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研考中醫綜合科目的同學反映這一門知識點多,比較難記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2017考研中醫綜合知識點記憶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公式記憶
有同學反映中醫難學,太靈活,無規律可尋,無公式可用。在辨證的教學中我們盡量將教學內容歸納為公式:如表證=肌表證+肺系證,陽虛=氣虛+虛寒,陰虛=血虛+虛熱。衛分證=初期+表熱,氣分證=二期+熱盛,營分證=三期+神昏,血分證=晚期+動血+動風。白喉辨證風熱疫毒證=風熱+點狀假膜,陰虛燥熱=嘶吠+條狀假膜,疫毒攻喉=嘶吠+梗阻。這樣大家有規律可尋,有公式可用,可以綱舉目張,從而大大提高記憶效率。
▶濃縮記憶符號
把學習內容濃縮為幾個字,是一種讀書由厚到薄的高層次的學習方法,既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又對這些濃縮了的、較生動的記憶符號有興趣、印象深。例如表證辨證中的肌表證的內容用4個字可概括,寒(惡寒惡風)熱(發熱)痛(頭痛,全身酸痛)浮(脈浮)。十二正經的子午流注次序內容多,可概括為12個字來記,肺大胃脾(比)心小(少)、膀腎(心)包(三)焦膽肝,1~2分鐘內可記下來。又如手足太陰經陽明經行走于四肢的前線,把這濃縮為3個字為太陽前。這樣記,字又少,又生動。四逆散組成為柴(胡)(白)芍枳(實)(甘)草4個字。歸納小兒丹痧診斷抓住4大主證為熱、舌、疹、脫(高熱、楊梅舌、猩紅皮疹、脫皮)。
▶對稱記憶
大腦思維時對事物關聯的對稱面很關注,記憶效率高。如營氣是來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脈中的具有營養作用之氣,衛氣是來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脈外的具有保護作用之氣。任脈行走于前正中線、由下向上,督脈行走于后正中線、由下向上。腧穴定位找到了內關,手的外側對稱點為外關,大陵與陽池對稱,曲澤與尺澤,昆侖與太溪對稱,照海與申脈,三陰交與懸鐘,陰陵泉與陽陵泉,中脘與中極對稱等。
▶對比記憶
兩者之間多數內容相同,記下一方面以及二者之間差異,就可記下另一方面,并且可以互相促進記憶。例如四君子湯組成為參術(茯)苓草,而理中丸組成為參術(干)姜草,一字之差。氣血關系與氣津關系文字結構相同,氣能行血(津)、氣能攝血(津)、血(津)能載氣。
▶歌訣記憶
歌訣記憶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別是中醫藥學習更是如此。如病脈主病中的弦(脈)主肝膽痰飲痛等,舌苔主病的白苔主表又主寒等,六淫風邪的致病特性內容多,把這編成:風輕開泄襲陽位,善行變動百病長。概括小兒疫毒痢重點為:熱驚昏休疫毒痢,毒邪內閉與外脫,黃連解毒(湯)清開靈,參附龍牡來固脫。
▶諧音記憶
給相關材料以諧音,可給這材料賦予新意,甚至有趣味,記憶效果特別好,因為大家有好奇心,對此很感興趣。例如麻黃湯四味藥概括為干媽貴姓(甘草麻黃桂枝杏仁),十二正經的子午流注次序肺大胃比(脾)心少(小)、膀腎包交(焦)膽肝。
▶身體標記記憶
在腧穴教學中提倡大家在身體上把腧穴定位用鋼筆標點在身體上,例如合谷、手三里、內關、三陰交、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地倉、頰車、太陽等穴。這樣生動形象,又可在教室、宿舍時時復習回憶,又可互相提問,大大促進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列表記憶
將重要內容列表,是人們常用的學習方法,可促進記憶,在中醫藥的學習中亦如此。例如方劑或者中成藥的主治、特點,可列表說明。中醫兒科學發展史學術成就內容多,也可將重點內容列表記憶。
▶圖示記憶
本法也是常用的促進記憶的學習方法,如中醫水飲代謝圖。臨床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機內容多,不好記,如果設計成簡煉的圖則有助于記憶。又如,畫出腹部,在腹中線上可標出中脘、神闕、氣海、關元、中極、天樞、梁門等穴位,同理在面部、四肢可標記許多腧穴,是記憶腧穴定位的好方法之一。
▶重點記憶
在學習中如果不抓住重點,面面俱到,是學不好、記不住的。例如中藥學的重點為每味中藥的功效,如果每一味藥的歸經、性味都要記,負擔太重了,并且功效與歸經、性味聯系密切,由功效可大致邏輯推理推出歸經、性味。因此學習中藥學應抓住分類,每藥功效、每藥的特點。有的藥功效較多時,可用8個字左右記下其主要功效,這樣可以記得牢。
▶袖珍本記憶
作為一個進取的同學,把重點內容記在袖珍本上,散步等閑散時間拿出來記憶是一個好方法。
▶互問互答記憶
兩個或幾個同學之間,在室外、在宿舍互問互答,輕松有趣,既增進友誼,又促進記憶。
▶閉目回憶
在睡眠前,閉上眼睛,把重點內容過過“電影”,可復習記憶,有時又有催眠效果。
▶遮蓋回憶記憶
把名詞解釋、簡答題的題目內容放在左邊標上頁碼看題目想答案,或者看自測題的題目,遮蓋答案,回憶答案,盡量不要看答案,促進記憶,實在想不起來才看答案,這樣效果好。多數同學把答案填進自測題內,這種做法不好,起不到促進回憶記憶的效果,應把答案放在另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