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朗讀者觀后感
《朗讀者》其實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下文是勵志網整理收集的陸川朗讀者觀后感,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陸川朗讀者觀后感【1】
對于導演陸川來說,《可可西里》無疑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標記之一。十幾年來,這部當年的驚世之作始終影響著陸川的人生和創作。近日,在央視《朗讀者》第六期節目中,陸川再度提起那段可可西里的往事,并朗讀了一篇《藏羚羊的跪拜》,又一次引發了觀眾的討論。在之后的采訪中,除了《可可西里》,陸川還聊了不少有關《朗讀者》和個人作品風格的問題。他透露原本董卿找他來是做幕后工作,之前為了逃避朗讀還耍了不少賴。而談及近年來作品風格的轉變,陸川則直言自己一直沒把電影當做一個職業,因此總想嘗試不同的事。
從幕后策劃到臺前朗讀:逃不掉的朗讀處女秀
其實在一開始,陸川是作為節目導演候選人被董卿挑中的,不過因為還有兩部新電影在籌備,轉行做綜藝的事也就暫時擱置了。但在《朗讀者》籌備的前期,陸川也參與了一部分策劃工作。盡管相識多年,但這次的合作還是讓陸川對董卿有了全新的看法,“我覺得董卿特別能團結人,她找了很多優秀的‘大腦’一塊開會,我也參與了兩次,感觸很深。如果沒有董卿,這節目可能做不到這么好,她本人的氣質和對朗讀的尊重就是這個項目的DNA。”
而作為一個常年躲在監視器后的導演,陸川并不擅長待在鏡頭前面,他甚至認為自己是一個“見光死”的人。這次在《朗讀者》中,雖然陸川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在鏡頭前嘗試朗讀,引發了不錯的反響,但據陸川透露,他自己平時從來不朗讀,為了逃避這次的朗讀處女秀,他還曾對董卿耍過很多賴。
在董卿的堅持下,陸川最終還是登上了舞臺。如今節目播出后好評如潮,陸川自己也深受感動:“不是為我自己感動,是為董卿感動。我是看著她怎么一步步把這個事兒做到今天這個樣子,這種堅持很不容易。”
喜歡一個人看電影:不想被人看見自己哭的樣子
每一個創作者都擁有超乎常人的'情感,而創作就是將這種情感抒發出來的過程。在節目中,董卿爆料陸川是個容易流淚的人,這與大眾平時對陸川的印象大相徑庭。
從《槍火》到《可可西里》《南京!南京!》,陸川的許多作品都透著股冷峻的男人味,人物也總是沉默壓抑著。在與董卿的對談中陸川自曝為了讓影片更冷峻,還剪掉了一大段煽情段落,“因為可可西里不相信眼淚”,聽起來特別酷。
然而在采訪中,陸川卻承認了自己淚點低的事實,他說:“我確實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最主要喜歡流淚的場合是看電影,看各種電影我都會哭。”因為怕被人看到自己流淚的樣子,陸川特別喜歡一個人看電影。去年,因為一部名叫《生門》的紀錄片,陸川在飛機上感動到不能自己,結果被空姐多看了幾眼,讓他頗為尷尬。不過好在這種感性的一面也只在看電影時出現。
朗讀者觀后感【2】
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后,央視于近日再度推出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首期節目中嘉賓們朗讀的書信,瞬間傳遍網絡,成為熱點語錄,引發人們對文學、對情感、對人生的討論。
“只要你是一個正值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生命不是你過了多少天,而是你記住了多少天。”
《朗讀者》首期,濮存昕、柳傳志、張梓琳、許淵沖以及四川一對夫妻朗讀的書信播出后,便被網友們整理成語錄,傳遍網絡。不少人形容這檔節目是電視綜藝的“一股清流”。
說它“清”,是因為《朗讀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內容“清新”、讓人內心“清凈”。主持人與嘉賓簡短的對話后,嘉賓們分享文字,并朗而讀之。看似簡單的節目設置,實則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內涵。每一篇文字的選擇和朗讀,其實傳遞的是個人成長、情感體驗和人生價值觀。
這種需要靜下心來感受和品味的節目,在泛娛樂電視生態下,難免會被認為是小眾的。節目組不諱言,策劃之初并不被看好。但當下許多風行的閱讀公眾號、聽書軟件,還是讓他們看到了受眾需求,并堅持下來——事實證明,即使在碎片化時代,安靜的閱讀和認真的聆聽也從未遠去。
首度擔任制片人的董卿更是堅信這個節目的意義。在她看來,很多人覺得朗讀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于一小部分人。其實不然,朗讀屬于每一個人。
“800多年前理學家朱熹說,凡讀書需字字讀得響亮。朗讀是一種學習的方法,但更多時候,朗讀也是傳播思想、傳遞情感、傳承精神的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風化人,也正是我們做這個節目的初心。”董卿表示。
為了讓《朗讀者》能擁有期望中的獨特氣質,董卿邀請了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導演陳維亞、《中國青年報》總編輯陳小川、作家劉震云、導演陸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劃。在朗讀者的選擇上,不管公眾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標準是必須具有閱歷和感染力,這樣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繪的情感。而至于讀什么,節目策劃之一的劉震云認為:每個人都有朗讀的原動力,他們讀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么要讀這段文字,這段文字會與我們產生怎樣的共情?說到底,《朗讀者》想做的是從文學出發,走向情感和生命體驗,將每個人連接到一起。
朗讀者觀后感【3】
央視綜合頻道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首播,首次擔任制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團隊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節目,看到節目受到廣泛好評,她與團隊高興地歡呼起來,并將歡呼聲通過總導演田梅的微信發到了媒體群里。之后,董卿在微信群里接受了來自全國數十家媒體記者的群訪,回答大家關注的話題。
是什么契機,想到要制作這樣一檔文化節目?對于這個問題,董卿回答說:“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應該扛起文化大旗,承擔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對文學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感興趣,《朗讀者》其實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CCTV朗讀者觀后感500字中小學輔導。”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受到好評如潮,是否意味著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春天來了?董卿認為,這是風向標,讓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還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于娛樂化氛圍很重的當下,文化類綜藝節目應該怎么突圍?董卿回答說:“我們期待著整個社會大的環境有所改善。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認知和最溫柔的一種記憶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后,節目組收到了很多反饋,一些觀眾關注到片尾曲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覺這是意外之喜。另外還有觀眾發現了有趣的細節,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導演婁乃鳴評價說:“用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說:“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
【陸川朗讀者觀后感】相關文章:
朗讀者觀后感08-15
朗讀者觀后感勇氣05-09
朗讀者觀后感80005-09
青春朗讀者觀后感05-09
《朗讀者》青春觀后感05-08
朗讀者青春觀后感05-08
觀看《朗讀者》觀后感05-05
朗讀者觀后感味道05-26
2017年朗讀者觀后感05-09
朗讀者青春觀后感范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