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出國留學到底學什么?為了追逐所謂的成功,還是為了令自己的人生更豐富?如果你疑惑,就看看下邊的文章,你會有所收獲的。
今天帶來的這篇文章寫自旅美華人彭嘯,目前在華爾街任職,同時也是彭博商業周刊專欄作者,她在文章中反駁了一系列“要在美國、或通過留學鍍金出人頭地”的心態,認為精英主義教育理念才是中國式教育的最大弊病。在她看來,美國所謂“rock solid", 即“一個人的自我定位像石頭一樣穩當”的理念,才是中國留學生真的應該學習的心態和精神,主頁君希望能大家帶去更多思考。
不久前讀到一篇轉得很熱的文章,題目是《搜狐張朝陽:出國留學真正會帶給我們什么?》
作為定居海外的一介“洋屌絲”,忍不住要吐糟一下中國教育。10多年前的老文章,讀起來還那么接地氣,因為留學和移民[微博]的雖然一茬一茬的換,邁出國門以后噼里啪啦碰到的那些問題卻原地不動,文章反應出的思維以及這種思維模式給人帶來的痛苦迷茫不是張朝陽的個人困惑,而是一大群中國人的困惑。有感于受害人數之多、程度之深,所以決定扒一扒全民精英教育理念的錯。
張朝陽是中國精英主義教育的碩果,當年的學霸,留學幾年,工作幾年,不甘國外的寂寞、平凡,懷揣一顆雄心回國成了成功人士;我在同樣的教育體系下長大,從小是個混混,一直對“三好學生”、“勞動模范”這樣的楷模心存懷疑,在高考[微博]中一戰聞名之前,基本是個學渣。
當然,學渣的出身不代表我在出國的道路上走得比他堅定。和幾乎所有人一樣,出國就是糾結的開始,一個問題想了10多年:“我要回國嗎?”心里頭兩個不同的聲音吵吵鬧鬧是常有的事,三四個聲音也不是沒有過。自己跟自己打著、鬧著、耗著,直到最后,也不是某天早上起來小手一揮做出英明偉大的決定,而是在測孕條跳出兩條紅線的那一刻,我摸著自己的肚子,突然發現愛或不愛、情不情愿,這里就是我的家了。
安了心以后人生日漸明朗起來。孩子們從像小貓一樣一次兩個盎司的奶都喝不完,到搖搖晃晃站起來,到跌跌撞撞跑過來把頭埋在我腿上,他們每天都在教我一句話:“珍惜當下,珍愛擁有”。
這樣的生活在張朝陽看來是非常不足道的,他在文在如是說,“如果你把時光壓縮一下,比較一下這些人在出國前懷有的滿腔抱負和他們現在在美國所處的境況,就會發現他們在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方面已經大打折扣了,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對自己無所求,求的就是穩定和安逸的生活。”這也太武斷了!好吧,我的理想和抱負確實已經打了折扣,可是不代表我就已經對自己無所求啊!
我要求自己寬容平和,耐心和善。我要求自己即使每天的日子爬滿了瑣碎,也不懼不躁。我要求自己不管多忙多累,也拿出時間和先生約會做愛。這容易嗎?我認為這很不容易!我對周圍每一個做到了這些的人都真心佩服。
說到這里插個小廣告,我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人,話不算多,但關鍵時刻很靠譜,很多年前在我有一次被莫名的沮喪擊倒以后,他很平和地總結,“你啊,總是追在一個比生活更大的東西后面跑……”,我當時如醍醐灌頂。言歸正傳,留在國外,離開了那個“所有三四十歲的知識分子……都還是憂國憂民主義者”的環境,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穩定和安逸的生活,而是得到了一個關于穩定和安逸并不可恥的認識。
為什么像張朝陽一樣的精英分子以穩定和安逸為恥?因為這兩個詞意味著平常。“平常”,在中文里是中性詞還是貶義詞可以商量,和褒義詞可是想沾邊都沒門,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第一名,要優秀,要卓越,要治國,要平天下,要創業,要王者歸來。我絕不反對個人奮斗、心懷天下,但是我絕對反對把精英主義作為全民教育的宗旨,讓所有的孩子從小讀著“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這樣的句子長大。
這句話錯了嗎?沒有錯。錯的是寫課本的人沒有認識到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士大夫,對于絕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要學的是生之樂,是照顧自己的那些小技能,繼而生活獨立,是讀懂和接受自己,然后心理獨立。這種充滿了各種高大上目標的精英教育讓一個民族失去了平常心,把成功的定義變得非常狹隘。
來說個故事:家里的保姆名叫藍,泰國人,好人家的孩子,從小一直上私立學校,大學畢業自己做了個小公司,因感情原因決定出國,通過Au pair簽證出來三年了,一直做保姆,做得很用心很好。她也在存錢、找男朋友,為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努力,但是從來沒有覺得保姆這個職業辱沒了自己。
而一個朋友從中國招了一個姓李的Au pair來,兩天后就不見人了,因為覺得當保姆真是太丟身份,雖然英語聽不懂、尿布不會換、開車也不會開、誠信不知為何物,但是我是大學生啊,怎么能伺候人呢?黑了身份我不怕,只要有出人頭地的可能,那就不叫非法打工,而叫做“拼搏”。
對于這個故事,中國人絕大多數的反應是覺得李的選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李以后的生活會如何呢?請看官不要啟動雄奇的想像力,因為理論上雞變成鳳凰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只是小到幾乎沒有,而且必要前提是雞要長得像朱麗婭。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是這樣滴:前幾年先是在餐館打黑工,她學過美術,最可能的職業是去教畫畫,美國缺啥也不缺藝術家好嗎,當然,要樂觀設想未來,也許經過幾年攢錢、建人脈后,她真的可以在華人圈子里辦一個幼兒畫畫班,然后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有沒有。
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她會比藍快樂嗎?藍和我們住的年月里吃穿住不愁,時不時幫鄰居們看看孩子,賺點外快,周末和朋友出去泡吧,上上課,學烤蛋糕、做指甲,她說給自己五年時間,攢錢寄回家蓋房子,現在房子已經開工了。
對于回不回國這個問題,她的答案是:如果五年內在美國找到了一個好男人,就留下來,否則就回去,不管在哪,她會自己開個蛋糕店。美國人夸人有一句話,叫做“rock solid", 細解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定位像石頭一樣穩當”,我覺得她會很快樂,因為她rock solid。
我相信夢想和個人奮斗,正能量的夢是從自己心底冉冉升起、原生態的夢。全民精英教育的罪把一個龐大虛無的治國創業的夢強加給所有孩子,其后果把絕大多數人的自我定位活生生拉高,比現實平均高出3000米,下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