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影業出品的《速度與激情7》剛剛上映,各大電影院一票難求。節奏快、場面大、一氣呵成,劇情清晰明朗,邏輯不自相矛盾。對于商業片,尤其是以" 車+ 動作"為載體的商業片來說,可圈可點。那一句“If you die,I die”不經意讓人想起You jump,I jump的凄美……額……劇透到此為止。
實際上,一部優秀電影的完成,拼的不僅僅是女豬腳的顏值,男豬腳的肌肉,及跌宕起伏的劇情,電影里的畫面、燈光、色彩、音樂、鏡頭運動、景深、剪輯、演員表演、導演風格、故事結構也十分重要。而且,國外還有專門研究這些電影元素的專業,叫電影藝術。
2015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宣布,自2016年起將啟動BAFTA獎學金中國計劃,資助中英兩國優秀學生研究學習電影、電視以及游戲藝術。
要知道,在此之前,BAFTA的獎學金只針對英國和中國香港的公民;而且,這個獎學金不僅提供在英國學習電影電視專業的學費,還提供一定的生活費用;更重要的是,BAFTA還會推薦業界的精英來指導,并有機會參加相關學習項目和活動。
電影藝術研究 陣地在歐洲
去英國學電影,是很多留學生沒有考慮過的問題。說到電影,大家第一個想起的都是美國好萊塢,那個在大洋彼岸喧囂熱鬧的電影工廠是現代電影產業的代名詞。但是,電影藝術的研究陣地卻是在歐洲。
就像歐洲電影風格和好萊塢大片迥然不同,歐洲的電影教學和美國亦大相徑庭。以英國為例,在英國學習電影的重點是理論的研究和發展。電影作為一個視聽結合的最終成品,其后卻深藏著深奧的理論基石。一部電影里的畫面、燈光、色彩、音樂、鏡頭運動、景深、剪輯、演員表演、導演風格、故事結構……所有組成電影的元素都是電影研究的對象,每一個元素都有其成因和發展的模式,而電影作為以畫面呈現的藝術作品,和所有藝術一樣,離不開歷史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的同行。
這就是在英國所學習的電影,說文藝點,就像打開一部百科全書,每一個畫面每一句臺詞都濃縮著一個時代的精髓;說得直白點,來英國學習電影,不要以為就是扛著機器四處取景,更多的時候需要你面對的是讀不完的文章和書籍。
英國電影專業 重實踐也重理論
這并不是說英國的電影專業不重視實踐操作,而應該說,在實踐操作的同時他們更重視理論的積累。英國電影專業分為幾種,Film Studies也就是電影學,顧名思義就是純粹電影理論方面的研究,不需要拍攝作品,大部分考核以論文來完成。研究范圍涉獵較廣,有電影歷史和理論批評、亞洲電影、中東電影、歐洲電影、女性電影、科幻電影以及電影產業等相關課程。還有一些實踐類專業,專業的名字在每個學校不盡相同,除了對理論的學習,還開設拍攝、剪輯以及制作的課程。
以東安吉里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為例,研究生課程分為電影學(Film Studies)和電影電視創作與實踐(Film, Television and Creative Practice),兩個專業的必修課為電影學:歷史、理論和批評(Film Studies: History Theory, Criticism)。除此之外,實踐專業學生必須學習拍攝制作課程。而畢業論文方面,實踐專業學生除了要拍攝制作二十分鐘的電影,還需要一篇論文來分析自己作品與理論的結合,足見英國院校對于理論知識的重視。
在電影電視拍攝制作方面,英國也有王牌院校。倫敦電影學院(London Film School)是世界上最好的電影院校之一,其開設的專業更為細分,包括劇本寫作、表演、導演、攝像、后期剪輯、制片等等,基本上涵括了電影電視的方方面面,而且學校老師的都是名人名家。
這樣的院校申請和畢業的難度更大。申請的時候一定要有作品,畢業也需要拍攝相對成熟有自己思想代表性的影片。因為入學門檻高,學校的教學能力強,從這所學院里走出來的人,大部分都是電影電視業界的精英。
另一所頗具代表性的學校是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這所大學的電影電視制作專業在英國排名靠前,專注于電影制作的過程和技術,對申請的學生有非常高的專業背景要求,實踐操作性很強。值得一提的是,布里斯托大學是少有的如今還堅持讓學生用膠片拍攝作品的院校,這種對傳統的堅持和對藝術的追求像極了英國人的清傲。
推薦英國電影電視專業名校
東安吉里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位于英國諾里奇,全球前百分之一的精英大學。從1963年創校至今,東安格利亞大學特別在傳媒、文學、藝術人才的培養方面獲得杰出成就。在英國 150多所擁有學位授予權的院校排名中,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絕大多數學術課程一直位于前20位位,其媒介與藝術學院甚至一度居于全英首位。
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始建于1876年,是位于英格蘭西南部第一大城市布里斯托市的一所世界30強頂尖名校,歷年最高世界排名為全球第27名,布里斯托大學是全英大學十強之一。 學電影,為什么不去美國
很多人問,學電影為什么不去美國?不得不承認,在商業電影的領域,美國確實是獨領風騷。但對于我來說,電影并不只是單純的炫技。斯皮爾伯格說過,這世界上最好的和最爛的電影都在好萊塢。當電影變為產品,在一個生產線上經過加工生產,填補市場的需求,其商業價值早已蓋過了藝術價值。
并不是否定美國電影的價值,但如果只是學習,更愿意深入源頭,去探索一下電影藝術之所以能夠打動心靈的魅力。在炫酷的技術包裝下,更需要一個完整的故事,需要一個豐滿的人物,需要一個優秀的敘述者。
英國的電影學習,從一個新的角度觀看電影,更加深入電影的本質,從一個解讀者的角度,解讀編劇的思想,演員的表演,導演的情感,攝影師的雙眼。而學習這些后,才覺得電影變得有了靈魂,更加豐滿。
在英國學習時老師曾教導我們:讓每一部電影都變成一次旅程,在觀賞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才能重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思考歷史和文化。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看了不少國產電影,對于即將要投入的電影產業充滿了期待,也充滿了困惑。困惑的是,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這個人才濟濟的大國,卻總難看到一部好的電影作品。我們學習好萊塢高產高效,卻忽略了在好萊塢大產量的背后,依然有卡梅隆十年做一部《阿凡達》,那種對藝術價值堅持的同時又不違背市場規律。
真正的藝術是你有價值,我們也看得懂。不過困惑之時也能看到些許光明,一部《智取威虎山》讓一個傳統的中國紅故事拍出了好萊塢頂級動作大戲的氣質。
學習電影,推動中國電影進步,是我們留學海外的電影學生的初衷。正如二百多年前查爾斯·狄更斯的那句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