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這個專業在研究生階段一般會分為三個方向: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和外交學。國際政治則主要側重于國際關系理論研究,如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以及一些新的流派發展之類,此專業一般來說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需要有相關的知識積累,是國際政治專業最核心的部分,《國際關系理論史導論》中,克努成說:國際政治專業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的區別在于方法和理論,而國關理論則是你將來作為一個國際政治專業學生安身立命的本領之一。國際關系則主要側重于大國關系研究,地域研究,國別研究等等范圍,這個專業的基礎要求沒有國際政治那般高,研究內容也大多屬于時政熱點,與現實關系密切且實用性強,比如利比亞戰爭這樣的對策研究以及歐美態度研究就屬于此類,此類研究的關注點目前中國主要聚焦在世界上主要大國之間,以至于在利比亞戰爭之后,整個中國關于中東北非國家國情研究的書籍屈指可數,竟然對中東北非地區涌現的反對派的基本情況一無所知,這不得不說是對國關學者的一大諷刺,因此有學者提出,以后要加強對這些發展中國家以及非洲國家的研究,因此,國際關系研究將來也可能在繼續著重研究發達國家的同時,會逐漸向非洲,拉丁美洲這些國家轉移,畢竟發展中國家在我國對外政策的定位是“基礎”。至于外交學則主要側重于站在中國的角度去研究中國對外政策,以及中國外交關系史等等,這個專業的中國特色性較強,一般注重中國自身的研究,一般來說也是為中國培養外交人才的專業之一,因此這個專業實用性較強。
在很多院校,研究生階段三個專業之間的區別并不大,很多學校研一階段基本上來說還是以通識課為主,基本上不劃分方向,研二之后開始分方向,而這個時候想必已經對這些有些了解了吧,所以研究生階段還是要好好讀書的,要不然分專業時,連方向都搞不清楚啦!
至于院校的選擇則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有些時候可以說是決定你成敗的一個環節。我曾經也深受院校的困擾,以至于一直糾結在北京的幾個學校之間。曾經寫個一篇文章考研斷想———院校選擇篇。
國際政治這個專業本身要求的資源和氛圍在中國以北京和上海具優,因此在報考院校上,如果可以盡量選擇北京上海的院校,因為這樣相比其其他地區院校的資源優勢是無法言語的,比如我的母校是全國最早開設國際政治專業的學校之一,也有著雄厚的實力,但是苦于身居武漢這個中部城市,國際影響力自然無法媲美上海和北京,因此不用說國外大師來學校演講,就算是國內的著名學者也很好來我們學校講學,因此,你會感覺到資源的匱乏有時候沒有辦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如果有條件可以沖刺的話,我建議選擇北京或上海的院校。
至于具體院校則要考慮你個人的愛好和實力。具體來說,目前中國國際政治實力水平第一梯隊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和外交學院等。這幾個學校有個共同的特點之一就是近年來保送所占的名額越來越多,因此招收的全國統招生則相對減少,加之報考人數之多,因此競爭相當激烈。但是這并不是說這樣的院校就完全沒有考取的可能,單一的夸大其考取的難度則會阻礙自己的進步。具體說來,這幾個學校又各有所長,北京大學主要擅長于國際關系研究,清華大學則主要是定量研究(比較喜歡理工科的孩子),人民大學則國際關系理論較強,復旦大學則主要在引進西方著作上有一點的優勢,外交學院的學術水平綜合實力很高,因此,考取這五個院校都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英語水平,并且要知識面比較寬,只會讀死書的人一般來說很難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就算取得高分,在復試過程中也往往由于發揮不佳而遭淘汰,人大2009年就曾經淘汰過一個初試第一名的考生,可見這幾個院校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之高。
居于第二梯隊的則有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央黨校,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廈門大學等等院校,由于各個學校的考取難度不一,因而無法統一比較,一般說來選擇這樣的院校會比第一梯隊的五所相對容易些,考取概率更大一些,但是這并不代表這樣的學校不存在競爭。也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取得好結果。至于具體選擇哪個院校則需要考慮學校的實力,名氣(如果你是想研究生畢業后直接找工作的話,建議找個211的院校,最好是985的,這樣找工作就會相對容易些,要不然有些公司的門檻你都邁不過。)師資力量,公費名額,歷年招錄比等等因素都是必須考慮,院校的選擇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必須好好考慮。而一旦確定選擇院校之后,就不要隨意改變,我們班有個男生就是由于這個才導致最后失敗。他從南京大學到復旦大學再到人民大學這樣頻繁的更改報考院校,導致自己的復習完全沒有計劃,因此效率可想而知。一般來說,院校選擇在這個時間應該要確定了,因為暑假就要開始復習了。
記住,有些時候方向比努力本身更重要,所以,選個適合自己的院校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