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想起金融往往和投行“穩拿”聯系起來,印象中投行往往“錢景”廣闊。不過,真正能拿到傳說中高薪的大都是國際投行或咨詢公司(如中金、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但是大券商的主要招聘對象是清北復交的碩士,上財、人大、央財、科大等名校也有一些面試機會,而且大券商還非常看重本科背景,所以僅僅是名牌學校的碩士還不一定夠。其次,投行也分研發崗與非研發崗,前者是其發展的核心動力,所以研發崗的薪水高,不過對于專業能力的要求更高,行研崗往往需要 CPA,投研崗往往需要CFA,保薦人有時甚至要求司考。而且干投行,身體很重要——國內大券商一周工作80個小時是常態,碰到像農行上市等大單,連續幾個月每天睡4個小時那簡直太隨意了——高薪可不是隨隨便便拿的!國內一線、二線的券商或基金公司或許求職沒那么難,不過薪水也相應會低一些。
銀行、保險、信托等也是主要的就業方向,不過相對投行其薪水要低一些:雖然年薪十多萬正常(當然也分不同銀行不同崗位),但是想拿六七十萬甚至更高除非位居行長。
也有不少金融碩士選擇一行三會的公務員,這個崗位相對以上要更穩當但薪水更低(公務員的薪水在當下實在是只能糊口的水平)。
所以,雖然總體金融專業的碩士薪水要高一些,但一方面沒想象中的那么高,另一方面收入總與付出成正比,千萬別幻想拿個名校的碩士就手到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