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正能量的文章
人生中總會遇到挫折,難免有感到失落、灰心的時候,如果因此消沉、墮落,就難以再找回自信、開朗的自己了。以下是勵志網收集的具有正能量的文章,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篇一:具有正能量的文章
那日,一位朋友提醒我,你QQ空間里的心情好像從沒有看到更新過啊,我一聽,果真如此,很少去更新過。
其實,生活中懂得更換心情的人,他的快樂指數也會高,會生活的人,就是屬于會調整心情的人。
更換心情,其實就是要懂得從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人生。同樣是身上只剩一元錢,樂觀者會想:呀,我還有一元錢!悲觀者會想:唉,我只剩下一元錢了。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位母親總是為兩個女兒擔心,大女兒開了一家洗衣店,小女兒開了一家傘店,雨天總擔心大女兒的衣服晾不干,晴天又擔心小女兒的傘買不出去,整天總是愁眉苦臉的,后來有人告訴她,說你應該高興才對啊,因為晴天你大女兒的生意好,雨天你小女兒的生意好,你每天都要為女兒高興啊,這位母親恍然大悟,從此,她臉上時刻掛滿了笑容,生活從此改變。你看,僅僅是更換了一種心情,一種對待事物的態度,一切變得如此美好起來。
時刻懂得更換心情,你才會去把握真正的幸福,因為幸福就是人的一種感覺。別人有的東西我們不一定要去羨慕,因為我們有的東西別人也不一定有,有了這種心情,我們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以致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當生活的困擾襲來時,請丟下負荷,仰望湛藍的天空,讓溫柔的藍色侵入心田,讓陽光在臉上跳舞,讓微風拂平皺褶的心。
當重重的失意卷來時,請推開窗戶,讓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撲面而來,在芬芳的泥土氣息中尋找一絲寧靜、一份慰藉和欣喜。
當滿心的惆悵涌來時,請登上那有著美麗風景的小山,看姹紫嫣紅,聽蟲鳴鳥叫,讓煩惱漸漸隱退。
人生如此短暫,為什么要栽培苦澀,拒絕快樂呢?
請你不斷更換心情,學會調整心情吧。請記住普希金的詩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篇二:具有正能量的文章
愛抱怨的人,從來都是行動的侏儒。他們眼高手低,抱著“懷才不遇”的心態,總是滿腹牢騷,時常激烈地批評別人,總是自怨自艾,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樣子。
有一位職業咨詢師發現,失業者普遍都是充滿了抱怨:要么怪環境不好,要么怪老板有眼無珠,卻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位咨詢師在與失業者們交流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10個失業者中,至少有9個人是喜歡批評過去的上司和同事的,而幾乎沒有人承認主要問題也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是自己的失職造成的這種結果。
其實,正是抱怨的惡習,使他們失去了責任感和行動能力,他們好像只對尋找不利因素感興趣,而從來不去設法改變現狀。正因為如此,使得他們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
上班遲到的人,會抱怨說:“又堵車了,這個城市的交通簡直太差了!”“沒擠上地鐵,我也沒辦法,中國的人口就是多!”
沒有完成工作任務,有人會抱怨:“市場發生了變化,這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領導安排的工作不合理,我一個人工作量相當于三個人的。”或是“別的部門不配合,我只能先等著他們。”
如果考試沒有及格,他們會說:“出題的人純粹是個變態。”如果被公司辭退,他們會說:“肯定有人在背后給我穿小鞋,說不定就是我們辦公室的某某……”
這樣的抱怨話,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很多。的確,這些對自己失敗原因所做的“推測”中,可能有一些是正確的,但絕大多數都是無中生有的借口而已。
愛抱怨的人,都有一個“自我保護”的辦法,就是說服自己相信:我的失敗完全是由別人造成的,而那些成功的人只是比自己幸運罷了。
為自己制造這樣一個信念,確實能在一時安慰自己脆弱的心。但這樣的“止痛劑”像毒品一樣能使人讓癮,讓人養成一個遇事就抱怨、卻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習慣。抱怨,對那些在精神上和行動上“立不起來”的人來說,可能的作用就如同一副輪椅,坐的久了,它甚至能讓人忘記了該怎樣走路!
