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就像企業一樣,一流的企業創造標準,強人遵循自己的標準,普通人遵循世俗的標準。我不得不說,考研很大程度上遵循的是世俗的標準——上重點高校。決定考研,是剛上大學時就有的想法,當年高考,自己心里想怎么說也應該上個“211”高校,但高考結果決定話語權,我無法為自己自辯。
一.不要懷疑自己
我考研選擇“211”和“985”高校湖南大學,是希望突破瓶頸,用考研的成功進一步增強自己的自信,俗一點的說法是“挑戰自我”。一位網友說,考研是自信心的一道坎,他妹妹已經是第三次參加考研,他最希望的是她能夠邁過去,因為邁過去才能從不自信的陰影中走出來,否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懷疑自己。
其實,經過四年大學生活和對工作、求職的了解,對“重點高校”的情節有所下降。我也曾參加了學校的保送,但遺憾出局。四年的大學經歷表明:重點與非重點并非關鍵,關鍵在于自己在大學的努力、積累和自信。在國內高校中,除了北大、清華外等少數幾所大學外(因為一些國際咨詢公司和跨國企業只在這些學校招人),其它眾多一本和較好的二本在競爭力和薪酬上起點一樣,關鍵是你能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所以,考研不是為了逃避就業,也逃避不了就業。考研學生中不缺乏專業功底扎實和實踐能力特別強的人,他們完全能找到好工作,他們選擇考研,也許是為了曾經很世俗的夢想,或為了爭取更高的平臺,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二.學校與專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高考時絕大多數同學都喜歡選擇外省的高校,喜歡走出去看看,我所就讀的大學在湖北,出省后,我才發現自己對湖南了解得不太多,包括偉人逸事,湖湘文化,因而產生了回省讀書的想法,此其一。其二,積累省內人脈,作為學習工商管理的人,眾多企業家的事例告訴我,一個人所能整合資源的多少決定你日后的發展,熟悉地域內的資源更容易調動,日后可能更多的生活在這一圈子里。其三,父母年齡大了,希望能夠縮小心理上和實際的距離,有更多的交流。其四,湖南是我的“大本營”,有老同學、熟人、輔導老師,資料復試信息等都不是問題。其五,聽咨詢師說,“985”高校中湖南大學最容易考,沒有心理上的畏懼,沒錯,就是這樣的。
關于專業選擇,我本科第一專業是工商管理,第二專業是法學,前者是為了實現個人財富的增長(當時工商管理很熱),后者是為了實現社會財富的增長,法學學科特別是《法理學》、《憲法學》中強調公平、正義、價值、秩序、控權,兩者結合才能實現社會和諧。我大三下學期開始準備考研,剛開始選擇的是企業管理,看了一個半月的英語詞匯,其間還有本專業的專業課6門,法學專業課3門(周末上)要上課,未曾逃課。我的看法是考研不是借口,不能把考研作為逃課、抄作業、不參加班會、集體活動、別人應當體諒你的理由,考研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6月至7月10日,期末備考與夏季學期專業實驗,考研幾乎中斷;7月10日至7月30日,雙學位5門課上課,未逃課,周日與每天早晨復習。8月,我預感時間不夠,數學太耗時,滋生了換專業的想法,因為在數學備考時居然出現看不懂的情況,這是高考時未曾出現過的。我不得不做出一個痛苦的決策,放棄數學。之所以痛苦,一是碰到困難就放棄,不是我的風格,我覺得不夠光彩;二是管理學是我感興趣的專業;三是對數學有一種割舍不斷的感情,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想起教我數學的一些恩師,覺得自己有愧于他們。況且與周圍人比,自感數學比他們都要好。
經過一番認真的思考,我選擇了新聞傳播學媒介經營管理方向,以下是我在復試時對自己為什么跨專業的回答:一是媒介經營管理方向,與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結合緊密,有學科背景優勢,我在看一些媒介經營管理的教材時,教材中都說在媒介集團化、產業化的背景下缺乏有新聞傳播背景,既懂經營管理又有法律專業背景的人才,我學過管理學、法學,選擇新聞傳播學,有自己的優勢;二是本科階段我曾經擔任過一份報紙編輯部的部長,有一定的寫作基礎和實戰經驗;三是營銷即傳播(我本科的方向是市場營銷方向),一個好的營銷人應當對傳播策略、媒介等有足夠的了解。我自認為這還是個適合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