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系是人們在共同的物質和精神活動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系的總稱,即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我們生活在社會當中,就要面對各種各樣復雜的社會關系,今天所要提到的一種社會關系叫利他行為,我們提倡積極幫助別人、為別人著想的價值觀就是利他行為的一種體現。但也有一種利他行為并非是出于自愿,而是綜合各方因素所作出的判斷,2016考研心理學這部分內容也需要我們重點去復習。
(1)含義:對別人有好處,沒有明顯自私動機的自覺行為。
(2)特性:自覺自愿;以幫助他人為目的;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質的獎勵;利他可能有所損失。
(3)傾向:巴特森認為,利他行為有兩種傾向。一種是自我利他主義;一種是純利他主義。
(4)利他行為的原因:①社會生物學觀點:利他是動物以個體的“自我犧牲”換取物種存在和延續的一種本能。②社會進化論:在人類文化與文明的歷史發展中,人類將選擇性地進化本身的技能、信念和技術。利他行為是遍布于整個社會的行為,因此在進化中得到了提高,并已成為社會規范的一部分。社會進化論認為有三種社會規范對社會行為很重要:社會責任規范;相互性規范,也叫互惠規范;社會公平規范。
(5)外部影響因素:①自然環境:良好的氣候及環境會增加利他行為,反之會減少。②社會環境:他人在場(拉坦和達利認為,其原因可能跟責任分散、情境的不明確性以及評價恐懼有關);情境的社會性意義(個體會對情境是否屬于緊急情況、是否需要介入進行判斷,然后采取行動)。③時間壓力:個體很忙時,往往難以利他。④利他對象的特點:與利他者相似、未傷害過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的利他對象容易得到幫助。
(6)利他內部影響因素:心境;內疚;人格;利他技能。
我們經常說,某人人緣很好或某人人緣很差,這里的人緣指的就是人際關系,而人際關系就是社會關系的產物。多學點關于社會關系的心理學知識,說不定還能幫我們賺個好人緣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