經過簡單追溯和分析就會知道,一個人從發現抱怨的“好處”,直到完全失去行動能力,一般都有這么幾個步驟,我們不妨對照一下:
第一步:最開始,愛抱怨的人往往是帶著情緒工作。他們本來可能很有才華,但不良的情緒會限制他們的創造力,漸漸地,他們在工作中表現地越來越平庸,也越來越力不從心。
第二步:隨著自己工作業績的下降,他們會更加厭煩自己的工作,也越來越缺少責任心和熱情。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在工作中犯些小錯誤,難免招來領導的批評。自然,抱怨也會越來越多,理由似乎也越來越充分。過去的抱怨可能多半集中在“工作太累、上司為我布置的工作怎么總比別人多、為什么總是加班”等問題上。而隨著自己越來越不被領導看好,抱怨的內容也就越來越情緒化,越來越缺少理性,純粹拿他人當成自己失敗的替罪羊,比如“這個公司真是小人得志、領導真是有眼無珠”之類。
第三步:如果處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就算不被辭退,也難以在本職工作上有什么出息。這個時候,人們往往進一步尋求“精神毒品”的幫助。每天消極怠工不說,有空就張嘴責怪他人,不僅責怪上司、責怪社會,還時常酸溜溜地在背后諷刺那些努力工作、取得成績的同事。
……
到這個地步,如果還意識不到:抱怨正是自己失敗的“罪魁禍首”的話,這人恐怕一輩子也不會明白自己為什么“總是這么倒霉”,也就不可能有改變現狀的任何行動了。抱怨造成的惡性循環,就是這樣使一個人失去了改變現實的能力。
篇三:具有正能量的文章
作家“東湖的尾巴”關于讀書的感悟文章:你不是書讀得少,你是經典讀得少
問題的由來
每次去方所,看著高高的書架,滿眼的書,一方面很慶幸,這個時代對愛書的人來說,是幸福的,一方面也很難過,這些書都像一個個陷阱,很多人陷在其中,而不自知。這就像現在的互聯網一樣,信息通暢,人人都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各種論調都可以看到,但有價值的東西也被隱藏的更深了,不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很難發現他們,互聯網像一灣深海,如果沒有高超的游泳技術和掌控能力,不想被互聯網淹死,就只能遠離它。
有一個現象,自信息革命以來,整個世界范圍內,在各自領域內取得矚目成就的年輕人大多集中在互聯網和商業領域,而人文科學幾乎找不到年輕人的身影了?赡芎芏嗳藭f,人文科學需要經歷和積累,心智成熟之后才會有所成就。先不說什么叫心智成熟,有什么樣的評判標準,先看看近代歷史上的一些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都干了些什么:
維特根斯坦寫《邏輯筆記》的時候,24歲,尼采寫《悲劇的誕生》時,28歲,寫《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時39歲,卡夫卡寫出《變形記》剛剛30,叔本華30歲就寫出了《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完成自己的哲學使命,《共產黨宣言》出版的時候,馬克思也才剛剛30歲……
再看看國內的:
陳寅恪36歲,就與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并稱“清華四大導師”,胡適26歲任北大教授,蕭紅去世時,也剛剛30多歲,卻已經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留下了幾部耀眼的作品……
上面提到的這些人本身具有的某種超越常人的品質肯定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光有品質是遠遠不夠的,對人類來說,每個時代人的品質應該是差不多的,不存在有的時代人的品質高,有的時代人的品質低,如果只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說,現在的人的身體素質與大腦發育應該是超越過去的,但現實的情況是,在當代做出巨大成就的藝術家與思想家卻乏善可陳。這當然跟環境有關,跟這個時代有關。
有位前輩說過:你的問題是想得太多,而書讀得太少。
我想換個說法:你不是書讀得少,你是經典讀得少。
