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怎樣認識順境和逆境的雙重性?如何對待順境和逆境?
A: 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對人生的作用都是雙重的,關鍵是我們怎么樣去認識和對待。順境,確實有利于實現我們的理想,但順境也容易讓人滋生驕縱情緒,自滿自足;逆境,確實增加了實現理想的難度,但不代表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在逆境中奮斗,可能會有在順境中所難以得到的收獲。
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處境順利,則要善于利用,不能放松或者驕傲自滿;如果深處逆境,不要回避,要勇于正視逆境,不能放棄,有戰勝逆境的勇氣和信心。
Q2:如何正確認識理想和現實的關系?
A:第一,二者存在矛盾與沖突,假如理想與現實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沒有意義。第二,二者又是統一的。理想受現實的規定和制約,不能脫離現實而幻想未來,F實是理想的基礎,F實中包含著理想的因素,在一定條件下,現實會轉化為理想;理想中也包含著現實,在一定條件下,理想可以轉化成未來的現實。
Q3: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如何堅持愛國主義?
A: 第一,我們不能在經濟全球化中迷失了自己的國籍和身份,不要以為已經世界大同。
第二,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愛國應該理性,不能因為愛國就拒絕參與全球化,這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應該積極參與到全球化進程中去。
Q4:如何認識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及其關系?
A: 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已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衡量人生的社會價值的標準是個體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
人生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辯證關系: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構成了個體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基礎,沒有社會價值,人生的自我價值就無法存在。這不僅意味著個體物質和精神的需要必須在社會中才能得到滿足,還意味著以怎樣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滿足也是由社會決定的。
Q5:道德的本質是什么?
A: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首先,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其次,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再次,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帶有階級屬性。最后,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Q6:為什么公民道德建設要以誠信建設為重點?
A:誠信對各個主體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單位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證;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同時,誠信還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Q7: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質是什么?怎樣處理二者關系?
A: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最終取決于人與人關系的協調。脫離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就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和解決當代世界出現的尖銳的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
人與自然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