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作為一個新起之秀,它的發展水平突飛猛進,醫學水平也排列前茅,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關于加拿大醫學專業教育模式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其實,加拿大的醫學教育原來是英式的醫學體系,但是隨著美國的強大,加拿大醫學教育就偏離了原來的英式體系,而是轉而投靠了美國的北美醫學模式,加入了AAMC。又有人要問了,什么事AAMC?它是指美洲醫學院聯合會,目前包括141家美國醫學院和17家加拿大醫學院,里面有90個專業協會,400家北美地區醫學教學醫院和醫療系統,目前有整個北美大陸的148000教職員,83000一學生。
那么北美地區的醫學生在進入Medical School之前是要先本科畢業的,所學專業原先要求以理工為主,后來隨著醫學模式轉變則不限專業。Medical School一般讀4年,畢業后獲得M.D學位,如果還兼讀科學學位的話,則在醫學院的時間要增加2-3年。
在美國行醫要通過執照考試,USLME。美國醫學院學生在畢業之前會通過Step1和Step2,然后進入住院醫培訓階段,并在期間完成Step3,最終取得在美國獨立行醫資格。在美國以外獲得醫學學位的國際醫學畢業生(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 IMG),如果希望在美國獲得行醫資格,也需要通過USMLE考試。對于IMG來說,在學生階段或畢業之后均可以參加USMLE各步考試。而在加拿大行醫則需要通過MCCEE考試。
醫學生畢業后需要不斷的考試,首先是RMS。住院醫面試項目,這跟USMLE的前一階段考試成績直接掛鉤。越牛的醫院,越牛的?,只有最好的孩子才能讀,沒有例外!住院醫后還有不斷的考試,一年級訓練(PGY1)職位、住院醫高級訓練(PGY2+)職位、和執照預備(PRA)職位。北美的不同專科,其住院醫訓練階段是不同的,全科醫師只要3年,婦產科醫師要5年,而神經內科,創傷骨科等有的長達八年。為什么實習醫師格蕾拍了那么長時間,因為醫生不好當,真的要那么多年!當然薪水是從實習期就有的,逐年看漲,與知識技能成正比!所以很多醫學生吃不了苦都轉family medicine了。
出了住院醫,其實還早著呢,至少需要2年以上FELLOWSHIP培訓,這是個強化訓練,各種手術都基本是你和ATTENDING對著做,基本查房是Fellow總負責。Attending一般一周只查一次到二次,而且fellow要負責幾個Attending的病人。最關鍵一點,出fellow目前基本要求是一定要有文章。目前北美我看婦產科絕大多數fellow是三年,有再深一級亞專科會加1年的科研訓練,專門做臨床研究或基礎研究文章。前段時間我看國內沸沸揚揚吵著說北美醫生不要寫文章,哥真的笑了。國外醫生都要寫文章,這甚至是一種自覺行為了,不管你在大學醫院還是醫生集團。有文章才有資源,才有人refer病人給你。然后一定要醫療服務好!病人hold的住,研究資源才多,這是個相互相成的。
國內對北美醫學的職級其實很久以來是錯誤的,北美的住院醫和英國模式的住院醫,中國的住院醫是一級,北美的fellow訓練和英國模式的resident specialist應該等同于中國主治,培訓時間是一致的,北美模式出了fellow,就是Attending 相當國內高級職稱,不再區分正副,但英國模式的associate consulant和consulant就像國內有副顧問(副高)和正高。而能夠在外頭獨立行醫的都是Attending 或Associate Consulant或者是德國Oberarzt。
北美模式的教學,非常好的一點,Attending Dr.隨時隨刻都在教學,提問,年輕的住院醫和fellow要對各種疾病的統計學數字銘記在心,比如人群發病率,某個級別的疾病生存率多少,進展多少,似乎吹毛求疵。但非常有用,因為你跟病人談話時,你的整個疾病的大體情況用數字告訴患者,是非常有說服力的。其實北美真的應用數學的好地方,很多東西都要建立數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