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后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展未來,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家訓征文 篇11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我和妹妹馨元由于有了父母和爺爺奶奶嚴格而又良好的家風的熏陶和教育,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贊。
曾記得有一天,爸爸請我的表大爺去酒店里吃飯,親戚朋友們無不對我和妹妹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贊,說我們很中規中矩、文靜而優雅。
那天恰逢媽媽給我們這個四口之家添了一個男丁――即我的弟弟這個胖兒子。我們非常高興,請了很多親戚好友來喝滿月喜慶酒。在一個名叫丹霞大酒店那里,我和爸爸在樓下迎接客人。每每見到一個熟人,我都會向他們恭敬地一鞠躬,然后抬起頭來向他們投以歡迎的微笑的目光,說道:“歡迎光臨我弟弟的滿月酒會,吃好來哦!”應邀來這兒喝喜酒的大人小孩們都很高興,都夸我既文靜又有禮貌,大方而又不失細致。爸爸連忙說:“ 哪有哇?女孩子家文靜和禮貌是一定要有的!
爸爸報了九臺桌子,中午十二點半左右,客人們都到齊了。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號桌,吃飯時,我會幫忙給客人們拿碗筷,倒酒,盛湯喝,遞餐巾紙等,也不會貪多,將好吃的菜全往自己的碗里盛。爸爸的朋友說:“你的女兒可真懂規矩,而且熱情好客,不貪吃”爸爸說道:“還行吧,我們家的家風可嚴格了。在家里誰不守規矩,就會挨衣架子大的喲,同時還會受到家庭里其他成員的奚落呢!”媽媽接著說道:“一個女孩子要有修養,要知榮恥。”媽媽說了很多關于我家“魔鬼式的”家法家規,一一講給他們聽。聽謙虛的阿姨們說,他們的孩子吃飯時還看電視,吃一碗飯需要一個多小時呢,而我則是他們家孩子學習的榜樣呢!
另一件讓我終生難忘的一件事情就是:又一次,吃飯忘了端起碗來,兩只小手靠在桌子上,媽媽們就把我關在房間里一個多小時,還要寫200字的反思,字數不多,但不能有廢話,還要在半小時內完成。天啊!自從這件事以后,我下次真的再也不敢了。什么見到長輩要問好,坐姿要端正呀等等,我也沒有什么怨言,因為媽媽對我和妹妹的要求一樣,無論是哪個違反了家規,就要接受嚴厲的懲罰,如挨衣架子或竹條子抽打,罰寫保證書等。
正因為這樣,我和妹妹事事都謹小慎微,盡量不出什么差錯,并且還要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例如我的字就寫得非常的工整,作業本也是非常干凈整潔的。即使我們外出游玩,也很守規矩,不該做的事絕不做。在我幼小的'腦海里還有一件事情讓我記憶尤新。那是在有一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去鄉下大姨家做客。她那兒有非常多的果樹,如桃樹、臍橙樹、柚子樹、金橘樹,還有李子樹等等。我和妹妹以及表弟坐在一棵李子樹上。因為表弟很頑皮,他從樹上摘一些未成熟的小李子來仍我和妹妹,我知道他是在和我逗著玩,可我又不敢“回敬”即扔回給他。因為媽媽可能會因此而懲罰我和妹妹的,于是我就膽小地問媽媽:“媽媽,現在可不可以有家風呀?”
事情已經過去幾個月了,但我想俗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是從小開始慢慢培養而成的,我和妹妹之所以能在眾人面前(包括師長、同學們和親戚朋友們)獲得大家的一致認可和好評,這與我們日常行為規范的嚴格要求分不開的。是爺爺奶奶教會了我善良、友愛、享受生活;是爸爸媽媽教會了我如何“嚴于律己,寬于待人”,我真的從內心對他們非常感激和敬佩!
家風家訓征文 篇12
我出生在沁縣的一個山村,村里幾乎全是裴姓,少有的幾家外姓也是近幾十年遷來的。小時候時常聽祖輩們說起我們村的來頭,大約是明末清初時,村里的先祖(兄弟二人)從聞喜縣的裴柏村遷居至此,經過數百年的繁衍,現已成為一個有著上千口人的村落。朝代在更替,世事在變遷,村容村貌在變化,卻始終有一些東西不變,那就是家訓的傳承。
“重教務學,崇文尚武,德業并舉,廉潔自律”是裴氏家訓的核心內容。父親便是裴氏家訓的忠實傳承者,記憶深處,父親常拿著《裴氏世譜》之類的書給我讀,“裴氏家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后,余芳猶存。在上下兩千年間,豪杰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世不乏人”,每每讀起,語氣里總是充滿無限的自豪,雙眼也充滿希冀的望著我,仿佛在告訴我要繼承祖訓,好好學習,努力成就一番大事業、成為國家的棟梁一般。
如今,我步入社會了,終究是沒能成為棟梁,甚至連點小小的成就也還沒有,但是父親那諄諄的教誨,那希冀的眼神,那無私的付出,那份家國情懷,卻時時激勵著我,即便在困頓的生活中也不要放棄學習、放棄堅守的做人準則,所以三十年的潛移默化我從父親身上汲取到了善良、堅韌、務實的品格,雖然靈氣不足,但也憑借著這些樸素的品質在社會上立了足。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成熟,父親逐漸老去,然而對他的崇拜與敬重并未減少,即使他老境頹唐,在我心里仍然是頂天立地的頂梁柱,是我精神世界的有力支撐。
小時候,我是家中的混世魔王,因為排行最小,所以不免多得些寵愛與忍讓,便養成了小時候跋扈的個性,與哥哥姐姐挑釁,與媽媽頂嘴,不服管教,蠻不講理,然而對于父親,卻從來沒有過一絲忤逆,除了父親與生俱來的威嚴,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從我很小就給我講道理,把我當成一個大人來看待,而不是簡單粗暴的“鎮壓”。記憶中每次與母親頂嘴將母親氣極之后,父親都會在過后將我攬在懷中,將事情的經過重新捋一遍,并指出哪些地方是我不對,哪些地方母親也有欠妥之處,并告誡我說母親作為生我養我的人,是最疼愛我的人、是最不容易的人、是我最應該尊敬的人,并告訴我當自己內心有什么想法是要如何去與家人溝通,而不是一味的用撒潑耍賴的方式獲得關注。盡管在成長中改掉那些不好的個性是緩慢的過程,但父親教誨我的話語卻時常在我耳邊響起,對我自省的起到了極其大的作用。
真正讓我理解了為人子女的責任和意義的,是在我的祖母生病后。父親是家中長子,在那個長兄如父的年代,父親不僅在生活中照顧叔叔姑姑們,在精神上對他們也是如祖父般的存在,因此在祖父去世留下年邁的祖母后,就毅然將祖母接到家中照顧。后來,祖母生病,從需要攙扶到臥床不起,將近6年的時光,都是父親日日陪伴。那些年,村里外出打工的人都發家致富了,父親因為不放心祖母,一直守在家中,到后來祖母不能動了他親自喂飯,一日三餐,從不嫌煩,即便在農忙時也要扶著祖母在院子里曬曬太陽透透氣,那時的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所以在放假時總會幫忙給祖母喂飯、幫她梳洗、扶她出門、陪她解悶,看著垂垂老矣的祖母,我的心里漸漸產生了對母親的無限理解與無比依戀。看著父親伺候祖母的情形,我的內心更加明白作為子女這個角色,應該怎樣與父母相處,孝道在那時深深的植入我的血液。也就在那幾年,我似乎長大懂事了許多。
