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子電氣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方面有很明顯的優勢,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日本電子電氣工程專業大學推薦,歡迎閱讀查看。
專業介紹:
電氣工程專業(ElectricalEngineering簡稱EE)是現代科技領域中的核心學科之一,更是當今高新技術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學科。日本電氣工程專業主干學科有: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主要課程設置有:電路原理、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軟件基礎、電機學,控制理論、電機與拖動、電力電子技術、信號分析與處理、電力拖動控制系統、工業過程控制與自動化儀表等。高年級可根據社會需要設置柔性的專業方向模塊課及選修課。
電子工程是電子和電磁現象和規律的技術運用,它受到計算機技術和微電子技術方面的很大影響。按照實際運用的不同要求,到目前為止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專業。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電子動力技術、信息通訊技術電信技術、(微)電子學、自動化技術和普通電子工程學,后者的學習內容廣泛,幾乎涵蓋了所有上述提及的課程。電子動力技術專業內容是電子動力的產生、傳送、分配和運用。課程分為電機制造、電熱、高壓技術、能源供應、大功率電子學等等?稍偕茉(太陽能、風能等)的使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專業比較:
電氣工程學和電子工程學都是研究電氣元素——電子的學問,但對于電子的認識方法有所不同。
電氣工程學將電子的流動,也就是“電流(電氣)”視作能量,研究如何高效的發電、傳輸電力,以及如何控制、運用電動機。具體的例子有大家所熟知的磁懸浮中的超導電和電子影像處理基礎、太陽能發電等,多數研究掌控著未來技術核心。
另一方面,電子工程學也稱作“電子學”,將電子視作“傳遞信息的道具”。其主要研究范圍包括LSI(大規模集成電路)等電子儀器有關的新材料的開發、虛擬現實、計算機軟硬件的開發以及采用半導體激光和光釬的網絡技術等活用電子性質的多種研究,這些研究構成是支撐現代先進技術的基礎。
專業排名:
1.東京大學
東京大學是日本國立大學,九所帝國大學之一。是日本的最高學術殿堂,畢業生中包括了不少國家領導級的人物。東京大學是日本排名最高的學府,也是世界前50大學之一,每年都有許多學子競爭進入東京大學就讀。工學部是東京大學最龐大的學部,含有23個系109個講座,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工程學科,包括土木、機械、電子、船舶、航空、原子能、資源、金屬、材料、應用化學、應用物理、計算等領域的眾多學科,還設有一個工程基礎系,一個原子能工程研究和綜合試驗場。
2.京都大學
京都大學是繼東京大學之后成立的日本第二所國立大學。1892年,23位國會議員在向國會提出的一個議案中提出,日本僅有一所東京國立大學,缺乏競爭,對辦學和學生的培養都不利,建議在當時的西京-京都建一所大學,1897年議案被通過,大學得以誕生,當時定名為京都帝國大學。
3.東京工業大學
東京工業大學是工程技術與自然科學研究為主的世界一流理工大學之一。在英國泰晤士報教育?l表的2009年世界大學排名 (THE - QS World UniversityRankings 2009) 中,東京工業大學的綜合排名為世界55位,工程與技術 (Engineering/Technology) 類大學排名世界19位 ,自然科學 (Natural Sciences) 類排名世界48位。
4.大阪大學
大阪大學日本7所著名帝國大學之一,直屬文部省領導。
工學部包括應用自然科學(応用化學科目、応用生物工學科目、精密科學科目、応用物理學科目)、応用理工學科(機械工學、生產科學)、電子信息工學、電氣電子工學、信息通信工學、環境能源工學科、地球綜合工學、船舶海洋工學、社會基盤工學、建筑工學。
5.東北大學
日本東北大學是日本繼東京帝國大學、京都帝國大學之后設立的第三所帝國大學。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田中耕一、國學大師魯迅、數學家蘇步青等均出自此校。能源
工學部最顯明的特征是研究生教育十分發達,教學與研究并重,設有17個研究科,227個專業講座,讀博士前期課程658人,后期課程576人,為日本大學中屈指可數的研究生教育機構。學部中有早已聞名的材料強度研究室、抗震結構實驗設施、燃燒限界實驗室,為地震預防、新材料研制、節約使用燃料和新能源開發的研究提供有利條件。
就業前景:
由于學習電子能源工程學、計算、控制、工程學等各領域知識,涉及范圍廣泛,畢業生活躍的領域相對多元。還有很多大學設立了方便無得高級資格證的課程,如取得電氣主任技師、電氣通信主任技師資格等。電氣工程師主要從事電氣和電子工業、計算機行業、電信業和電子能源供應領域的工作。另外,還可以從事非電子行業,例如機械制造、汽車工業、化學工業、采礦業、冶金工業、交通控制等領域的工作?梢赃x擇做一名獨立的自由職業者,或者在公共機構(機關、高校等)中就職。除由于技術開發能力優異從事上述職業的畢業生外,也有許多人為了學習更高層的知識和技術,選擇進入研究生院深造。此外,亦有人考上博士課程學習,進入大學研究機構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