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國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解析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名言吧,熟記名言有助我們增加知識儲備,打造語言亮點。什么樣的名言才具有借鑒意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國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國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解析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櫻孜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在顧炎武得《日知錄·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原句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語型,出自梁啟超。
意為國家之事的興亡,保護國家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關;而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原始出處,出自《左傳》和《列女傳》。
英文解釋
Rise and fall of a nation rests with every one of its citizens.(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原文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薄Z出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正始》。
釋義
“亡國”與“亡天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巴鰢笔侵父某瘬Q代,換個王帝,國號。而仁義道德得不到發揚廣大,統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間也紛爭不斷,是天下將滅亡。保國這類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權力的人去謀劃。 但是“天下”的興亡,則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責任。
“率獸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帶領。帶著野獸來吃人。比喻統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典故
《春秋·左傳·魯昭公二十四年》:
六月,壬申,王子朝2之師,攻瑕及杏,皆潰。
鄭伯3如4晉,子大叔5相6,見范獻子7,獻子曰:“若王室何?”對曰:“老夫其國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8,為將及焉。今王室實蠢蠢焉,吾小國懼矣。然大國之憂也,吾儕9何知焉?吾子其早圖之,詩曰:‘缾之罄矣,惟罍之恥’10,王室之不寧,晉之恥也!
獻子懼,而與宣子11圖之,乃徵會於諸侯,期以后。
注釋:
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五一八年。
王子朝,宋大夫。
鄭伯,鄭定公。
如,到。
子大叔,春秋時鄭國正卿。
相,輔也。
范獻子,范鞅,謚號獻(獻,音賢)。春秋后期晉國外交家。
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成語“嫠不恤緯”,嫠,音離,寡婦。寡婦不憂無紗線紡布,而憂王室落敗。
儕,音柴,輩也。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詩經·小雅·蓼莪》。缾,音瓶。罍,音雷,大罐。瓶、罍都為酒器。小者為瓶。大者為罍,二者相輔為用。小瓶沒有了酒,大瓶亦引以為恥。
宣子,趙盾,謚宣。
《列女傳》劉向:
漆室女者,魯漆室邑之女也,過時未適人1。
當穆公2時,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嘯,旁人聞之,莫不為之慘者。
其鄰人婦從之游,謂曰:“何嘯之悲也?子欲嫁耶?吾為子求偶。”
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為有知,今無識也。吾豈為不嫁不樂而悲哉!吾憂魯君老,太子幼!
鄰婦笑曰:“此乃魯大夫之憂,婦人何與焉3!”
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晉客舍吾家,系馬園中,馬佚馳走,踐吾葵,使我終歲不食葵。鄰人女奔4,隨人亡5,其家倩6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終身無兄。吾聞河潤九里,漸洳三百步7。今魯君老悖,太子少愚,愚偽日起。夫魯國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禍及眾庶,婦人獨安所避乎!吾甚憂之。子乃曰婦人無與者,何哉!”
鄰婦謝曰:“子之所慮,非妾所及” 。
三年,魯果亂,齊楚攻之,魯連有寇,男子戰鬭,婦人轉輸8,不得休息。君子曰:“遠矣,漆室女之思也!”詩云:“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9”,此之謂也。
頌曰:
漆室之女,計慮甚妙,
維魯且亂,倚柱而嘯,
君老嗣幼,愚悖奸生,
魯果擾亂,齊伐其城。
注釋:
過時未適人。過了婚嫁之年齡。適,女子出嫁。
穆公,魯穆公,薨于公元前三七六年,與孔子之孫孔及(孔伋,字子思)同時。
婦人何與焉。與,音預,謀也。
鄰人女奔。私奔。
隨人亡。亡,逃也。
倩,音欠,請也。
漸洳三百步。洳,音如,潤也。
轉輸,役賦。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对娊洝ね躏L·黍離》。
作者簡介
顧炎武(1613-1682年),名絳,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號亭林,后人尊稱其為亭林先生。昆山人(今屬江蘇省)。他出身名門,少年勤奮讀書,14歲中秀才。青年時常議論朝綱,反清復明,失敗后遍訪名山大川,潛心治學。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學者,平生不做無益之文,主張“文不茍作”,“須有益於天下”;治學強調“經世致用”,反對空談,注重實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樹,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國利病圖》、《金石文字記》、《音學五書》等書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代表作《日知錄》較為系統闡述了他在哲學、政治、經濟學等方面的觀點。
出處考究
成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多年來流行一種說法,認為是顧炎武說的。但出自顧炎武的哪一本書。卻從未有人點明。
劉潔修對顧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檢,僅在《日知錄》卷十三《正始》篇中發現如下一段話: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劉潔修繼續查索,終于在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數千年文明之中國,人民之眾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獸,其誰之恥歟?顧亭林曰: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已耳!”(《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論·論幼學》)
今欲國恥之一灑,其在我輩之自新……夫我輩則多矣,欲盡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問他人,問我而已。斯乃真顧亭林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劉潔修經過考辨之后,認為按照語言發展運用的實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語意本于顧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語型則出自梁啟超。
典故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賞析
當年,顧炎武的《日知錄》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話:"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據劉潔修考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認為按照語言發展運用的實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語意本于顧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語型則出自梁啟超。
相關人物簡介
顧炎武,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愛國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解析】相關文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題的班會06-09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題班會08-21
愛國的名言10-27
愛國的經典名言08-08
愛國經典名言08-04
孔子名言及解析07-22
孔子的名言及解析07-14
關于愛國的經典名言06-24
關于愛國的名言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