那些年,正值世紀之交,社會的變革已如火如荼,父親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決心送我們幾個去城里讀書,他始終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的真理,所以賣掉了家里幾十棵大樹湊了一千多元將我們送到城里的學校,從鄉村到縣城有諸多的不適應,開銷也多了好多,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然而關于我們學習上他卻從來不吝嗇。依稀記得有一天,父親回到我們在縣城租住的破窯洞里,手里拿著一本厚厚的嶄新的《現代漢語大詞典》說是送給我們的禮物,我當時翻著那本有生以來最后的書,心中感到無比的神奇,我摩挲著質地堅硬的書皮前后翻看,書價赫然標著90元,那時的90元對我家來說可是全家一個月的生活費,不可遏止的'激動與感動涌上心頭,那時的自己就在心里發誓說一定要好好學習,否則都對不起這本大辭典。如今,詞典的書皮已經被我們翻得爛掉了,我卻依然將它保存在書柜中,因為那本詞典上承載著父親對我們的希冀、充滿著父親對知識的敬重,寄托著父親希望我們通過努力學習改變命運的苦心。
別看父親一輩子在農村,但其實他也是有大志向的。父親高中畢業后,因為正值文革取消高考,便回村當了村干部,由于那時村里沒有幾個有文化的人,所以高考恢復后鄉鎮府以村里不能缺了村干部為由沒有推薦他去上大學,這也成為他一輩子心里的痛。然而父親并沒有消沉,除了照顧家庭,還積極為村里的發展奔走。村民有矛盾他出面解決,村民有困難他想辦法幫助,半生精力為村里奔走呼號,如今他已年過花甲,雖然無力再參與村事,卻仍然心系天下,不忘關心國家大事,時刻關注新聞,心情時常隨著國家大事而浮沉,也是可愛至極。
這就是我的老父親,大愛無言的老父親,他的一生是充滿坎坷的,卻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他的言傳身教對我們是深刻的。我也會將他對我們的影響傳承下去,讓我的子女感受到那一代人特有的積極與堅韌!
家風家訓征文 篇13
古人云“積善之家, 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說的是良好家風建設的重要性。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力量。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一個家庭的家風,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在我的家,我的祖輩們雖然沒有把家風家訓寫下來貼在墻上,但都在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現在總結起來,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以愛興家、以德治家、以勤發家、以儉持家”。
“以愛興家”
所謂“愛”,就是仁愛、慈愛、大愛。主要表現在兩方面,愛國和愛家。爸媽對我進行愛國主義熏陶,是從學習歷史入手,買一些諸如《上下五千年》這樣書籍給我看;戴紅領巾的時候給我講解紅領巾為什么是紅色的;到北京去旅游,帶我去天安門廣場去看升國旗,唱國歌;出去旅游時,只要時間允許,參觀當地的博物館也是我們的項目之一,讓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有時候讓我一起看《新聞聯播》,引導我關心國家大事,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增強我的民族自豪感。在奉獻愛心方面,爸媽鼓勵我為地震災區捐款,為貧困山區的兒童捐衣捐物,在挑選捐贈物品時,教育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挑一些品質好些的物品捐出去。記得小時候我們住的老小區樓下的柴間里住著一家外來打工人員,那家的小姐姐每天放學都是趴在一張椅子上寫作業,既影響脊柱發育又影響視力,爸媽就跟我商量,是不是能把家里暫時還用不到的小書桌送給她,當時我心里雖然不太樂意,但在爸媽的勸說下,最后很開心地一起把桌子搬到小姐姐的家里。后來我們兩人成了好朋友,經常來我家玩游戲、看動畫,正所謂“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以德治家”
所謂德,就是道德修養,要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良好道德品質。古人云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義之財勿取,合理之事則從”,說的就是一種好品質!安シN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绷己玫钠犯駥⑹购⒆邮芤娼K生,正所謂“積善能裕,懷德惟寧”。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孝順、善良,禮貌,誠信的人。
“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爸媽通過他們的言行對我這方面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爸媽總是對我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媽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爺爺生病住院期間,我們全家利用國慶假期夜里開車去江蘇看望照顧他,由于堵車在高速上過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照樣毫無怨言開開心心地趕到醫院,忙前忙后地照顧老人。平時只要有時間,爸媽就帶著我回老家,帶著禮物去看望照顧爺爺奶奶。父母平時孝敬老人的一言一行都被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讓我覺得孝敬長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從小爸媽就教育我要誠實守信,因為它是做人的道德底線。記得有次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爸爸問我最近單元測驗過沒有,那次檢測考得不好,我怕受到批評,就撒了謊。后來爸爸從微信群里知道了測驗的情況,就及時找我好好溝通了一番:“成績下降了還可以通過努力東山再起,而一個人的誠信一旦出了問題,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后果很嚴重”。通過這次教訓,我對“人而無信,百事皆虛”這句話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勤發家”
