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考研之前最好要問問自己為什么要考研,為換專業還是為拿個高點的學歷?大家都經歷過高考這一階段,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大部分考生選擇學校和專業都帶有一定盲從性,基本上由家長或者老師做主。而經歷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在準備考研時我們應該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又該怎么去做?有的同學對自己現在所學的專業很感興趣,認為應該更加深入地學習研究,從而增長自己的才干;有的同學在上大學時根本不喜歡所學的專業,很想借助考研這個機會換一個專業,從而可以在自己更感興趣或者對自己更有前途的方向求得更好的發展;還有許多同學主要考慮的是提升學歷以便將來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
一旦下定決心要走考研這條路,首要的問題就是報考志愿,理性而科學地選擇學校和專業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在選擇報考的學校和專業時,考生應該結合自身的意愿、條件以及將來自己的發展方向來考慮好考研志愿。畢竟專業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我們未來的職業和前途。
報考志愿的決策可以分解為2個基本步驟:形成專業選擇意向;綜合考慮,確定報考單位。專業和招生單位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報考的4種基本模式:本專業本校報考,本專業跨校報考,跨專業本校報考,跨專業跨校報考。不同報考模式復習備考的工作量和難易程度是不同的。
一、專業的確定
(一)專業分類
在報考階段,首先應該按照社會上的一些評價以及招考人數、錄取難度等標準,理性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教育部1996年公布的研究生專業近400個,可謂名目繁多。近年來各高校改革熱火朝天,院系調整頻繁,專業名稱和目錄也有不小的變化。按照社會上的一些評價以及報考人數、錄取難度等標準,可以將這些專業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1,熱門專業
主要指那些切合時代熱點,社會需求性大,未來就業前景看好的專業。這些專業因為其在社會的需求量很大、求職的機會多、未來的發展也比較光明,為大多數考生所看好。例如工商管理碩士、金融學、世界經濟、企業管理、英語語言文學、法律碩士(非法學)、行政管理、會計學等等。但是這類熱門專業最大特點就是報考人數爆滿、競爭激烈、錄取比例較低。報考此類專業的學生最好評估一下自己的興趣和潛力,廣泛聽取意見,量力而行。
2,傳統專業
主要是指那些社會總體需求量有限的基礎學科類專業。這類專業常見的有文史類、哲學類、冶金類、地質類、數理化基礎學科等等。與熱門專業相比,這類專業就顯得比較冷落。但是由于其多年積累的嚴謹的治學體系,傳統類學科專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其他專業所無法替代的。這類專業在研究生招生培養名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且競爭也不太激烈。
3,特殊專業
主要指工商管理(MBA)、法律碩士、和軟件工程碩士(MSE)以及公共管理碩士(MPA)等專業學位。同多傾向于“研究”的傳統意義上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相比,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培養方面更注重的是實踐與應用,培養的時間也較短(一般為2年)。工商管理碩士(MBA)招生考試相對獨立,因為培養方向主要是在應用方面,因此,特殊專業碩士的專業課水平要求較淺,更多的是考一些主要課程的基礎知識。雖然特殊專業碩士招生學校數目相對少,但一般招生量較大,對于一些跨專業考試的考生來說,似乎報考特殊專業碩士更合適一些,至少可以在專業課上不被“科班出身”的考生拉得太遠。
另外,從2009年,教育部將大力擴招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如果考生希望在碩士畢業后直接到某一行業工作,相對于學術性學位,選擇報考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更有幫助。如在獸醫學學科中,中國農業大學招收預防獸醫學、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等學術性學位和獸醫碩士專業學位。其中,學術性學位研究生主要對獸醫相關理論層面進行深入研究,而獸醫專業學位碩士畢業后將可直接從事動物疾病診療、預防、檢疫和獸醫項目制定、管理、實施等工作。
4,新興專業
新興專業就是那些過去默默無聞或者沒有設立,現在由于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而迅速“竄紅”的專業。例如保險精算、城市與環境科學等。這些專業就業前景比較廣闊,同時興起不久,報考人數一般也還不太多,從而競爭程度要小一些。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僅僅是一種粗線條的分類,主要依據的特定時間內社會需求和學校人才供給之間的對比關系,因此往往處于快速的變動之中。有些專業今天是熱門,但由于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填補空缺,幾年后人才飽和,于是就不再那么熱了;有些專業是因為社會經濟某一方面突然畸形增長,導致“泡沫需求”,幾年過去,泡沫破滅,重歸冷靜,例如前幾年房地產人才需求;還有些專業現在很冷,是因為社會需求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局限,還沒有被開發出來,可能將來某個時候就會熱起來,比如心理學,一旦國內心理咨詢業務廣泛開展,無疑將更會十分火爆。
(二)正確判斷專業的冷熱
一般來說,多數人考研還是為了一個文憑,為了畢業后找個更好的工作,因此,還是想選一個比較“熱門”的專業。然而問題在于時代發展很快,而且往往出人意料,一些專業也往往跟著時代的需求變化而變的前景難測。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正確的判斷一個專業的發展前景呢?關鍵還得根據社會的發展來判斷人才供求關系,以及看專業本身的教學情況。把握經濟和社會的宏觀走勢,判斷社會各行業微觀需求。例如,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是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因此像計算機這樣的人才很長一段時間內肯定都是走俏的。再比如,中國目前第三產業急需發展,又新加入WTO,因此像金融、貿易這類人才短期內不會飽和。
1,了解行業情況,分析需求總量
有些行業人才需求伸縮性很大,向其它行業滲透也很厲害,因此短期內很難飽和。例如法律專業,除了司法部門,其它各行業對法律人才的需求都在逐漸增大,社會對法律人才的總需求極大。而其它一些專業性比較強、分界明顯的專業,就總會有飽和的時候,例如外貿人才。這時,你就需要大致了解這些專業目前缺口多少,每年畢業生量又有多大,會不會幾年后就出現人才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