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摔跤吧爸爸的觀后感
摔跤吧爸爸這部已經在豆瓣拿下9.4超高分的電影劇情并不復雜。下面關于摔跤吧爸爸的觀后感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篇:關于摔跤吧爸爸的觀后感
第一是足夠熱血與勵志。第二是對于運動本身,能夠深入淺出,厚積薄發。
此片來看,摔跤這個元素,在一個外行人看來,是詮釋得相當好的。簡簡單單的一幕場景,就將一項運動的得分點與看點交代清楚,又與結尾有所映照,這就是功夫。
而在熱血與勵志層面,也是真刀真槍,用角色之間的對決的的等級層層提升,慢鏡頭克制,人物表情克制,音樂稍多,不過也是印度片特色。最重要的是,煽情之處貴在真實,兩個孩子與父親的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勝過一切閃回。
反觀很多國產體育片,往往是主題先行,比如《女籃五號》、《女足九號》這種,人物形象刻畫完全浮于表面,一個高大上的形象配上一個高大上的故事,最終反映出高大上的國家主題,不震撼,不認同。過猶不及,便是如此。
更要吐槽的,比如,很多足球片拍著拍著就開始談情說愛,那些球員在場上一看就是業余球都不會帶,用一個體育片當噱頭而不刻畫體育內容的都是耍流氓。
至于帶節奏的“女權”話題,完全沒有討論的必要。一個少女十幾歲就可以嫁人的國家,說女權,完全是扯。你用自己的邏輯去代入別人的事實,得到的只能是一個不知所云的東西。何不食肉糜?人家只能回你,呵呵。
什么時候大街上看不到男的幫女的提包,再來談女權。
其實最初是覺得,兩個小女孩太乖了,小時候還好,但青春期時,總會叛逆,哪有如此隨意受擺布的。好在后面的.劇情安排了姐姐在國家隊之后一系列與父親之間的對壘,才知道,人家那時候也不大,再不濟,也是青春期推遲了,還是說得通。
最感人的是什么?是家國情懷?是夢想成真?都不錯,但感動我的,是父親與女兒之間的信任,始于血緣,但不限于血緣。親人,不過是一起從天而降,又終將各自飄散的雪花,慣常的軌跡,是大家心有所屬,各自為戰,正因如此,看到父女之間的并肩前行,看到力量由精神到肉體的無形傳遞,才會讓人產生一種格外剛勁的力量。
對我來說,最能夠催動人的,不是輕柔,恰恰是剛猛。
當然,這部戲的幕后,也是宣傳主打的點,是阿米爾汗的瘋狂增肥又瘋狂瘦身的過程。其實稍微對作品有要求的演員,都會這樣做。當年貝爾也是如此。
只是,什么東西稀缺,什么東西就可貴。
在中國, 好演員老了,新演員的淘汰期也快,賺一筆就走,是最經濟的。
還說啥呢。
第二篇:關于摔跤吧爸爸的觀后感
首先第一點無法認同的是【父親為了自己的夢想,強迫女兒進行摔跤練習,剝奪了女兒的選擇權】
在考慮這個問題前,首先要了解這部影片的背景——80年代印度的一個小農村。
三個關鍵詞都是落后的典型代表。印度這個國家就不多說了,《印度的女兒》想必大家都有了解。而印度一個定語完全不夠,80年代的小農村意味著你能想到的一切貧窮和落后,女孩們從一出生就有一個既定的命運。你首先要有選擇的權利,才能有談判的條件,然而這樣一個社會環境講求自由發展尊重選擇,可不就是當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一個人的生長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生的命運。一個落后的印度小農村,兩個家境并不富裕的普通小女孩,如果沒有父親硬生生地另辟蹊徑,她們的生活圈就是她們的未來。周圍同樣沒什么文化的朋友閨蜜會直接影響著自己的三觀,最后同所有女人一樣早早嫁做人婦。值得注意的是,我對“家庭主婦”沒有任何歧視意味,而在這個語境下,并不是她們選擇嫁做人婦,而是面前只有這么一條道路。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父親并不是限制了女兒的路,反而是開拓了一條新路。父親原話是“給我一年,如果一年后不行,我就放棄我的夢想。”換句話說,這是女兒們首次,在命運面前,由自己的父親撐起了一次選擇人生的權利,只是行使的期限在一年后。
其次是教育女兒的方式。很多人覺得父親的逼迫讓人作嘔,抹煞了女兒向其他方面發展興趣的可能。
興趣只有碰上了天賦和努力才有可能成為人生的指路標,缺少任何一樣都只能叫業余愛好。而一個貧困印度農村的孩子(不管男女)有資格去培養一個業余愛好嗎?沒有。愛好是要花錢的,站在一個相對發達國家發達城市的立場上,資源眾多,自然可以隨意選擇自己的喜好,甚至不需要計較成果,可以毫不費力地說“開心就好”。奧運會上就有兩個活生生的例子,傅園慧把游泳當作一個興趣,贏自然是好事,即便輸也能輸得起。而對年紀相仿的商春松來說,體操就是生命。
一來,這兩個女孩有摔跤的天賦,二來她們沒有任何資本去選擇其他的愛好,同時又有父親的強壓逼迫著努力。這才是她們得以成功的條件。
“大女兒在國家體育學院里只不過過了正常女性的生活,為什么會被當成是反面例子?難道只有像一個男人婆一樣才能勝利嗎?”