古人云:“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平時看到爸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下班回家操持家務的忙碌情形,對我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爸媽要求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家務活也要承擔一部分,比如掃地、洗碗、疊衣服之類的。不要沾上“公主病”,所謂“女孩要富養”,在我們家提倡的是“精神方面的富有”。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學習方面,爸媽注重培養我“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和“鍥而不舍”的“釘子”精神。為了提高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我先后參加了諸如“美術、舞蹈、聲樂、游泳”等興趣班。爸媽的初衷不是怕我輸在起跑線上,而是怕我變成“書呆子”型的“學霸”。但報興趣班時我們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自愿,二是持之以恒。因為路上的車馬勞頓也很累,家長不僅費錢,也要花時間陪伴,雙方都要有點“勤奮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一路堅持下來,有所收獲。
“以儉持家”
俗話說:“成由節儉敗由奢”、“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所以,爸媽經常教育我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文具,選擇耐用實用的學習用品,穿大方簡潔的服飾,不亂用零花錢。每年給我的壓歲錢,叫我自己管理,自己支配,教育我“錢要花在刀刃上”,從小培養我理財的.意識。
當然節儉的好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特別是在當今物質豐富,獨生子女的大背景下,形成勤儉節約的思想,還是要用點方法和心思的。記得我小時候喜歡在衛生間開著水龍頭玩水,教育了多次收效甚微。有一天我又在洗手間玩水,爸爸跑去偷偷把總閥門給關了,并告訴我說水被我玩沒了。過了一會兒,我渴了要喝水,爸爸說沒有水喝,水被我浪費掉了。這樣我渴了半天,覺得很難受,讓我切身體會到節水的重要性和浪費的嚴重性。在我家的樓頂的露臺上,我們開辟了一塊小菜園,爸媽經常帶我一起翻土、播種、澆水和除草,這個過程不僅讓我了解植物生理和植物栽培的相關知識,而且讓我真正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涵義。
“以愛興家、以德治家、以勤發家、以儉持家”,我們家的家風,承載的不僅是規矩,更是一個家族的歷史和文化,它似一壇深厚的老酒,散發著那沁人而又濃厚的清香……“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奔绎L似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風似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
家風家訓征文 篇14
對于人民來說,他是偉大的領袖;對于家庭來說,他又是兒女們的父親。幾十年前,偉人毛爺爺的教子故事,今天讀來仍讓人感嘆。
毛爺爺喜歡將艱苦奮斗視作體格的鍛煉、意志的鍛煉、能力的鍛煉、感情的鍛煉。青年時代他曾豪邁地寫道:“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解放后,毛爺爺曾在南海接見了幾位湖南教育界人土。在談到青少年培養時,他回顧了自己當年在一師時的情景,強調應該培養青年人艱苦奮斗的品質,教育青年人要不畏艱辛、不怕困苦。毛爺爺說:你們辦學校不要把我們的青年培養成賈寶玉、林黛玉式的人,我們不需要這樣的青年,我們需要堅強的青年,身體和意志都堅強的青年。
對于兒女,他歷來要求十分嚴格,可以說近乎苛刻。1946年,毛岸英從蘇聯回到延安,毛爺爺先是讓岸英脫下那身蘇軍制服和大皮靴,換上自己穿過的舊棉衣棉褲和江青用邊區紡的粗毛線織的毛背心、毛襪子。不多久,他又讓兒子從自己的住地搬到中央機關去住。他還問岸英:“你吃什么灶?”岸英如實地問答:“中灶!泵珷敔斠宦牨阌行┥鷼,責問兒子道:“你有什么資格吃中灶,你應該跟戰士一起吃大灶!彪m然岸英腸胃有毛病,但仍愉快地接受了父親的意見。接下來,毛爺爺又開始教兒子如何待人接物。他說:“你回到了國內,要按照國內的習慣方式來生活,不論吃飯還是穿著,都應該按中國的傳統方式和人們交往。”稍微停頓了?下,毛爺爺接著說:“你先去探望老同志,見了人不要沒大沒細(。┑。年紀大些的,你喊伯伯、伯母、叔叔、嬸嬸,最老的要喊爺爺、老爹爹、老奶奶,跟你差不多大的,或者喊哥,或者稱同志,不要隨便喊人家的名字!蓖A送#珷敔斢终f:“都是參加革命好多年的,他們對革命有貢獻,有豐富的斗爭經驗,要多向他們學習。”后來,毛爺爺又讓岸英深入社會這個大課堂,拜工農為師,上“勞動大學”,向實踐求真知。建國以后,毛爺爺又讓兒子到工廠,讓他學習管理生產,接受工人階級的教育。1947年10月8日,在給岸英的信中,毛爺爺教育兒子:“一個人無論學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卑队⑹终湟暩赣H在這封信中關于人生、事業的那段教誨,并把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不僅對20多歲的兒子這樣嚴格要求,即使對于幾歲的女兒毛爺爺也不例外。小時候的.李訥,生活在父親身邊,但毛爺爺卻從來不允許她在生活上有絲毫特殊。1947年,胡宗南率大批軍隊進犯陜北,陜北的糧食供應非常困難。毛爺爺囑咐身邊的工作人員韓桂馨道:“小韓,以后你就帶李訥吃大食堂吧!贝笫程玫幕锸呈牵刻靸深D水煮黑豆,連皮都不去,大人吃了脹肚子,小孩子怎受得了?衛土們忍不住勸道:“孩子才7歲,還是跟媽媽一起吃吧。”毛爺爺的手臂彎著,大手由里往外一揮:“陜北老鄉的娃娃吃黑豆一樣長得壯,你們不要說了!泵珷敔斦f定了的事,不會輕易更改。
就這樣,才7歲的李訥每天與戰士們一樣,自己拿著一個小搪瓷碗,排隊從大鍋里分得一份黑豆,同大人們?起嚼著、咽著。如果說戰爭年代條件太艱苦,小孩子只能隨遇而安的話,那么解放后,條件大為改善了,對小女兒總該有些照顧了吧? 但是,毛爺爺仍然不允許家人與他同餐共桌。一次,韓桂馨再次請求毛爺爺帶李訥一起用餐時,毛爺爺斷然作了?個手勢:“不要跟我,還是跟你,你帶她一起吃大食堂吧!薄拔沂菄腋刹浚瑖野匆幎ńo我一定待遇。她是學生,按規定不該享受就不能享受。還是那句話,誰叫她是毛爺爺的女兒呢?還是恪守本分好,現在這種形勢尤其要嚴格!
