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印度尼西亞留學經驗分享,歡迎閱讀查看。
從廈門坐上飛機,跨越南海,馬來西亞與赤道,5個小時我便來到了這個神秘而美麗的國度——印度尼西亞。說起印尼,大家可能第一個想起的地方便是美麗的巴厘島,但是實際上印尼整個國家都非常美麗動人,西起蘇門答臘島,東至巴布亞島,橫跨兩個大洲,一萬七千多個島嶼如同一串珍珠點綴在在赤道的兩旁。
在開始這篇文章之前,先讓我們簡單地了解一下印度尼西亞的概況。印度尼西亞別名“千島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GDP占到了東盟國家GDP總和的40%,通用印尼語。說起印尼語,它跟它的近親馬來語非常的類似,除了科學技術等專業領域多有不同之外,這兩種語言的日常用語的區別僅相當于漢語不同方言之間的差別。印尼語的語法相對于英語來講非常非常的簡單,既沒有時態也沒有格,跟它的近親馬來語更是大同小異,因此有興趣的同學有空可以自己研究一下。關于語言的問題我還有一點感觸,在本文的后半部分再進行陳述,這里先把語言的問題放在一邊,先說一下我對印尼的整體印象。
首先第一天到達首都雅加達的時候,因為飛機晚點了一小會兒,飛抵機場已經是半夜了。我拖著拉箱走出機場,在外面吹了一小會兒晚風,僅憑半夜的溫度就能夠大體上判斷出,這里白天一定非常熱。爪哇島地處熱帶,多數地方白天溫度最高可以達到三十幾度,晚上也有二十多度。首都雅加達是全國基礎設施最完善,發展程度最高的城市,也被一些華語報紙昵稱為“雅京”。坐車穿梭在雅加達市中心,感覺跟北京CBD區別并不大,同樣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
在印尼我目前為止只呆過雅加達和泗水(印尼第二大城市)兩個城市,雖然這兩個城市城市規模分別為印尼前兩位,但是只要實際看一看就會發現其實發展程度的差別非常大,而印尼的城鄉差距感覺上就更大了。雅加達城市圈是世界上僅次于東京都市圈的第二大都市圈,大量人口的涌入自然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其中每天最為困擾的便是交通堵塞。我在雅加達住了接近一個星期,曾經有兩次親自嘗試了一下在雅京堵車的滋味。用當地朋友的話說,那不叫堵車,而是在馬路上泊車。在出行高峰時段最快的方法便是乘坐摩的走小巷子,但是摩的的確不安全,所以并不推薦。雅加達的公共交通系統相對北京來講非常局限。雅加達有城市快軌,但是覆蓋范圍非常的有限,公共交通最主要是市區的Busway。Busway實際上是一種公交車,但是走的是專用車道(與北京的用標線畫出的公交車道不同,這里的是用石條跟其他車道直接隔開的),又有點類似于軌道交通。因為印尼人口絕大多數是穆斯林,所以根據民族和宗教習慣,Busway的車廂被分成前后兩個部分,前面是女性區域,后面是男性區域。實際上女生站在哪里都可以,但是男性只能站在用玻璃分開的車廂的后半部分,上下車也只能經過后門(第一次坐的時候我因為不知道這種劃分,誤入女性區域被售票員訓斥了一頓)。上下班高峰的時候,車廂里面非常非常的擁擠,小偷也特別的多。因此,如果來雅加達是游玩的話,最好還是坐出租車,但是因為雅京非常大,有時光打車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印尼的出租車即使停著車計費器也是在慢慢地計費的,所以如果路上遇上堵車就……)。
相對于首都雅加達來講,泗水市就普通了許多。泗水市位于爪哇島的東端,是東爪哇省的省會,同時也是印尼海軍最重要的軍事港口之一。因為世界聞名的著名旅游勝地巴厘島就在爪哇島的東邊,因此從這里坐飛機去巴厘島非常的方便,總費用折合人民幣只有150元左右。泗水市華裔較多,許多是祖輩就來往于印尼做生意,并定居在這里。泗水的印尼文名字是Surabaya,音為“蘇臘巴亞”,據說正是當地的華人為她起了“泗水”這樣一個有著中國氣息的名字。
走在泗水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是爪哇風格的當地建筑。在泗水沒有太多的現代都市風格的高樓大廈,就連市政府大樓也是當地風格。泗水人平時出行最主要是騎摩托車,因此除了市區主干道之外,別的道路都沒有設置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如果想在這里散散步的話就非常困擾,因為隨時都有摩托車在你身邊呼嘯而過。泗水的物價相較于雅加達更低,尤其是食品。吃差不多的東西其價格大體相當于北京價格的三分之一左右。
因為當地的居民絕大部分是穆斯林,所以清真寺和小型的禮拜堂隨處可見,每到一日五功的時間,整個泗水市都會響起念誦經文的聲音。剛來的時候有些不習慣,因為穆斯林的一日五功有一次是在凌晨4點鐘,經常會被念誦經文的聲音吵醒,但是現在習慣了也就感覺比較自然了。但是相對于中東的穆斯林來講,這里對于教眾的約束并不是那么嚴格。在這里男人可以吸煙,女子可以穿裙子(但是長度一般到腳踝左右),而女子赤著腳穿拖鞋上街也是隨處可見的,甚至還有許多不戴頭巾,裝扮和非穆斯林婦女一樣的。當然除了婚禮之外的正式場合上述行為是不允許的。而至于婚禮,當地爪哇族人不論宗教,都按照爪哇的傳統習俗來進行,穿上傳統的爪哇服裝,再進行許多傳統的儀式。在中爪哇和東爪哇,類似的爪哇文化影響還有很多。例如當地人之間平時交流時會說爪哇語(跟印尼語完全不同的另一門語言),而去當地的傳統市場跟賣家討價還價也需要懂一點點爪哇語。在這里,能看到傳統的爪哇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完美融合。當地人的禮儀大概沿襲了當地的爪哇傳統,其中的尊敬師長,謙虛平和的特點又與漢文化中的一些點較為類似。當地人的性格總是不緊不慢的,有時雖然我不太理解他們行事的慢悠悠的習慣,但是這畢竟也是當地文化的一個部分。
