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系,源于1932年成立的機械工程學系,是清華大學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北京大學及燕京大學的機械系并入,1978年正式改名為機械工程系。本著嚴謹求實、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僅為國家的科技發展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而且,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機械系共培養出近8000名本科生,約1400名碩士、300多名博士。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在用高效電渣焊解決軋鋼機架大型結構的制造及電渣焊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方面在全國居主導地位,同時,在對球墨鑄鐵的理論和應用研究以及大型水壓機的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在上世紀60年代,參加完成了我國第一臺核反應堆池殼的焊接制造任務,并與企業合作設計制造了我國第一臺真空電子束焊機。改革開放以后,機械工程系在大型鑄鍛件成形過程模擬技術和質量控制、新型 MIG焊接電弧控制法、大型鋼絲纏繞預應力壓機、奧貝體球墨鑄鐵磨球、逆變弧焊電源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獲國家級獎勵16項,如新型 MIG焊接電弧控制法獲國家發明一等獎(1984)、FG及F-FG密柵云紋版分別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981)和二等獎(1984)、造型材料發氣性能測試方法及儀器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987)、大型鋼絲纏繞預應力系列壓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8)、多功能快速成形制造系統M-PRMS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碳納米管宏觀體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等,2009年設計完成的3萬6千噸大口徑鋼管擠壓機為同類型裝備世界之最。
機械工程系所擁有的本科生專業為“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于2009年通過了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所擁有的鑄造、鍛壓、焊接、金屬材料及熱處理這4個學科均成為1981年我國的首批博士點,其中焊接學科于1988年被評為全國首批重點學科。1997年國務院學位辦對所有學科進行了調整,新整合的“材料加工工程學科”于2001年參加學科調整后的首次全國重點學科評選,以滿分的成績位居本學科全國第一名;2007年,所在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進入全國首批一級重點學科。2007年成立了“先進成形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擁有一支包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在內的學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結構合理的師資和科研隊伍;在學術方向、學術聲譽、研究水平、研究隊伍、人才培養、實驗裝備、研究經費等方面在國內本領域中具有整體領先水平和綜合優勢,近年來注重與材料科學、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現代管理學等密切交叉與融合,形成了若干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加工成形理論及計算機模擬仿真、材料加工過程控制及自動化、快速原型制造與激光加工、新材料制備與精確成形技術、材料加工質量檢測及企業信息管理、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取得在國際學術界具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并為國民經濟建設、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做出貢獻,為國家培養出多樣化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機械工程系在本科生教育中,彰顯“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素質”的培養理念,擁有兩門國家級精品課以及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實現了“從知識傳授型向研究型教學轉變,從單一領域向寬口徑學科方向轉變”;在研究生教育中,構建出“基于基礎研究培養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人才、基于交叉領域培養具有集成創新能力的人才、面向重大工程培養具有應用型創新能力的人才”的培養模式。先后于2004、2005年、2007年有3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研究生在學期間就在包括Science在內的高水平學術雜志上發表大量的學術論文,參與了包括我國新一代正負電子對撞機、長江三峽發電機組的制造、發射神舟宇宙飛船的長征火箭等國家重大工程,有40%的畢業生工作在國家的重要行業和部門(重型機械、航天航空、能源交通),發揮骨干作用。
如今,機械工程系正秉承光榮的發展傳統,以嶄新的姿態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介紹
發布時間:2017-11-25
編輯:
上一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介紹
下一篇: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