我們這個時代,留給思考者的空間越來越小了,思考者要接受的挑戰越來越難了。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內心篤定,有自己的主觀意志,并堅持自己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最后越走越遠,越走越閃耀。世界上本沒有多少真理可言,有的只是角度的不同,你堅持自己的世界觀,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堅持下去,開辟蹊徑,終會有所成就,就像叔本華生前極其討厭黑格爾的哲學,但他堅持自己的觀點,這并不妨礙叔本華與黑格爾都成為偉大的哲學家,我們的世界有足夠的寬容與度量,容得下不同與異端。怕就怕自己沒有獨立的思考與意志,跟著那些粗枝大葉的浮于表層的潮流與聲音四處飄泊,最終茫然不自知,埋怨社會的不公與人生的不平等,把淺薄當深刻,把高音當強音。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這些浮于表面的潮流與聲音就特別多,充斥在書架上的評論集,充斥在社交工具上,充斥在一些精神導師的心靈雞湯里。那些滿是標簽與結論的東西,根據觸及不到事物的本質,只是一堆情緒的排瀉物,但它們足夠的多,年輕的孩子們很難穿過它們,找到一處安靜之地,人煙稀小,用自己的頭腦想點東西。
是的,現實的干擾是最大的敵人,教育的求全求偏、社會環境的嘈雜,互聯網的泥沙俱下,這是這個時代對每一個渴望獨立思考的人最大的挑戰。很多人患上了偏見癥,無法用無偏見的認識去深入社會與生活。而他們的這些偏見并不是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是從別人那兒繼承過來的。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持偏見的那些東西到底是怎么樣的,就人云亦云地帶著偏見,可笑而可悲。
舉個例子,很多上學的孩子不愛學政治,他們覺得政治很無聊,都是騙人的,學這些就是變相地被洗腦。當然,這跟我們的教育方式有關,我們的教育太過偏重通識,永遠的四平八穩,抓不住主次,枝葉講的太多,主干講得太少,根系根本不講。但是那些打著反洗腦的孩子們,行為同樣可笑,你們真的了解所學的那些政治到底是什么嗎?馬克思主義,你看過馬克思的《資本論》、《共產黨宣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這些原著嗎?馬克思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哲學家之一,是世界公認的,不僅僅是我們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在追捧他,他開創了哲學新的時代,他的思想是人類的財富,他的觀點你可以不喜歡,但他的思考方式也不值得學習嗎?毛澤東思想,你看過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實踐論》、《矛盾論》、《論十大關系》嗎,毛澤東帶領的共產黨的成功是偶然的嗎,他們對當時中國現狀的了解是深刻的,并堅持著自己選擇的道路,要不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豈能那么容易說出口的。鄧小平理論,你讀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讀過鄧小平南巡時的`一系列講話嗎?如果這些你都讀過,并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你可以厭惡他們,如果你只是從別人口里聽得支言片語,請你慢著,你根本就不了解那些東西。你以為你是堅持自己,不想被政治洗腦,這是一種自欺欺人,你不了解他們何來洗腦,而這種為洗腦而走向另一邊的行為也是另一種洗腦,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形式是一樣的,而且這種洗腦更有害,你腦袋空空。作為一個反叛者,可以,但光有姿態是不行的,還要有內容,這樣你的姿態才會美,才會讓人動容。
不管是黃色的土,紅色的土,還是黑色的土,都是可以長出大樹的,關鍵土里要有樹需要的營養,空空的腦袋里是長不出思想的。我們需要的是獨立的思考,是直接面對認識對象不帶先入偏見的思考。而更多的時候,就像柏拉圖的那個比喻里說的,我們直接面對的是認識對象的影子或者是影子的影子,而那些所謂的社會公知,那些不痛不癢的議論者,就像那些舉著火把的人,把影子投射給我們,或者他們看到的也只是影子,他們販賣的都是從別人那兒揀到一些零碎,如果你信了,你記下了,看似你收獲了很多的東西,給了你一樹的枝繁葉茂,可是在一棵樹沒有強壯的根系與枝干之前,枝越繁葉越茂,大樹傾倒的就越快。那些相互矛盾不成體系的結論最終也會糾纏在一起,讓事情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浮于表象。
所以,打好根基,強壯樹干,就請從經典讀起,從源頭讀起。
簡單說個例子,現在電影文化很火爆,人人都在寫影評,談電影,江湖上自稱影評人的越來越多,張嘴法國新浪潮,閉嘴談巴贊,不知道他們有多少人看過巴贊寫的文章,如果看過了,又不知他們有多少人接著找來柏格森的《創造進化論》讀讀,如果不理解柏格森有關“意識”與“時間綿延”這些理論,是很難理解巴贊的。