毛爺爺前后共有過10個子女,在艱苦的戰爭年代,幸存下來的只有岸英、岸青兩兄弟及李敏、李訥兩姐妹。毛爺爺自投身革命以來,大部分生涯都處于動蕩之中,岸英、岸青兄弟早年失散,1940年李訥降生后,李敏又赴蘇聯與賀子珍團聚。年近半百的毛爺爺多么渴望得到一些兒女親情的慰藉啊。因此,他再也不忍心讓李訥離開自己,盡管工作忙,也沒把她送進保育院,而讓她在自己身邊長大。1958年李訥因急性盲腸炎打針針頭斷在肌肉里,連續做了兩次手術,手術不順利引起傷口感染,發燒。毛爺爺為此非常擔心。?天,他工作通宵,臨睡前,為解除李訥的思想負擔,揮筆草書一封,信中寫道:“李訥:念你,害病嚴重時,心旌動搖,悲觀襲來。信心動蕩……意志可以克服病痛,一定要鍛煉意志。你以為如何?”信末還抄錄詩?首:“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毛爺爺要李訥充分體驗意志的力量,通過與疾病作斗爭,使自己意志更加堅強。
毛爺爺是一位慈父,也是一位嚴格的父親,他和普通人一樣希望自己的子女長大后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他經常教導自己的子女: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1956年的一天,毛爺爺在院里散步,問身邊的衛士:“依你看,是李敏好呢,還是李訥好?”“都挺好。”衛士爽快地回答,“她倆對我們都很尊重,身上沒有高干的子女的那種優越感。她們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有上進心!甭犃撕,毛爺爺不以為然地說:“我看她們不如你們有出息,也不如你們有前途,她們比你們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薄爸飨,您還想叫她們怎么吃苦?比起普通人家的子女來,她們吃的苦只多不少!泵珷敔敳煌猓瑩u頭說:“不對,你講吃苦的時候,思路不對頭,首先想到她們是我的女兒,所以給她們定下不同于一般人家子女的標準。她們不就是吃食堂嗎,食堂的伙食要比多數農民家庭的伙食好,不是這樣嗎?”“主席。您總找低的比,這不公平。”衛士爭辯道,“大多數城里人家的伙食,未必比學校食堂差。我家里就比大食堂的伙食好!薄澳銥楦锩隽素暙I么,吃好點人民沒意見。”毛爺爺收起了笑容,嚴肅地說:“她們還沒有做貢獻呢。人哪,生活還是跟低的比有好處。不比貢獻比享受,那就沒出息了!
毛爺爺是偉人,同時毛爺爺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他和平常人一樣有喜怒哀樂。在家庭生活中,毛爺爺是子女的嚴師,又是子女的慈父。他對子女,身教重于言教,在思想上的要求嚴格、學業上的督促指導、生活上的關心愛護,尤其注意防止子女在思想生活上的特殊化傾向,不僅是當今世人的楷模,尤對現在的領導干部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家風家訓征文 篇15
告訴你,我們家可是少有名氣的惜時之家,所謂的惜時就是指珍惜時間,我家家風就兩字:惜時。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里左洗右刷,從沒閑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干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干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凈,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臟的,要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珍惜時間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職員”。媽媽下班后,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夸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后,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里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媽媽搶著干,讓奶奶休息。
一天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里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里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珍惜時間的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珍惜時間。在學校我可是衛生部長,不僅勞動響當當,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數學老師布置作業,很多,并且要求我們認真完成。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完成的很認真,堅持不懈,沒有浪費一分一秒。別的同學都沒有完成作業,都覺得時間不夠。那次作業,我被當眾表揚,那是珍惜時間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惜時之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惜時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現在,我已經即將結束初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后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面鏡子,時刻發現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里的大廳里,端端正正的掛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每看到這十個大字,心里總是有所感悟。爺爺說要把這句話銘記于心,它會使我受益匪淺。
步入初中后,學習壓力像個巨大的包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到了初三以后這樣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們不再像小學時候那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呆在溫暖的被窩有更多的時間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們更怕冬天的來臨,寒風像個怨婦一樣在我們的耳旁嘶吼著、咆哮著,它告訴我們你只能前進,盡管這樣的學習很艱苦,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退縮。因為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為明天鋪上一條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閉上眼睛,腦海里像電影一樣倒帶重放,記得前一段時間我的英語成績下降的很快,老師問我原因,我也答不上來,自己獨自去好好思考。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爺爺問了我情況,我便如實的回答了。爺爺聽完慈祥的笑了。爺爺說:“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沒有認真,對吧?”我看著爺爺點了點頭!霸趺椿厥,你能告訴爺爺么?”我低著頭說:“其實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課很晚!睜敔斅犕旰螅阒赶虼髲d上那幾個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呆呆地望了它許久,爺爺說:“你知道我為什么要把這幅毛筆字掛在這里么?”我搖了搖頭。爺爺說:“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聽爺爺講里面的含義。
爺爺說這個家風被傳承了幾十年,在他小的時候,老爺爺就告訴過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過蜂林,一味的退縮你就永遠達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積累經驗,去體會生活的美好呢。聽爺爺講到他們過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頓時茅塞頓開,我開始拿起英語書,認真地拼寫單詞,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難我難我不畏難;匚稜敔斦f的每一句話。學習的動力也就回來了,好像渾身充滿了力量。這次模擬考之后,英語成績也提升到以前的樣子了。
