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是社會實踐經驗的受益者。當初她在申請國外大學時,因為有1年工作經驗而引起面試官的興趣,雙方還就她所從事的行業進行了探討,最后,菁菁被順利錄取。
然而,如菁菁般具有工作經驗的留學申請人畢竟是少數。基于各種考慮,有人不能或者不愿花費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專門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因此“速成”和“造假”成為有些人“獲取”社會實踐經驗的捷徑。
據了解,“速成”方式有很多種。有人選擇抽出一兩天的時間來參加社會活動,走走過場;有人選擇參加多個短期的公益活動,意在以“量”取勝;有人為增加實習經驗的“分量”,將真實的實習時間夸張延長。
甚至有人在證明材料上動起了腦筋。有媒體報道,有家長要求義工隊為從未做過義工的孩子開具做義工的書面證明!赌戏街苣芬苍鴪蟮,一名中國學生為順利申請,聲稱曾在汶川地震災區擔任志愿者,并提交了技術合成的自己參與志愿活動的照片,結果被揭穿。
作為“過來人”,有留學生認為,“走過場”式的社會活動和假證明喪失了社會實踐原本的意義,并且這種方法也并非滴水不漏。“實踐經驗雖然可以寫在履歷上,但一些細節問題不親身經歷是根本感受不到的,在面試中很容易露餡。”一名留學生表示。
“一些留學中介機構為了業績,對申請材料進行無底線的包裝,已導致嚴重的信任危機。”留學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