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名言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小學生學習名言,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小學生學習名言警句
1. 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可能來自他們的博學。—— 貝弗里奇
2.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3.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
4. 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
5. 駕馭命運的舵是奮斗。不抱有一絲幻想,不放棄一點機會,不停止一日努力。
6. 種子牢記著雨滴獻身的叮囑,增強了冒尖的勇氣。
7.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8. 高三不再有,勸君珍惜之。一年之經歷,終身之財富。
9. “在強者的眼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10. 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11. 我們在我們的勞動過程中學習思考,勞動的結果,我們認識了世界的奧妙,于是我們就真正來改變生活了。高爾基
12. 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 朱熹
13.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14. 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15.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尋出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穩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席慕蓉
16.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陸游
17. 我們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駕馭年輕的心靈。我們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愿望。我們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不可遏止的向往。
18. 知而好問,然后能才。 —— 《荀子》
19. 學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 —— 孫中山
20. 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
21. 當一個人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奮斗,他就是個有價值的人。
22.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把地球撐起來。
23.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24. 自己對成績不滿意,在學習方面還要更加努力,只要努力了,成績不管好壞,自己已經問心無愧了。——王飛
25.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26.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使人善辯。—— 培根
27. 逆境有一種科學價值。一個好的學者是不會放棄這種機會來學習的。愛默生
28. 我的信念:相信我能夠完成任何我要完成的事情,并且堅信該項任務值得我為此而“付出”和“努力”。
29. 戰勝自己等于戰勝了最強大的敵人。
30. 求學將以致用;讀書先在虛心。——《對聯集錦》
31. 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32. 書本學習是體驗別人的經驗;生活實踐才是獲得自己經驗的好途徑。
33. 生活是一臺機器,學習就是發動機。
34. 沒有人會因學問而成為智者。學問或許能由勤奮得來,而機智與智慧卻有懶于天賦。
35.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36. 愿你在這短暫的學習時日里,獲得高超的本領、頑強的意志、博大的胸懷;像賽馬一般,越過一道又一道高欄;讓生命揚帆前進,駛向碧波滔滔的大海
37. 魯迅嚼辣椒驅寒,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小學生學習名言名句
1.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
2.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要學習一輩子
3.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4. 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張維屏
5. 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6. 重復是學習之母。——狄慈根
7.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學,如炳燭之光。—— 劉向
8.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法布爾
9. 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需品。 —— 愛迪生
10. 向前沖啊!!! 成績是沖出來的!!!——趙成
11. “擁有一顆平常心;泥土也能變黃金。”
12. 勤動筆墨勤看書。
13.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魏徵
14. 笨人先起身,笨鳥早出林。
15.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小學生學習名言】相關文章:
小學生學習勵志名言11-03
學習英語名言12-27
英語學習名言01-07
勵志學習名言03-30
關于學習英語名言12-27
英語學習名言匯編02-22
英語學習名言整理02-15
魯迅的學習名言02-14
學習至理名言03-30
學習勵志名言摘抄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