家風伴我成長。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會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吃苦是我們的美德,因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費的,它會給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報。家風牢記我心。也會伴隨著我一直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征文 篇16
“家風”一詞最近很火熱。那家風是什么呢?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如果說家庭是花圃,那孩子就是滋養在里面的花苗,家風就是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花苗只有在雨露的滋養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才能變得更出色。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睆亩沧阋娂绎L的.重要了。
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習慣、情感、態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如語言環境、情感環境、人際環境、道德環境。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梢哉f,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說起自己的家風,其實是再普通不過,總結起來應該是:孝親敬老,誠信待人,嚴于律己,自立自強。
在我的記憶中,父母對“孝親敬老”是做得非常好的,那時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還健在,父母除了經常寫信和寄錢給他們外,對他們更是有求必應,毫無怠慢之心。所以,他們逢人便說,他們好“命”,兒子和兒媳,女兒和女婿都很孝順,讓鄰里對他們好是羨慕。對于所有的長輩,父母更是持畢恭畢敬之心,哪怕這些長輩們有些過分之詞或之舉,父母都不會去貿然地去回應,生怕落個不敬不孝之名。對于自幼耳濡目染的我,是非常受教的。對于長輩,我對他們總是非常地敬畏,在他們前面,說話和做事都是小心翼翼,擔心自己的舉止言行有出格之嫌,被他們誤認是沒有教養的孩子,因此,從小到大,從來不敢在長輩說話時插嘴,更別說敢辱罵長輩。在飯桌上,長輩如不動筷子,我就是借十個膽,也不敢先動。
從小到大,記憶中父母時常在飯桌上,給我說很多的做人道理,特別是在“誠信待人”之上,更是不厭其煩地講,要求我要做誠實的孩子,更要講誠信,還說了不少的典故,如季布的“一諾千金”,晏殊是如何確立信譽,郭汲不失信于孩子等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他們的身教,使我在成長的歷程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受益匪淺。所以,對于在誠信方面,如果我犯了錯誤,父母是絕不姑息遷就的。
有一件事,讓我難以忘懷。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才六歲,父母回到故鄉,把爺爺帶到南京來小住一陣,但是,因為爺爺早已經習慣了鄉下的生活,執意要早些回去,就在爺爺回去的那一天,我向爺爺討要了兩元錢,說要買作文書,其實是想買小人書。記得爺爺用那微顫的手,從褲子的暗袋里摸出由紙折疊而成的“紙錢包”,小心翼翼地打開層層的紙片,然后數著盡是角票的紙幣,最后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遞給我,當我接下錢的時候,可能是當時說謊心虛吧,連謝字都沒有說,就飛快地甩開步子,飛也似的去買我期望已久的小人書。后來,此事還是被父母知道,狠狠地批評我,并讓我面壁思過不讓吃午飯。在我認錯之后,父母終于原諒了我,并語重心長地我說,爺爺年邁后生活的不易,他要從多少棵樹上打下的板栗和挖多少芋頭去賣,才能攢下這兩元錢。聽完后,我倍感無地自容,恨不得地上有一條縫,讓我立馬遁形。其實,那時的兩元錢相當于現在的八、九十元啊 ,此事雖過去二十多年,但是我還是記憶猶新的。
對于“嚴于律己”、“自立自強”這兩條家訓,是在我工作之后,父母反復強調最多的,他們總是用他們二十幾年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事例,來論證這兩條家訓的正確性,甚至又衍生出----“做事講原則,做人憑良心”這樣的座右銘。我遵循著父母的教誨,用家訓來約束自己的言行,的確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少走了很多的彎路,讓我在待人接物時,很清楚該做什么,該說什么,而哪些是不該說和不該做的,避免犯不該犯的錯誤。而且,從小父母就很注重培養我獨立特性,想盡一切辦法,來消除我對父母的依賴,教育我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生活上,更是要求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所以,這些年來,我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比較順心順手,這得益于父母。
其實,對于家風,所涵蓋的范疇還是非常之廣,如果一一道來,縱使是千言萬語都難于全述。但每個家庭的家風內容,都包含了中華民族的部分傳統美德。如古人總結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等,幾千年一直傳承至今,已被人們視為人生信條。
俗話說:家風純,社風正。所以,只有好的家風家訓,才會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長,才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安定。
家風家訓征文 篇17
說起我的家風,家教,家訓,我只能用“嚴格,誠信,勤勞……”來代替。也正是這種家風,家教,家訓,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讓我終生受益。
我家的嚴格之風之教之訓:我讀二年級的時候,一次洗手時,由于著急,沒有把水龍頭關好,水一直流到下午。被爸爸發現了,爸爸就把我推到床上就一陣亂打,接著就是大聲教訓我。我說:“就那幾滴水,用得著這樣打我嗎?”爸爸說:“你不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悴灰詾槟菐椎嗡凰闶裁。你知道北方現在多么缺水嗎?你卻在這里隨意浪費水,你對得起他們嗎?”我回答道:“爸爸,我知道錯了,我不應該頂撞您,我以后一定會珍惜每一滴水的!薄皟鹤,你一定要記住我剛才說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驗檫@句話是我們家其中一句家訓!薄拔乙欢〞涀∷摹!薄拔鹨詯盒《鵀橹鹨陨菩《粸。”成為了我“嚴格”的座右銘。
我家的誠信之風之教之訓:一次,爸爸答應了他的一位朋友——第二天,一起去“皆大歡喜回味館”吃中午飯,順便拉拉家常。第二天,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我對爸爸說:“爸爸,下這么大雨,您看還是別去了吧!”爸爸什么也沒有說。便撐著雨傘,冒著雨出去了。爸爸回來了,我發現爸爸的衣服都濕透了。我問爸爸:“爸爸,這么大雨,您為什么還要去呢?”爸爸說:“因為這是答應別人的'事,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做到啊!法國的巴爾扎克說過‘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阒绬?”“我知道,我讀四、五年級的時候學過!薄啊袷刂Z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彩俏覀兊募矣。你一定要記住它!薄拔乙欢〞涀∷!薄白袷刂Z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背蔀榱宋摇罢\信”的座右銘。
我家的勤勞之風之教之訓:去年,我們老家做新村,我們在老家建了一層樓,作為祖屋。寒假時就建好了,但是,還剩下一堆沙沒有用完。年二十四晚上,爸爸說:“我們明天六點跑步回老家,回到老家把那些建房子時用剩的沙子,用那些用來裝水泥的桶,一桶一桶地拎到房子后面去,然后七點半才跑步回家。每天都是如此,一直到都把那些沙子全都搬到房子后面為止。”我說:“為什么不叫那些造房子的人來搬呢?”“你以為不用錢,那些造房子的人一天就要兩、三百塊,很容易嗎?既然這些事自己能夠解決掉,又何必花費重金去請人呢?”媽媽說:“因為‘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所以人呢還是勤一點好!蔽覀兠刻旎乩霞胰グ嵘匙印哪甓宓侥甓,才搬完。爸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彩俏覀兗业募矣栔弧!薄耙荒曛嬙谟诖,一生之計在于勤”便成為了我“勤勞”的座右銘。
我的家風,家教,就是“嚴格,誠信,勤勞……”。我的家訓有“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百善孝為先。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頭!鼻,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教,家訓。它們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讓我終生受益。