其實這一點跟女權沒有任何關系。
只跟貧困相關。
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人如果想擺脫貧困階級,將會非常非常的.困難。不是危言聳聽,因為他的敵人不僅是自己的控制力,還有一個更可怕的對手,叫上帝。
有一部英國紀錄片叫做《56up》,每隔7年采訪一次被選中的14個孩子,從7歲一直到56歲。這些孩子中有上層階級的貴公子,也有福利院長大的孤兒,毫無疑問上層階級的孩子最后都過上了優渥的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而幾個家境貧寒的孩子除了其中一個成為了大學老師脫離了原來的階級,多數不過重復著父母的老路,過早的結婚生子,過早的發福,過著相對貧困的生活。
我并非傳播負能量,很多人從一出生就已經被劃定好了未來的階層。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不僅是傳達“人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更多的在我看來是表達不同物種之間難以跨越的某種界規。
當然,努力不是沒有用的。而《56up》中上層社會的小孩7歲就開始讀《金融報》和《觀察家》,這樣的資源鴻溝,要用多少努力去填補?
回到影片。同樣也是這樣,一個富裕的孩子,資源豐富,條件優渥,即便邊學邊玩也能取得好成績。而對于一個農村孩子來說,絲毫不松懈的努力是全部的機會。
大女兒能夠成為全國冠軍,靠的就是天賦和一絲不茍的努力。自律的生活很枯燥,甚至很反人類,養成一個自律的生活需要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但是放棄自律的生活,卻只需要一秒。
大女兒在國家體育館里過得不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值得失望的呢?普通人的生活是對于認為其普通的人來說的,但對大女兒來說,代價卻是放棄自己全部的賭注。
窮人真的輸不起。這也是很多新聞報道中提到的問題,不少家境貧寒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出人頭地,然而在大學卻極易墮落。也是這個道理。
最后一點“只有金牌才能讓人記住你,銀牌轉眼就會被忘記”
第三篇:關于摔跤吧爸爸的觀后感
早在去年就知道米叔的這部片了,當時的中文譯名就叫摔跤吧,爸爸。雖然覺得這名字他媽真幼稚,但由于米叔的個人魅力,還是看完了當時的介紹。當然,如你所料,看完之后就想著如果這片在中國上映,必須去電影院過過癮。今天二刷完,米叔真是一如既往地給人驚喜,啊,不,應該叫值得我們的期待。
這是一部在印度性別歧視嚴重、女性普遍童婚的大背景下的勵志體育競技片,其中穿插著濃濃父女情,當然還有米叔標志性的諷刺存在的社會現實,全程有笑點,有淚點,有燃點,就是沒有尿點。
在老爹的專制下,兩個女兒不情愿的踏上了摔跤之路。吉塔和巴比塔從泥沙中和男生較量一路摔到全國女子摔跤的舞臺,直至國際性賽事,吉塔最終在父親意外缺席的情況下,代表印度取得國際冠軍,完成了獨立成長和影響千千萬萬的印度女性的雙升華。毫不夸張的說,即使不是在性別歧視和童婚的背景下,這部電影也依然是一部好作品,不過確實會失去些許光彩。
吉塔和巴比塔從艱難的環境中,一路付出,一路收獲。因買不起,也沒申請到資金,來購買摔跤墊,而在床墊上練習,完成了從泥沙中練習轉戰到墊子上練習,也標志著吉塔和巴比塔摔跤技能已經上升到邦級水準。
影片前半節,兩位女主被專制老爹逼著早起,被逼著跑步,被逼著練習摔跤,以至于吉塔和巴比塔奮起反抗,這一段節奏感極強,看的酣暢淋漓,笑點頗多。題主最喜歡那一段吉塔和巴比塔和老爹的反抗對話,趣味橫生,卻不失真實性。
轉折發生在吉塔和巴比塔參加一位14歲女性朋友的婚禮上,當整場婚禮,一直面無喜色的新娘與吉塔和巴比塔交談,這才點出了印度至今仍然存在的童婚,如果不練摔跤,以后的人生便是到14歲嫁給一個陌生人,為他相夫教子,自此和家務活相伴一生。處在一個不是這么惡劣的環境下的我,無法想象這些事實給吉塔和巴比塔帶來的影響有多大,但是自此,吉塔和巴比塔開始主動練習摔跤,或許是明白了老爹的苦心,又或者是看破了不摔跤后的平淡中帶點悲慘的生活。主動學習摔跤的吉塔和巴比塔這才一路摔到國際性舞臺。