我先大致說一下,我對經典的理解。經典是經過時間檢驗的,一個學科或者領域內的開創之作或集大成者,或者是表現人類對世界及自身探究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為什么要讀經典
經典是一個學科的開創之作,是學科概念和框架剛剛形成的樣子,是學習和理解一門學科或者領域的最佳途徑。他會清晰地表示出一個學科的來歷與去處,就像一個素顏的美女,真實而純真。當然這樣的作品里會有很多的缺陷。正是這些缺陷才好,正因為它有缺陷,才會有后來的發展和研究,當你真的通過自己的思考發現這些缺點,你就會知道后來者們都在說些什么東西,又是怎么解決這些東西的。自己發現這些缺陷與別人告訴你這些缺陷,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差距何止天上與人間。有些書就喜歡販賣聰明,拋出大量的概念或者觀點,沒有絲毫來由,這些東西沒有絲毫的價值,是浪費紙張。
前段時間,國內兩位著名的哲學資深學者(自稱或者他稱是哲學家,在我看來,他們離哲學家還差得很遠,哲學家與哲學教授根本不是一回事兒)在掐架,我細讀了他們冗長的文章,說實話沒看太懂他們說些什么和背后的邏輯,只看到滿篇的標簽和帽子,這是人類懶惰的表現,標簽是思考上的懶人的發明,他抹殺了區別和個性,模糊了線條和紋理。哲學家可以有嚴重的個人好惡,但這些是建立在個人獨立的思考之上的。你可以借鑒別人,從他人那兒吸取營養,但這些只是為自己的思考積累素材,而不是照搬硬填。尼采看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而迸發出自己的靈感,開創了一種新的哲學觀,庫布里克從尼采哲學里找到素材,拍出了牛光閃閃的《2001太空漫游》,這些都不妨礙他們也在各自的領域內留下經典,區別僅僅在于,他們從未停止自己的思考,并堅持自己的角度,最后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表達了自己,豐富了別人。
可能你看了N多的佛教入門概述與解讀,都不如你拿起一本佛經更直觀地理解佛教的邏輯與世界觀;
你聽了N多經濟學家在分析經濟形勢,各種理論,各種模型,各種矛盾,也有各種掐架罵街,你無所事從,拼命站隊,不如你從看看《國富論》和《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開始,走進經濟學,學著用自己的眼光看待那些問題。
不思考,不讀書
要從讀書里獲得有價值的東西,必須要思考,只有思考才能透過書的表達理解作者背后的表達,也才能超越書里的內容。一本書擺在那兒,不是用來教導別人的,是用來被超越和批評的。
你可以不讀書,但不能不思考,讀書可以讓人思考,修理一臺摩托同樣可以讓人思考,掃地也可以,聊天也可以,戀愛可以,做愛當然也可以。
你說你只看武俠,只看情色,沒有關系,你可看出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的區別,你可能看出武俠的世界觀到底如何,江湖又是何等模樣,中國武俠小說的源頭在哪兒,江湖的濫觴從哪兒開始?看看《昆侖奴》、《蜀山劍俠傳》,想想武俠小說的清澀的模樣,武俠的世界與現實的世界在哪兒交匯,又在哪兒背離。
看情色,《金瓶梅》的人性與欲望,《肉蒲團》里的佛與色,情與肉,《北回歸線》里的意識,《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另類人生。
讀書的方式就是你的生活方式,思考可能不會為你的生活增加什么,但會讓你明白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如何更好地面對自己,面對他人,怎樣能夠活得更加坦然。
幾條建議
少讀或者不讀評論集,看了也不要輕信;
多看經典原著,被引用的原著更要找來看,不要只聽信別人的解讀;
工具方法類的書,讀一兩本即可,重要的是去做;
直接面對認識對象,哪怕無法看清全貌,也不要只看它的影子;
不要隨意推翻自己的價值觀,要試著去修正和補充,這個世界沒有真理,只有解釋;
讀書必需思考,不思考就不要讀書;讀書不重要,思考才最重要;
把新的知識與自己既有的知識體系連通起來,不要碎片化的知識點,人與搜索引擎的不同是,人的知識有體系,搜索引擎是堆積;以上共勉。
【具有正能量的文章】相關文章:
具有正能量的歌曲02-24
勵志工作正能量的文章08-18
高考正能量勵志文章閱讀11-25
正能量勵志文章15篇09-22
人生還需正能量勵志文章10-09
正能量諺語08-18
正能量禪語05-17
工作勵志正能量句子 職場正能量句子08-30
正能量的名人故事12-19
精彩的正能量笑話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