家風家訓征文 篇18
“誠樸、向上,尊老愛幼;勤勞、調和,家和萬事興”——走進馬鞍山鄉民張龍興的家,案角這塊特別的“家訓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年,楊王村鄉民鼓起的“踐行好家訓”、“培育好家風”的做法,已在奉賢蔚成風氣。
跟著媒體的宣揚和報導,家風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盡管大家對家風并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說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說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說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說家風即是節省文明。盡管家風有著文字上的界說,可是在每自己的心里,家風其實有著不一樣的內在。
從前史淵源看,家風起源于農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家風仍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范。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齊家”在這里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家風,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家風的內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墒窃蹅円泊蟾趴吹,在產品經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為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為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盡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而言卻是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從表面上看,家風僅僅一個家庭的事,與社會無關,也與國家無關,其實不然。在人的生長過程中,家風對一自己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氣,家風無時無刻不在凈化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家庭具有好家風才干為社會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風刻畫的官員更能變成公民的好公仆。
從廣義上說,家風不只僅具有宗族特點,還具有社會特點。而家庭又是社會的根本組成單位,所以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力力氣,家風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深沉沉淀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好家風不只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力風貌,一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詳細表現。因而只要家風正,才干民俗正,結尾才干政風清、黨風端。
建立優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原則,從細微處著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推進家庭的調和、推進社會的開展、推進中國夢的提前完成。
家風家訓征文 篇19
我們學校是寄宿制,每到周五下午,我就可以坐車回家,一路上歡聲笑語,期待著一頭扎進太奶奶懷里的情景??一下車,我一陣風似的跑到太奶奶家,可是大門緊鎖,我可愛的老太奶應該掰著手指頭等我回家呀,能去哪兒呢?悶悶的回到家,看到媽媽正焦急的打電話,原來太奶奶生了重病,已經被送去了醫院。我一聽急得“哇”的一聲就哭了,媽媽給我擦擦眼淚“博雅不哭,媽媽帶你去看看太奶奶”。輾轉來到醫院里,太奶奶已經去做手術了。爺爺奶奶,在外工作的爸爸也騎著摩托車風塵仆仆的趕來了,臉上的油漆還沒來得及擦去,還有二爺、三爺??一大家子人都在,有的焦急的在走廊里張望,有的急得直跺腳,還有的悄悄地抹眼淚??忽然醫生急匆匆的出來了,“病人需要輸血,誰的血型合適?”一家子人把胳膊一擼,一擁而上,最后爺爺和二爺的血型都合適,倆人還因為搶著獻血差點急紅了臉,爺爺堅定的說:“我是老大,我先來”??可能太奶奶感受到了兒孫的孝心,她終于挺過來了。
我正是出生于這樣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太爺爺和太奶奶已是耄耋之年,辛苦了一輩子,膝下三兒一女,大兒子就是我爺爺了。爺爺奶奶今年六十多歲,跟黃土地打了半輩子的交道,該享享清福的他們仍然閑不住,伺候老父老母,照看孩子。爸爸跟著裝修隊到處干活,忙得不可開交。媽媽在附近的紡織廠做女工,抽空還得去地里干農活?删退阍倜,只要在家,每天按時去探望老人的規矩誰也不會忘。
這樣幾十口的大家庭在現在的社會已經很少見了,更令人街坊鄰居羨慕的是兒孫們的孝順,為此村里還專程到太奶奶家掛了一塊“四世同堂,孝道傳家”的`牌匾。
對啊,“孝道”就是我們的傳家寶了。
說一個小趣事吧,兩位老人身體比較硬朗,不愿意和孩子們住在一起,于是平日里各家做點好吃的總要把二老接到家里。有次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家家要包餃子,太奶奶不愿兒孫們麻煩,提前下“命令”:我跟老頭子自己包餃子,誰家也不去了。還沒到中午,爺爺就讓我把煮好的餃子給太奶奶送去。我一路小跑,生怕餃子涼了,可到了太奶奶家一看,八仙桌上竟然擺了滿滿一桌的餃子,大家不約而同的都來了——這兩碗是二爺家的姑姑送的,那一盆是三爺派小叔叔送來的,還有姑奶奶騎車親自帶來的,再加上煮的雞,燉的肉,熱氣騰騰??看到我走進來,太奶奶和太爺爺笑得更合不攏嘴了:“孩子們孝順,我們這輩子值了!”
我們家將近三十口人其樂融融,靠一個“孝”字緊緊的團結在一起。小小的一個“孝”字,寄托了家族長輩們的殷切期盼,值得我家每代子孫用畢生時間去體悟、去踐行、去弘揚。
“百孝為先”,有的人,他們正是把敬孝道放在萬事之先,奏出了可歌可敬的大愛之曲,而有的人,卻因未盡到孝心而抱憾終身。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何嘗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姥爺深諳其中的道理。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我姥爺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大孝子。太姥姥先是癱瘓在床,后來又得了老年癡呆,十二年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姥爺他一直侍奉左右,一口一口的喂飯,一勺一勺的喂水,端屎端尿更是每天都有,他似乎忘了自己也是個花甲老人。兒女們主動要求幫忙,他堅決拒絕,“我的親娘,我來盡孝”。年幼的我疑惑不解:“姥爺,你不嫌我太姥姥臟嗎?”姥爺摸摸我的頭,“博雅,姥爺小的時候啊,你太姥姥就是這么照顧我的,而且要艱辛千倍萬倍”——我的太老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遇害,二十多歲的太姥姥一夜之間哭白了頭,裹著小腳的柔弱女子擦干眼淚,獨自撫養襁褓中的兒子長大成人——她一個人經歷了多少苦難,也許只有我姥爺能明白幾分。太姥姥走后我姥爺也病倒了,臨終前,姥爺對兒孫們說:“娘不易,我得去照顧她!
孝心是春雨,潤物細無聲;孝心是蠟炬,成灰淚始干;孝心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孝——一個字,一輩子,姥爺的孝心感染著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
我媽媽也是遠近聞名的“孝媳婦”,一提她的名字,老人都會豎起大拇指,說起她對長輩們做得孝心事,那可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去年,八十多歲的奶奶得了胃病,需要住院治療,媽媽一聽到這個消息心急如焚,立刻請了假,每天陪在醫院照顧奶奶,連醫院的門衛都認識她了。由于奶奶腸胃不適,對吃的東西很挑剔,媽媽每次都要跑
好幾個地方為奶奶買可口的飯菜。每當奶奶需要打點滴時,媽媽就坐在奶奶旁邊耐心地候著,以方便及時叫醫生。奶奶動手術期間,媽媽不敢睡覺,有時到了半夜,媽媽實在困得不行了,就在扶手上睡一會兒,只要奶奶輕輕一動,媽媽馬上就驚醒了。爸爸想去醫院照顧,可媽媽說“你是個男人,心粗,我不放心! 望著媽媽日益憔悴的面容,全家人都看了心疼。鄉親們都羨慕奶奶有個賽過親閨女的好媳婦。在媽媽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姥爺的身影。村里推選“好媳婦”標兵,大家一致認為我媽媽當之無愧!
