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難就業季”究竟有多難?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發布專題調查報告顯示——
調查發現:應屆高校畢業生熱衷于進入“體制內”,多想進入國企或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對薪酬期望較高,希望到大城市、大型國有企業等發展平臺好的地方工作,且大多不愿自主創業。由于僧多粥少,很多畢業生未能如愿,擇業觀單一及結構性矛盾,成為“就業難”的主因。
這個“史上最難就業季”究竟有多難?6月24日,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發布《2013年成都市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專題調查報告》,在綜合學校性質后選取9所在蓉高校進行專題調查,結果顯示,成都市應屆高校畢業生中認為“就業難”的是2012年的近兩倍,而擇業觀單一及結構性矛盾,成為“難”的主因。
就業難,難在擇業觀
調查顯示,61.4%的大學生認為今年就業形勢比上年差,幾乎是2012年(2012年為35.3%)的兩倍。在“打算就業”的被調查者中,54.3%的“已經落實或簽約工作單位”,這中間有近九成的人都“并非一次性成功”;另有41.9%的人尚未落實單位,這中間又有超過六成的人“已經聯系了10個甚至更多單位”。
該課題負責人、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高級統計師喻志強告訴記者,就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以及宏觀經濟的雙重因素,客觀上造成“就業難”局面,但擇業觀單一及機構性矛盾突出,是內在原因。
調查發現,應屆畢業生多想進入“國企”或“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以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碩士畢業生為例,62.7%的人‘想去國企’,30.5%的人‘想去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喻志強表示,大學畢業生熱衷于進入“體制內”,“對薪酬期望較高,希望到大城市、大型國有企業等發展平臺好的地方工作,且大多不愿自主創業,從而導致競爭激烈、心愿難遂。”
記者翻查報告后發現,今年西部民企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一方面,進入高校招聘的單位主要來自川、渝、云、貴等西部地區,僅少數來自粵、瓊等東南沿海地區;其次,已簽約畢業生中,簽約本省及其他西部地區的人數近七成,占了69.66%,去東部沿海的僅12.4%。其中,進入西部民營企業的畢業生達到55.6%。
成調隊在對用人單位走訪后發現,學歷高、技能好、情商高這三類畢業生最受歡迎。
多方聯動實現多元化就業
破解“就業難”,功不在一朝一夕。報告在大量走訪的基礎上給出建議。
從內在看,當地政府應著力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如對第三產業的支持力度應該加大,著力提高服務業就業比重,并兼顧發展高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及現代農業,不斷增加農村就業機會。”
從外因看,畢業生應打破“重報酬、輕發展”,“重工作條件、輕工作機遇”,“重享受、輕奮斗”的舊觀念,高校方面則應適當增加關于職業規劃的課程及社會實踐活動,幫助畢業生樹立積極的擇業、就業心態。
喻志強告訴記者,要打破就業通道狹窄的局面,還應該多方聯動,打造就業的網絡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的便捷、迅速、低成本優勢,讓畢業生的求職效率更高。”他還認為,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政府應建立鼓勵、引導、扶持大學生到基層及邊遠地區工作的長效機制,“完善就業優惠政策,讓畢業生對前景充滿信心。如落實學費減免、落實戶口、服務3—5年以上提供進修機會、職稱評定優先、崗位福利附加、資金扶持等,這樣可以引導大學畢業生帶著知識、技術到廣闊的農村發展,實現多元化的就業途徑。”
研究生就業難在擇業觀 成都三成畢業生想進體制內
發布時間:2017-11-26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