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基本情況:初試成績369,政治70,二外英語67,業務一110,業務二122。
大三下學期決定考研,三月份先報了個政治輔導班,之后一直糾結報哪個學校。大家都知道小語種除了政治都是自主命題,各個學校出的題是千差萬別,不確定學校根本無從復習。我先后考慮了對外經貿,北二外,中國海洋,大外,也買了各個學校的真題,最終于五月底六月份才確定考天外。對于選學校,我就不多嘴了,看個人考慮吧。
政治經驗帖太多了,我就不說了。先說專業課吧。
一、考研專業課
天外的業務一是基礎韓語+漢語。其中韓語題型為選擇,填能共同使用的單詞,填助詞和詞尾,俗語,改錯,閱讀,作文。基韓給的參考書中除了韓國語教程5、6之外我都學過,所以就沒再看,暑假期間把5、6從頭到尾過了一遍,覺得沒啥大用,考試的時候我印象中應該沒出這上面原題(俗語有,但從書上一個一個濾也很費事,搜下高級常出的俗語背背,平時上課時都積累點就行了)。
選擇,填能共同使用的單詞,改錯,閱讀這些都和TOPIK高級相似,多做做TOPIK真題,把里面?嫉恼Z法記住就差不多了。作文10年才有,都是1000字左右,題材也不限,但一般可寫成議論文。我作文不好,平時也沒練過,結果考試時就抓狂了,憋了半天看沒時間了,也不管語法對錯,胡亂寫,汗啊……所以我的教訓就是多練筆,也拿TOPIK真題練,主要是盡量保證語法正確,卷面干凈,還要控制時間,以免考場上出現寫不完的情況。這個不用太早開始,11月底12月初開始,每星期一篇,有條件的最好找老師或者韓國人改改。
漢語
漢語大概有寫古詩,文學常識和古漢語詞性含義,有時還會有別的題型。參考書前兩個靠平時積累,參考書目說的中國文學史,一般都很厚,即使有時間看一遍,記著的考到的幾率也很小。鄭鐵生的《古漢語通論》4-8章那個就是講古漢語詞性詞義活用什么的,還是很有用的,網上有賣的。
二、考研語言文學
業務二就是語言文學了。天外10年以后不管報語言還是文學都是一套題(之前是一張卷子,有兩個方向都做的題,也有有些題是文學做,有些是語言做),因為天外偏重語言學,所以題型設置大概是:語言學(6-8個選擇題,指出品詞,解釋助詞、語尾,兩個名詞解釋,兩個論述),分值大概占60%左右,文學(2-4個選擇,6個左右文學常識填空,兩個名詞解釋,兩個論述)大概15%-25%,翻譯(中翻韓,韓翻中,有時是句子,有時是段落,句子的話,各兩個,段落的話各一個)大概15%-25%左右,還有四五個常識填空。13年的卷子文學的比重又減少了,論述只出了一個,其余三個論述都是語言學的。
語言學參考書就一本,李得春的《韓國語語法教程》,我的經驗就是死磕這本書!語言學的基本上都出這本書上的,特別是名詞解釋,論述這種大題,好好總結書上內容!記熟!(我考的時候題其實很簡單,就是有的有記混的,有的還沒記全)。前面的選擇、品詞、助詞、語尾有時也會出書上練習題,即使不是原題,都是用書上理論,掌握了都不難。注意,這本書是全中文的,可考試是用韓語作答,所以做筆記整理時,名詞韓語叫法,概念什么的要弄正確,不要自己隨意翻,多上naver上搜搜人家怎么定義的。
文學分值都在名詞解釋和論述上,名詞解釋12年以前都出自《韓國文學作品選讀》每課后面的文學講座,12年加了《朝鮮韓國文學史》后,12年的題就有一個這本書上的“鄉歌是什么”,還是比較簡單的。我考的時候名詞解釋出的啥……記不得了,論述,我考之前都是寫小說故事梗概、主旨,也是從《韓國文學作品選讀》上出,可13年抽風了,出的“韓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小說集是什么,誰寫的,有幾篇,有什么意義”(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朝鮮韓國文學史》上出現的,所以,以后什么走向就不清楚了……我復習的時候,《韓國文學作品選讀》里的文章,有的在后面作品鑒賞、練習題里有總結主旨的,故事梗概的,就摘抄下來,沒有的就從網上找(當然有能力的,自己寫也是可以的,記得也清楚),《朝鮮韓國文學史》因為是按時代順序的,我就把每個時代主要文學形式,定義及特征,代表作家作品做了表格,方便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