雖然爸爸媽媽從不曾教育我如何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可是身教重于言傳,“孝”字早已扎根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我用心學習,不讓父母為我操勞;我搶著洗碗洗菜,為他們分擔一絲辛苦;我為父母唱歌跳舞,讓家里充滿歡聲笑語??不僅如此,周末的我更是“忙活”了,寫完作業,先去太奶奶家陪他倆澆花喂魚,他倆耳朵有些聾了,我就像個小喇叭一樣繪聲繪色的廣播一周大小事件。然后去爺爺家,給奶奶揉腿捶背,幫她打掃衛生,或者給她表演新排練的節目,哪怕什么都不干,只是牽著她的手靜靜地坐著。因為我知道,對我來說,陪伴是最好的孝心!
烏鴉反哺,恨不能盡其意;羔羊跪乳,悔不能釋其情。有著一顆孝心的人,從來都感嘆自己可以回報的太少太少。對于父母的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自己的所能來報答。孝心無價,千金難買,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尊敬父母,關心父母。別讓“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久久徘徊了,好嗎?
“孝”僅僅是一個字嗎!不!它是我們這個普通農家世代的家訓,是平凡的我們為人之本,更是中華民族之魂!我相信,“孝”必將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永久傳承!
家風家訓征文 篇20
家、家族既是文明人類自我生產和繁衍的母體,也是社會組織結構的基本“細胞”,還是人類生命個體與社會組織生活之間的關鍵“鏈接”,因而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有鑒于此,我國古代圍繞家和家族產生了家譜、家訓、家教、家學、家風、甚至“家政”(朱熹語)諸義,西方則有政治家族、軍人家族、家族企業諸種?墒,由于長期困擾于兩種似是而非的俗見,使得近代以來的中國家庭認識一直模糊不清甚至大謬不然。一種見解是,因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國同構”特征而使家和家族成了中國現代化的歷史包袱,仿佛不超脫其外則無以致中國之現代化。另一種與之關聯的俗見是,家庭家族因其自然血親的生命親緣關系和特殊的群集屬性而必與現代社會的公共化趨勢相悖,非但無益于現代社會的制度秩序建構,而且有礙于現代社會的公共組織和發展。據此,有人甚至把“家庭本位”與“社會本位”視之為古中與今西之文明文化的根本區別之一?上н@兩種觀點都失之偏頗:前者既未真正理解中國傳統社會,也誤解了家庭和國家之間的復雜關系;后者不僅誤解了家和傳統社會,也未能全面了解現代社會公共化的豐富內涵。
作為人類自我生產繁衍的核心單元,家、家族確乎難免其自然血親的屬性,但人類的自我生產繁衍決非純粹自然的生命事件,它關乎人性、人道、人倫;而作為“社會細胞”,家庭也決非僅僅是社會組織的開端,更是社會文明教養、德行培育和文化傳承的第一驛站。故此,家教、家風、家學才具有優先、初始、前提預制的特殊文明暨文化意義。顧名思義,所謂家教即家庭教育或教養。所謂家風即作為倫理親緣共同體的家庭(家族)在長期的家庭生活傳承中,逐漸形成和積淀起來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風范和道德倫理品格。
無論中西古今,家教都是人類教育和教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最初始、最基本、最具內在價值體認和內在認同連貫性的教育和教化。與普通的'知識教育不同,家教更注重人文禮俗和道德倫理的教養,是一種真正純粹的德行生命養育!墩f文解字》云:“育,養子使之善也!奔医淌羌绎L形成的基礎,家風是家教效應即家庭或家族道德倫理風范和文明教養水準的外在顯現,家訓則是維護家風的基本規范體系。各家自有各家的規矩訓誡,各家的家教方式、程度和效果亦有不同,故而各家的家風也會相互見異。但家教家風的內涵卻互有重疊。一般說,勤儉治家、誠實為人、寬厚處事、崇學尊禮、溫良恭讓、善良寬容等等,當是諸家治持教養、光耀門庭的基本美德倫理。家學在傳統社會雖未普及,但對于一些殷實富裕且崇文重學的家庭和家族來說,家學不僅可以形成傳統,并且對家教之醇和家風之正大有助益。
家教家風與整個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有著密切關聯。毋庸贅述傳統社會家教之于民智開啟(比如,蒙學)和民風淳化的歷史經驗,僅就現代社會而言,家教不單依舊是整個社會教育體系的第一環節,更是現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所以,人們常把家教看作是養成人格美德的搖籃,將家風視為民風國風的風向標。一個缺乏基本家教而能成為合格甚至優秀社會公民的現代人是難以想象的,一如現代教育低下卻能進入現代化先進行列的國家不可想象一樣。歷史和現實的經驗教訓還告訴我們,當一個社會或國家遭遇道德文化挑戰,民智待開、民風待舉之時,家教和家風的地位和作用便更為凸顯,更值得社會關注、激勵、期待。易言之,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之家教家風的改進強化,必定大大改善和強健整個社會肌體的活力。即使在社會轉型、國家巨變、民族遭遇危機的宏大進程和關鍵時刻,家教家風亦能發揮其鋪石以開大道、培林以挽狂瀾的巨大作用。滿門忠烈的楊家將之于風雨飄搖的宋朝江山當是顯證。
20世紀以降,中國家學式微,家族家譜漸消,家教則逐漸被社會政治道德教化所替代,因而家風也慢慢淡出現代社會文化評價視野。這固然是現代性文化擠壓的后果,需要認真反思。事實上,現代社會的公共化程度越高,家教家風愈顯珍貴。現代社會的公共化秩序不單單是宏觀制度系統的強化和成熟,更根本的還需要公民美德的內在支撐。當代美國倫理學家麥金泰爾看得深刻:對于一個缺少正義美德的人來說,普遍的正義規范約束效果等于零。社會公共性確實具有其宏觀結構的外在普遍性特征,但人格典范、道德先進和品格卓越同樣是公共文化價值的精神根基,更是引領公共社會的內在價值力量。就此而言,家庭教養依然不可或缺,一如歷史之于現代社會的理解不可缺少一樣。
家風家訓征文 篇21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么”的隨機調查采訪。從被采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范,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于家譜中,懸掛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于蒙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并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對于一個家族或家庭來說,能夠擁有一張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個家庭如果獲得了“樂善好施”的“名片”,那么這個家庭的主人就會獲得一頂“大善人”的桂冠,家里其他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尊崇,走到哪里都會受到禮遇。家風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風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說家庭的人努力營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訓、家教還是家風,都需要家里的長輩帶頭身體力行,所以古時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生偏逆。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家訓、家教、家風并不十分關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沖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規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代尤甚。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代尤甚。
