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溫度剛剛好,好舒服!”今天,重慶巫山縣秀峰初級中學不少孩子第一次洗上了淋浴熱水澡。本周內,這座“安利愛心澡堂”將正式落成,從此,這所以留守兒童為主的學校里,1500名寄宿生可以自豪地說:“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洗不到熱水澡了。”你或許不知道,這座愛心澡堂來得并不容易,它的背后,是7位研究生的痛心、決心、愛心和憂心。
痛心:學生滿手凍瘡刺痛大學生的心
2013年8月,作為西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鄧嘉佳和王碧來到秀峰初級中學,開始一年的支教生活。
對秀峰初級中學和學生們的印象,鄧嘉佳最開始只了解到學生們大多是留守兒童或者單親家庭孩子,生活條件比較艱苦。
但到了冬天,孩子們衣服的單薄,耳朵、手上、臉上的凍瘡就讓她意識到其實比想象中還要艱苦。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給初一年級上課,鄧嘉佳讓孩子們拿筆記筆記,可有個女生就一直坐著不動。
鄧嘉佳走上前去輕輕地問:“為什么你不記筆記呀?”女生愣了一下,畏畏縮縮地慢慢伸出手去拿筆,眼前一幕讓鄧嘉佳驚住了。這位女生滿手都是凍瘡,手基本腫了,一動就會疼,還很不好意思地一直往回縮手。鄧嘉佳注意到,班里部分學生手上、臉上都有凍瘡,讓人很心疼。
鄧嘉佳停了下來,陷入了沉思,內心很難受。
她后來了解到,造成學生凍瘡的原因之一是沒有熱水洗浴。
一直以來,洗上一個舒服的熱水澡都是這些學生的心愿。秀峰初級中學校長黃宗前告訴記者,3年前,在縣教委的支持下,學校建起了簡單的男女生浴室各一間,用天然氣管道供水到浴室,學生接水后有了一個簡陋的洗浴場所,但管道過長,接水處很少,每天只在下午4點半到6點半供應。
可如今原有的澡堂基本破舊荒廢。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只能用盆或者桶打熱水,提到宿舍每層樓公用的廁所洗臉和擦洗身子。有時學生嫌麻煩或者打不到熱水,就干脆用涼水擦洗,導致凍傷。有一天下午放學后,鄧嘉佳就看到,學生們一個桶一個盆的,從浴室打了熱水提到宿舍,浴室到宿舍有200米左右,男生女生都要自己提,有時到了宿舍,水也變涼了。
看著孩子的背影,鄧嘉佳心里不是滋味:“有的城里人會覺得農村人衛生差,不愿意接近,這并不是農村人不愛干凈,而是條件所限。”
決心:從1分錢沒有到多方籌集5萬元
去年11月,在一次支教團例會上,鄧嘉佳把那一次課上和課后所見跟其他團員講了,大家都想做點什么。他們決定,幫孩子們修建一個淋浴澡堂。秀峰初級中學后勤人員告訴記者,這幾年,秀峰初級中學也一直在努力為學生逐步改善洗澡條件,但因資金、場地的限制,改善進度較慢。
團員們下定決心要做之后便開始研究建澡堂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校原來澡堂的房子可以用,需要改造但沒有設備,最需要解決的就是資金問題。支教團7名團員都是西南大學推免研究生,因為參加國家西部支教計劃,來到巫山,也沒有什么錢。
僅靠自己的力量明顯不夠,支教團找到了秀峰初級中學校方,校方很愿意和支教團一起改建澡堂,后來團縣委也加入籌資。
支教團團長盧會翔說,他們7個人都去找了自己的朋友,在QQ空間、微博發消息籌集物資。“最開始以為安裝幾個熱水器花不了什么錢,但后來盤算下來還是要5萬多,大家都還是學生,身邊的朋友可以提供的資金很少很少,他們便捐了一些文具、籃球等給孩子們。”
盧會翔后來找到了曾經支持他們項目的一家重慶公司,11月底向該公司提交了申請資助方案,意外的是,公司爽快答應了,但因年底公司要結算資金。直到今年1月,該公司才正式提供資金幫助。
支教團共籌集了3萬多元,與此同時,學校也想法籌集了剩下的部分。1月底,愛心澡堂建設正式開始。
愛心:24小時愛心熱水沐浴少年心
據了解,此次澡堂改造改建了男女浴室,增加了空氣能熱水器(蓄水5噸)一臺,在浴室內增加了淋浴噴頭近30個,配合原有供水設備,能保障學生全天候能隨時使用熱水。新澡堂能同時容納近30人淋浴,學生洗浴條件大為改善。
這座澡堂今天已經開始試用,秀峰初級中學校長黃宗前說,接下來他們要給學生們講解如何正確使用淋浴設備,以及有關注意事項。
黃宗前說,他最想告訴學生們的是,這座澡堂西南大學的大哥哥大姐姐幫他們修的,“環境改善了,我們要讓學生感覺到大學生對社會的愛心,精神層面的鼓勵和教育對他們更重要。”
憂心:還有更多貧困孩子需要社會熱心
盧會翔和同學原本只是去巫山支教的,但支教過程中,孩子們給他帶來了很多感觸,“最深的一點是這群孩子很愛學習,都想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但環境的欠缺讓孩子們心里有些自卑,生活不是很好,需要更多關懷。因此,支教團便盡可能幫他們改善外部條件,在生活上、心靈上給學生們更多關心和幫助。
盧會翔表示,秀峰初級中學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社會幫忙,“學生們目前沒有微機操作課,只有電腦理論學習。宿舍的條件也比較艱苦,冬天夏天都是一床被子,夏天沒有涼席,直接在竹涼板上睡,睡得不舒服。”
巫山縣教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巫山縣的中小學都是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建設的,能夠基本保證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但多數學校條件還不夠好,比如提供淋浴、24小時熱水,這些都是下一步的工作,他也希望更多的愛心企業和機構可以參與其中,共同為學生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記者手記:
貧困誰都不愿意,是先天的,但我們不能因貧困而無為,面對貧困,自怨自艾也沒有用,我們要學會在先天不足的條件下用后天的努力來彌補。
我們欣喜地看到,當地政府和學校在努力,遠在主城的大學生們也懷抱著一顆熱誠的心,主動去幫助偏遠山區的中學改善環境。
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未來能有更多愛心人士,和這些大學生一起,去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給他們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那這些山區的留守兒童也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