印尼在經濟政策和政治制度上,很多點都是直接借鑒于西方國家。而印尼是一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制約其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基礎設施。印尼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在爪哇島,但是自然資源多數卻集中在外島,怎么把它們運過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由于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一些資源的運費成本甚至高于從鄰國進口,由此導致的高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印尼經濟的發展。近幾年隨著印尼的發展,大量人口從外島涌向爪哇島尋求更好的生活機會,而幾乎已經寸土寸金的爪哇島能否可以承受,也是一個問題。而隨著大量人口的涌入,也加劇了環境問題。當地居民的主食主要是稻米,而當地農民卻有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在收獲稻米的時候,把稻穗弄出來之后剩下的東西直接在地里放一把火燒掉。這個情形我曾經親眼目睹過一次。一次坐火車的時候,火車經過一片農田,而農田里面燃著熊熊大火。剛開始以為是火災,剛準備報警,而當地朋友告訴我不用緊張。這樣的焚燒當然造成了煙霧滾滾,但是好在是旱季,煙霧一會兒就散去了。
再說一下當地人民的生活。印尼人民有一項權利,叫做“自由生存權”(Bebas Hidup)。如果在在每一天的生活之中,就體現為印尼人可以自由在路邊以及其他公共場合擺攤。這一點在國內多有限制,但是在印尼卻可以稱得上是當地民間生活的一部分。因為大型的購物商場不是每一個普通的印尼民眾都能夠負擔得起,所以很多當地的居民日常的購物活動都在這里進行。這里的攤販一般在一些固定的地方集中擺攤,甚至每個攤販的地方都是固定的,如果你熟識其中的某個,可以在固定的地點找到。每個清晨以及傍晚,攤販們都會來到這里,就如同一個個集市一般。這里賣的大多數都是一些土特產品,物美價廉,其中的當地小吃攤子更是受歡迎。曾經有一位當地朋友說,印尼最正宗的當地小吃就在地攤上,雖然不衛生,但是嘗嘗不一樣的風味畢竟也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
印尼的攤販幾乎在全國各地都有,無處不在。而這些攤販的存在的確大大地方便了生活,同時也促進了傳統文化的保留。在學校上課時,老師便向我們介紹當地的歷史悠久的各色小吃和傳統服飾,并叮囑我們可以下課之后就去那里轉一轉。其實我們有時思考一些事情時會有思維慣性,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夠像肯德基那樣進行大型商業化運作之后推廣到全世界,而在這些由攤販組成的集市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傳統服飾和小吃得到了最完好的保留。甚至有一些攤子的前面都有攤主的字號。而且聽一位當地朋友的介紹,允許這些攤販的存在對于改善中下層人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意義。如果拿中國國內的小康標準來衡量印尼人民的話,可以發現其實他們當中還有不少人過著貧困的生活,而通過擺攤的方式,起碼可以緩解他們生活上的壓力。當然問題也有很多,首先就是環境問題。這里以早市為例,早市大多是鮮貨市,多數攤販都會來販賣蔬菜水果,雞鴨魚鵝等生鮮產品,每一次日上三竿集市散去的時候,地上都會留下大量的垃圾,這樣就給環衛方面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痕跡都能清理掉,這樣也影響了市容。再者就是,在路邊的集市往往會很大地影響到交通。我第一次逛當地的集市的時候,路邊的攤販完完全全把整條馬路都擠占掉了,如果想要通過就只能扶著車子從攤販之間穿行,汽車就只能繞路而行。甚至連雅加達市中心總統府旁邊的國家紀念碑也是可以擺攤的。雖然當地人并不以為然,但是我個人覺得像國家紀念碑那種莊嚴的地方,還是保持一種肅穆莊重的氣氛比較好。
對于一個印尼人來講,他最自豪的事情也許就是把自己的祖國從西端到東端,壯美山河一一數遍。叢林、海洋、海灘、稻田、都市,沿著赤道,眾多美景數不勝數。在每一個黃昏,順著夕陽,都能夠感受到一種溫暖,而伴著虔誠的祈禱聲,驀然發現,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是那么迷人,讓人流連忘返。這里,是印度尼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