家風家訓征文 篇22
家就像是森林,我就是森林中一只小鳥,沒有森林我將無法快樂成長;家就像是雨露,我就是一顆小小樹苗,沒有雨露我將無法健康成長;家就像是陽光,我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沒有陽光我就將無法盡情綻放。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眹袊,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每個家里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和家風。我家的家風就是要時刻銘記做一個有愛心、真誠守信、勤儉節約之人。
我家的愛心之風,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做有一個愛心的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句話自然也就成了我媽媽的座右銘了,它也時刻影響著我。
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周末,我和媽媽一起到東站菜市場去買菜,那天的天氣非常寒冷,外面的白霜厚厚的,一出門就感覺全身都在哆嗦,到了菜市場我發現寒冷天氣沒有阻擋人們的熱情,市場里熱鬧非凡。我們走過了幾個攤位,媽媽好像都沒有看上的,這時媽媽徑直朝一個方向走去,我心里想媽媽一定看到什么好東西了,哈哈,于是我朝媽媽走的方向看去,覺得對面沒什么東西呀,只有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她的身邊放了兩個畚箕,里面裝了些大小不一、形狀不整齊的蘿卜,我心里嘀咕著:難道媽媽準備買這些“丑八怪”的蘿卜嗎?我跟著媽媽一起來到這位老奶奶的蘿卜攤位前,媽媽沒有挑選直接買了幾斤“丑八怪”的蘿卜。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不明白媽媽的為什么要這么做,于是我不解地問:“媽媽,我們看到好多攤位的蘿卜都又大又白又光滑的,你為什么要買這個老奶奶的“丑八怪”蘿卜呢?”媽媽微笑地說:“這么冷的天,我們多買點那位老奶奶的蘿卜,她是不是可以早一點回家呢?是不是可以早一點吃上熱氣騰騰的午飯了呢?”這時我恍然大悟,終于明白了媽媽的用意。午飯時,看著香氣撲鼻的排骨燉蘿卜,平時不愛吃蘿卜的我迫不及待地挾起一塊蘿卜放進嘴里,感覺今天的蘿卜特別的好吃,我心里想一定是愛的調味劑起作用了,這頓飯我吃得特別開心,愛心蘿卜真的很好吃。媽媽買“丑八怪”蘿卜這個不經意事件,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獻愛心是這么容易的、這么開心的事情,就這么一個小小的舉動,不僅可以幫助別人,而且自己的內心也會感覺非?鞓,這也讓我真正明白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句名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我家的真誠守信之風,媽媽常常教育我,我是一名小小男子漢,做人做事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做個真誠守信的人。記得今年2月份的時候,我的好朋友小藝告訴我明天是他的生日,希望我能跟他一起渡過,我答應他明天中午一起慶祝,可是第二天我忘記與小藝的約定,下課后回到家里,媽媽飯菜都燒好了,正準備吃午飯的時候,小藝的電話打來了,說他在牛排館等我,這時我才想起我們之前的約定,我跟媽媽說:“我現在好餓,我能不能不去參加他的生日慶祝?”媽媽聽完立刻皺起了眉頭,問我:“你們之前是否約定過呀?”我卻若無其事地說:“昨天約過了,可是我忘記了,我現在好餓不想去了……”媽媽聽了我的話很生氣,教育了我一番,我感到很不解,媽媽說:“做人要守信,不能言而無信,不然,別人以后都不會再信任你了,好朋友也會逐漸疏遠你。”聽了媽媽的這番話,我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立刻挑選了幾本自己最喜歡的書,準備送給我的好朋友小藝,當我急匆匆趕往牛排館時,遠遠就看到了小藝的.小小身影,他正站在門口東張西望地尋找著我,當小藝看到我的時候他高興地幾乎跳了起來,此時我的內心也有一種說不出的開心和快樂,這個生日午餐是我過得最開心最難忘的,從那以后我和小藝的友誼更深厚,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了真誠守信的重要性。
我家的勤儉節約之風,自從我記事起我就知道爸爸是個勤儉節約的人,他的勤儉節約的品德也時刻影響著我。記得有一次,我吃飽了,可是碗里還有一點點飯。我剛要跑出去玩,背后響起一個嚴厲的聲音:“趕快回來!把碗里的飯全部吃完!”我轉過頭來,看到正板著臉的爸爸冷冷地盯著我,這種目光太嚇人了,我吞吞吐吐地說:“我吃飽了,吃不下了,怎……怎么了?”“過來,把碗里的飯吃完!”爸爸的臉還是跟鐵板一樣。我走過去,把碗里的飯吃的一干二凈。爸爸看我把飯都吃完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知道這一顆白米飯,需要農民伯伯多長時間才能收獲呀?至少需要半年的辛勞!勤儉節約是一種優良的品德,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聽了爸爸這番話讓我不禁想起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鞭r民伯伯春耕秋收的辛勞景象此時浮現在我的眼前,我暗自下決心以后再也不浪費一粒糧食了。
“有愛心、真誠守信、勤儉節約”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就如雨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我在雨露的滋潤下健康快樂成長,它讓我學會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將會影響我的一生,引領著我走向成功之道。
【家風家訓征文】相關文章:
家風家訓征文09-01
家風家訓征文10-10
家風家訓征文08-10
有關家風家訓的征文08-01
家訓家規家風征文06-01
家風家訓優秀的征文12-17
家風家訓主題征文06-22
關于家風家訓征文06-10
我們的家風家訓征文11-19
家風家規家訓征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