米叔和吉塔和巴比塔之間的父女情,令人動容。和千千萬萬個平凡的父親一樣,米叔飾演的老爸全程不茍言笑,端著一副嚴肅的表情,但是在女兒吉塔打電話道歉的時候,米叔先是一句高高在上的嗯,接著聽見女兒在電話里的哭泣聲,立馬眼神都變得柔和,眼淚也開始往下流,整顆心都軟了,米叔這一段的`演技真的是爆炸了。緊接著,可想而知,老爹搬到兩個女兒訓練的附近去照顧他們,給他們指導,烹飪營養豐富的食物,繼續充當兩位女兒精神支柱的角色。這一段不可避免的讓我聯想到了自己的經歷,我老爹也是一個強人爹,從小被要求做了不少事,當然反抗也不少,不過顯然沒能塑造出另一個吉塔和巴比塔,但是也比正常軌跡好得多,F在回頭想一想,才發現老爹當年讓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有利于自己的,甚至有些事現在還需要重新拾起,不得不感嘆年紀太小,不懂得他的良苦用心,甚至在無數個夜晚心里充滿了恨意。
米叔在電影中是一位嚴厲的教練和溫情的老爸。嚴厲自不必說,逼著姐妹倆剪掉長頭發,要知道這點在印度他們那個小山村,和我們清朝時剪掉長辮子無異,村里人質疑和嘲笑的眼光,上課時被別人扔紙球都說明年紀尚小的姐妹倆承受著多大的心理壓力。米叔第一次在別人面前低聲下氣,是在送吉塔去體育學院,為了去和教練表明女兒的國際冠軍的潛質,遇到固執且自負的教練,結果可想而知,但是米叔這時候為了女兒選擇了忍氣吞聲,默默回到小村。要知道米叔在這之前,可是天不怕地不怕,基本他說了算的主。電影院上映的版本,剪掉了米叔為童年的姐妹倆捏腳踝的鏡頭,這個鏡頭在預告片中有,后來看別人的影評知道,這一段米叔也在質疑自己嚴苛的訓練,質疑自己對兩個女兒如此之狠,這無疑加重了影片的真實感,堅定固執但是仍然沖不掉對女兒們的關愛,甚至因為這個質疑自己。
最后用米叔在片中所說的一句話來結尾:獎牌不會自己從地上長出來,它需要努力,需要激情,需要下功夫。以此共勉。
有人說這是一部彰顯男權或者父權的電影。個人認為,印度本身是存在以男權和父權為上的現象,但是說這部電影也彰顯了此類之類的,完全不能茍同好嗎。首先米叔在電影的一開頭,一心想生個兒子,因為那時候他認為只有兒子才能完成他代表印度奪得冠軍的夢想,這難道不是赤裸裸的男權嗎?女性在落后的小鄉村是什么樣的生長軌跡?是到了14歲嫁給陌生人,從此為對方相夫教子,與鍋碗瓢盆為伴。不得不說,連男主這樣思想超前,見過大世面的,也沒能掙脫出環境對女性的影響,或者說壓根沒意識到這一點。最后是在讓女兒們完成自己的夢想的同時,完成千千萬萬個女性的救贖。個人覺得這個設計,相當巧妙,并不是一開始就要改變女性現狀,結果確是深刻影響到了,這一點不比那些一開始就帶著偉光正的目標,最后也確實完成了要來的真實,來的不容易得多嗎?說彰顯父權的你們,有沒有看到米叔是發現了兩姐妹的摔跤潛力才下定決心培養她們,這個過程當然是很專制,很不人道,但是不得不說,唯有這樣做,出身小鄉村的她們才有出頭之日,才有奪冠的可能。有人說沒有顧及女兒們的感受。確實,一開始是沒有,但是當她們倆不再需要父親叫起床的時候,這難道不足以說明她們開始主宰自己的人生了嗎?當吉塔第一次摔跤比賽,選擇她的對手時,毅然選擇了最壯的,這個小細節足以說明吉塔內心的狼性,以及失敗后,夜晚輾轉難眠,問父親,什么時候開始下一次比賽,已然將老爹不服輸的個性完全繼承到位。這些細節都是從吉塔和巴比塔她們身上由內向外散發出來的,哪來的什么狗屁男權父權。以上。
【摔跤吧爸爸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摔跤吧,爸爸》有感06-15
《摔跤吧爸爸》影評05-10
《摔跤吧爸爸》專業影評05-14
《摔跤吧!爸爸》專業影評05-11
《摔跤吧!爸爸》編導影評05-11
電影摔跤吧爸爸經典臺詞10-21
電影《摔跤吧!爸爸》經典語錄05-04
《摔跤吧爸爸》超燃雙語臺詞05-14
摔跤吧爸爸心得體會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