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導論是心理專業的“入門課”,他的目標是傳授心理學的一般知識和基礎知識,使人們了解心理學的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初步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學發展的一般趨勢,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眾所周知,心理學是一門看起來豐富多彩,實際理論卻復雜枯燥的學科,各種原理主義錯綜復雜,所以我們有必要把其中的知識點做個清晰地整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復習,2016的考生一起來看看吧。
動機概述(1)
1.動機的含義
動機是由目標或對象引導、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一種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需要和誘因分別是動機產生的內部和外部因素,動機的產生必定需要一個外部對象。
2.動機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維持和調整功能。
3.生理動機和社會動機
(1)生理性動機也叫驅力,以有機體自身的生物學需要為基礎,具有周期性;如,饑、渴、性、睡眠、排泄、疼痛、母性等。
(2)社會性動機以社會文化需要為基礎,是后天習得的;如,興趣、權利動機、交往動機、成就動機、認識動機和學習動機等。
4.動機與行為效率的關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動機強度與行為效率之間呈倒U型曲線關系,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
(2)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行為效率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趨勢。
【相關真題】
★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體性 B。選擇性 C。層次性 D。動力性
★ “音樂家必須去創造音樂,畫家必須作畫,詩人必須寫詩……一個人要成為他能夠成為的那個人,就必須真實地面對自己。”根據馬斯洛的觀點,這段話體現了人具有( )
A。歸屬與愛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實現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跟很多資料一樣,我們的整理只是作為一個輔助,切不可過于依賴,復習的過程中還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查缺補漏,努力把復習資料的用處最大化。
動機概述(2)
動機的理論
(1)本能論:①詹姆斯:人的行為依賴本能的指引,除了動物本能外,還有社會本能。②麥獨孤:本能是人類思想與修為的基本源泉和動力。③洛倫茨:本能是由遺傳決定的、受特異能量驅動的物種特有的固定動作模式;個體的經驗可以轉化成本能行為,行為是本能與學習交互作用的結果(印刻現象)。④弗洛伊德:本能是行為的推動力、內在動力;人的一切行為由生物本能直接或間接驅動;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兩種本能。
(2)驅力理論:①赫爾認為,個體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產生驅力,驅力供給機體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滿足,進而減少驅力。②驅力給行為提供能量,而習慣決定著行為的方向,他認為有的驅力來自內部刺激,不需要習得,稱為原始驅力,有些驅力來自外部刺激,是通過學習得到的,稱為獲得性驅力。③驅力 (D)、習慣強度(H)和抑制(I)共同決定了個體的行為潛能(P)即P=D×H-I。
(3)喚醒理論:①赫布和柏林認為喚醒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大腦皮層興奮狀態。一般來說人們喜歡中等程度的刺激,它能帶來最佳喚醒水平,刺激水平太高或太低,個體都會不舒服。②三個原理:人們偏好最佳的喚醒水平;簡化原理;個人經驗對于偏好有影響。
(4)誘因理論:斯彭斯認為誘因也是激發人行為的重要因素,P=D×H×K-I。
(5)認知理論:①期待價值理論:托爾曼認為行為的產生不是由于強化,而是由于個體對目標的期待,即行為的動機是期待得到某些東西或企圖躲避某些討厭的事物。②歸因理論:海德認為,行為的原因有內部和外部原因;羅特貼出了“控制點”;韋納系統提出了動機的成敗歸因理論。個體對自己的行為及其結果有歸因傾向,歸因是復雜而多維度的,不同的歸因方式影響個體今后的學習動機。人們傾向于將活動成敗的原因歸結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等因素,這些因素又能分別納入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不穩定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歸因等三個維度之中。歸因的外源維度影響個體對成敗的情緒體驗;穩定性維度影響個體對未來成敗的預期;可控性維度影響個體今后努力學習的行為。③自我功效理論:班杜拉認為,期待是決定行為的先行甚至決定性因素。強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獎賞或懲罰之中,是一種期待強化;期待分為結果期待和效果期待。結果期待是對行為結果的估計,效果期待是對自己能否完成某一行為的推測和判斷,即自我效能感,它的高低直接決定個體進行某種活動的動機水平。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有: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說服;情緒喚起。④成就目標理論:德韋克等人的成就目標定向理論以內隱能力理論為基礎。持能力增長觀的個體認為,能力是可以改變的,隨著學習的進行而提高;持能力實現觀的個體則認為,能力是固定的,不會隨學習而改變。不同的內隱能力觀,因而導致了不同的成就目標觀。持能力增長觀的個體傾向于確立掌握目標和自我標準,他們希望通過學習來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認為自己比之前進步就是成功。持能力實體觀的個體則傾向于確立表現目標和他人標準,他們希望在學習過程中證明自己的高能或避免表現自己的低能,認為比別人表現的優越才是成功。⑤自我決定理論:德西認為,自我在動機過程中起能動作用,自我決定是一種涉及經驗選擇的人類機能品質,它組成內在的動機。自我決定不僅是人的一種選擇能力,還是個體的一種需要,人們具有基本的內在自我決定的傾向,人們行為的因素是自我決定,而不是強化、驅力或其他任何力量。⑥逆轉理論:阿普特爾認為,人們的心理需要是對立的,有四對相反的動機狀態:目的—超越目的、順從—逆反、控制—同情、自我中心—他人取向,不同狀態派生不同的動機模式。每對動機都是按相反方向對應排列的,在當前任務中每對動機的兩種狀態中只有一個能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