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財教〔2013〕19號,以下簡稱《意見》),社會 各界對此高度關注。此外,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正在研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相關意見,目的是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快提升研究生培養水平。為 便于更好地理解有關精神,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接受了記者采訪。
問:為什么要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和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答: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層次人才、創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會服務的重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 穩步發展,上世紀末進入快速發展軌道。2011年,全國在讀研究生總數164.6萬人,位居世界前列,已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內培養高層 次人才的戰略目標。從教育層次看,在讀博士生27.1萬人,占16.5%;在讀碩士生137.5萬人,占83.5%。從學位類型看,博士生絕大部分為學術 學位;碩士生中,學術學位占75.7%,專業學位占24.3%。從培養單位看,普通高校研究生人數占全國總數的96.5%,科研機構等其他培養單位研究生 人數占3.5%。普通高校中,中央高校承擔了研究生培養的主要任務,在校生人數占全國在讀研究生總數的54.8%。
但總體上看,研究生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培養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方面仍存在一些不 容忽視的問題,如培養經費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分擔機制不夠健全、獎助政策體系不盡完善等。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有關部署,三部門從投入機制和深化改革兩個方面入手,努力實現研究生教育四個轉變:一是發展方式 轉變,即從注重規模發展切實轉變為注重質量提升;二是類型結構轉變,即從以學術學位為主切實轉變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協調發展;三是培養模式轉變,即從注 重知識學習切實轉變為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并重;四是質量評價轉變,即從注重在學培養質量切實轉變為在學培養質量與職業發展質量并重。到2020年,基本建 成規模結構適應需要、培養模式各具特色、整體質量不斷提升、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研究生教育體系。
問: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此次出臺的政策措施包括完善財政撥款制度、完善獎助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收費制度三方面內容。
(一)完善財政撥款制度。針對目前存在的中央和地方撥款制度各異、撥款標準多年未變、撥款范圍僅限于國家計劃內的學術學位研究生、撥款方式單一等 問題,《意見》提出了相關政策措施。在中央高校方面:一是擴大撥款范圍。從2012年起,中央財政對中央高校所有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全日制研究生 (委托培養研究生除外),安排生均綜合定額撥款。二是提高撥款標準。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物價變動情況和財力狀況,建立撥款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撥款 水平。三是更加關注績效。中央財政根據研究生培養質量、科研水平等因素安排中央高校研究生教育績效撥款,由學校自主安排用于研究生培養。同時,《意見》要 求各地參照這一模式,完善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撥款制度。
(二)完善獎助政策體系。目前,我國研究生國家資助政策的主體是普通獎學金,主要用于補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針對資助方式和經費來源較為單一、 資助標準相對較低、各地情況各異等問題,《意見》提出,以財政投入為主,按規定統籌高校自籌經費、科研經費、助學貸款、社會捐助等資金,建立健全多元獎助 政策體系。各項獎助政策的基本定位是:國家獎學金和學業獎學金注重獎優,激勵研究生潛心學習研究、積極進取;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等注重公平,資助研 究生基本生活和學習費用;助研、助教、助管(以下簡稱“三助”)津貼注重酬勞,調動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教學實踐、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同時,《意見》還對加 大校內資助力度、鼓勵捐資助學、吸引國外優秀留學生等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