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的選擇
以興趣定專業
那么考生應該如何選定專業呢?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首先要考慮興趣,看自己對什么專業最感興趣,對什么專業了解最多,對哪方面的研究領域最擅長,以后想從事哪方面工作。興趣是內在驅動力,是內因,最能調動起考生的主觀能動性。即使最后失敗了,也算是為自己的追求努力過,從過程中也會得到寶貴的經驗。
對所報考專業是否有基礎也是考慮因素之一。有些考生所報考本科所學專業,而有些實力不俗的考生憑著自己對某些學科的興趣選擇跨學科報考,這些都值得提倡。例如:有些考生本科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但對國際貿易專業感興趣,經過長期的國際貿易專業學習,最終成功跨專業考研。
選專業看需求
社會需求也是考生在選擇專業時要考慮的因素。陸教授說,現在有些研究生專業雖然社會認可度高,但隨著該專業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社會需求就會呈現遞減趨勢,考生畢業后的就業可能會比較困難。所以,考生在選擇社會評價較高的專業時,也要考慮社會需求,了解所選專業的社會評價與社會需求是否平衡。
從近幾年的報名情況來看,考生多集中于工商管理、計算機應用、法律、企業管理、金融、通信等專業。這些專業的畢業生雖然待遇高、需求大,但社會需求量較前幾年明顯“縮水”。一些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專業,如信用管理專業、資產評估專業等,卻悄悄地“火”了起來,社會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備考難易程度
不同報考模式復習備考的工作量和難易程度是不同的:
一、本專業本校報考。
這是考研志愿選擇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來說,只要專業不錯,學校也還可以,多數考生都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報考本校本專業。
二、本專業跨校報考。
本專業跨校報考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雖然專業不錯,但原單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個更好的招生單位去;二是原單位太熱門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選擇其他競爭相對緩和的報考單位。本專業跨校報考備考的難度要大一些,因為雖然專業相同,但不同招生單位的專業程設置和學術科研重點可能差別很大;而且招生單位變了,有關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較難以及時獲得。
三、跨專業本校報考。
學校牌子不錯,但想換個更好或更喜歡的專業的考生可以選擇跨專業本校報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專業報考有較大的難度,且這種難度和專業之間關聯度成反比:原專業和報考專業之間的關聯度越小,復習和考試的難度就越大。
四、跨專業跨校報考。
對原先的專業和學校都很不滿意,決心要開辟全新天地的考生會選擇跨專業跨校報考。這種模式備考的工作量和難度最大,不僅面臨著大量陌生的專業程的學習,而且在復習資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處于不利地位。
那么,考生到底如何確定報考專業和招生單位呢?我們認為,貫穿整個決策過程始終的,是兩個關鍵的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條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這實際上也就是報考的主觀和客觀條件。
自身意愿和條件
1.考生的專業意愿。
一般來說,確定是否換專業主要看考生自己的意愿。許多考生高考時的專業選擇并非自己做主,而是家長和老師的一廂情愿;或者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學這個專業,這樣考研就成了一個改換門庭、實現自己興趣和抱負的絕好機會。還有許多考生選擇專業時主要考慮將來獲得一份更好的工作,這些考生在判斷專業前途時,就要目光長遠一些,根據社會發展趨勢來理性地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專業的前途,不要盲目跟風。
2.考生的考研目的。
考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對選擇專業和報考單位影響很大。就應屆考生而言,一些考生就讀于名校熱門專業,皇帝女兒不愁嫁,考研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更好的機會,成則更好,不成亦可;而許多本科專業和學校不理想的考生,則將考研作為人生轉折的惟一機會,志在必得。在職考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一部分考生工作很好,考研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另一部分考生則是要通過考研跳出原來的小天地,創造新的人生。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論是應屆考生還是在職考生,都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以考一個好專業好學校為主要目的,二是只要能考上就行。前者選擇專業和報考單位時當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來的發展需要,而后者則要更加注意權衡選擇,盡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3.考生的競爭實力。
競爭實力很強的考生,自然可以往高處考,往好處報;而競爭實力一般的考生則應注意避開白熱化的競爭點,報考穩妥一些的志愿。
二、院校的選擇
明確招生單位種類數量
目前,國內具有研究生培養資格的單位在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普通高校(含軍校、黨校)和科研單位,如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據統計,目前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的數量共819個,其中普通高校530所,科研單位289所(其中中科院系統53個,非中科院系統236個)。
單獨看這些數據是有些枯燥的,我們不妨把這些研招單位和各自的招生數量對比分析,就可以給研考報名選擇學校提供借鑒了。根據2005年統計的數據,普通高校招生占招生總人數的96.7%,科研單位中科院系占招生總人數的1.7%,非中科院系統占招生總人數的1.6%.由此可見,報考普通高校是當前考研報名的主流。但是,并不因此就能說明普通高校比科研單位要好。一般來說,科研單位學科研究水平總體上比一般高校要好,并且公費比例較大,同時在考研競爭方面科研單位沒有自己的本科生,不用考慮外校學生相對本校學生的劣勢問題。對于部分同學來說,科研單位可以作為研考學校的不錯選擇。
分析招生單位實力
每年,教育部和有關機構都會公布大學以及各專業的排名。我們可以根據這份排名表直觀地看到研招單位的實力。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上目標單位的網站和通過其他渠道來了解學校聲譽、歷史、學科架構、碩博士導師數量和質量、碩士點和博士點的數目以及開設的年份、學校所在地理區域以及就業情況等等,這些都可以在我們選擇學校時作為評判研招單位實力的依據。總體上來說,我們要考查兩方面信息,一是學校的學術實力;二是學校的就業情況。我們要在研考報名時就對之進行客觀分析。
考研報名前須慎重做出的三大選擇
發布時間:2017-08-13
編輯:8029
上一篇:考生應理性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考研專業
下一篇:跨專業考生暑期考研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