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外院校交流的日益密切,海外教育信息大量涌入國內,而以勤奮智慧著稱的中國學生更是吸引了眾多海外高等院校的目光。然而,在機遇不斷增多的同時,挑戰也隨之而來。2012年,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名校錄取率的降低,這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信息時代,家長有了更多自主了解留學信息的機會,但是大量的院校信息和招生政策,難免讓人眼花繚亂不易識別。對權威留學信息及知識的匱乏,一直是學生和家長最困擾的問題。
為此,本報特別咨詢了天津市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嘉杰先生,讓他為家長和學生講講在留學的過程中應著重注意和避免的問題。
謹慎選擇低價位中介
王副會長指出,有的中介機構開出的中介費比同行低很多,這些中介機構的目的是想先把客戶套住,其實最初的報價往往并不包括所有的項目。因此,家長和學生在進行前期咨詢時,一定要清楚地了解中介機構的資歷和背景,避免在后期出現附加消費,造成吃虧上當。
避免弄虛作假導致拒簽
少數留學服務機構也可能存在違規運營、編造假材料的情況。在校GPA成績、語言成績、推薦信、銀行存款證明……只要是留學申請過程中所需要的,而學生又不能滿足條件的地方,對于某些機構來說都不是問題。只要學生交了錢簽了約,這些機構都可以幫學生“搞定”。途徑很簡單,就是造假。
如果消費者提供的材料明顯不符合簽證國的要求,不良中介機構就會拍著胸脯說“沒事”,或者欲擒故縱地最后答應“幫忙”,其實就是幫著做假材料。如果被拒簽,中介費照收或部分照收。一旦僥幸通過,那么所有的風險都已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仔細核實避免偷換概念
某些不良中介打著國外優秀院校的幌子,為語言培訓或技術培訓機構輸送生源,而且信誓旦旦地承諾,這些培訓機構的證書都是優秀院校承認的,只要在這些培訓機構學習滿兩年,取得證書后就“有機會”進入優秀高等學府深造,但這些中介不敢明目張膽地說“肯定能進入某某優秀院校”,而是用“有機會”這個字眼。事實上,“有機會”和“一定能上”差距甚遠。例如,少數不規范的留學服務機構謊稱為學生辦理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熱門國家的留學,但其實只是把學生推薦到當地的一些培訓機構,學習非學歷的教育。
有些機構承諾學生在某私立學校學習滿兩年,取得證書后就“確保”進入知名的高等學府,拿到國際承認的大學畢業證書。但事實上,正規的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都需層層考核,并非讀完語言學校就能直接進入高等學府。
拒絕簽訂不公平合同
某些不良中介在簽訂中介合同時,利用消費者對留學申請過程不熟悉的特點,并不按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提供規范的合同文本,而是自擬合同文本,同時在里面加入一些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條款或模棱兩可的詞句。消費者在簽訂合同前,最好請教專業人士了解合同條款是否規范,避免后期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專家支招
教育部門提醒市民,根據《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管理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留學中介機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算正規。
一、要有法人資格,即要考察其有沒有營業執照。
二、看有無分支機構、固定辦公場所,考察其規模如何。
三、看中介機構是否與國外教育機構、學校建立了直接聯系。
四、看中介機構是否有已在當地教育部門備案、按順序編號的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協議書,并注意協議書中雙方的權利、義務規定得是否合理,有無關于退費的規定等。
五、看中介機構有無專業水平較高的咨詢人員,對國家留學政策是否熟悉,對國外的教育、文化情況等是否了解,有無從事教育服務工作的經歷等。
六、看中介服務費的收取標準,這些收費是否同其提供的服務相吻合,是否是明碼標價。正規的中介機構一般不一次性收費,而是根據程序,分階段收費,且都有辦理不成功退費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