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東南大學熱心老師寫給跨考學生的信及他考研十周年紀

        發布時間:2017-09-11 編輯:Misrong

          XX同學:

          你好。關于你的顧慮我很了解,我就單刀直入吧:

          我覺得XX系跨專業考土木并不是不可能的,關鍵在于你的決心,以前我見過計算機系跨專業考土木的,也見過土木跨專業考計算機的,說實話畢竟大學學的本科專業知識都不深,而考試又是主干的那2~3門課,如果你進入了復試,我覺得你的XX專業背景反而不一定是弱點,而有可能是一些做理論的老師比較喜歡的,因為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做工程實踐的,你較強的數學功底和編程能力可能會引起一些老師的興趣。

          你擔心的專業課我覺得問題不是很大:首先初試的時候數學、英語、政治,專業課就是結構力學(I和II),結構力學你聽過應該有感覺,并不是特別難理解,關鍵在于多做習題掌握靈活的解題方法;進入到復試后,如果考土木工程專業,專業課主要是建筑結構設計(但要有工程結構設計原理作為基礎),而且初試完到復試完有近3個月的準備時間,應該是足夠的。另外,這個學期應該有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或建筑結構設計的課,你可查一下土木系的開課。其實很多土木專業本科生上完結構力學、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和建筑結構設計也都是稀里糊涂的,他們還是主要靠考試前的復習。

          所以我覺得成功的機會并不是說很小,主要有兩點:

          (1) 破釜沉舟的決心。如果你覺得你確實非常不喜歡現在的專業,確實很向往土木,那就為了自己發自內心的夢想放手一搏。這半年不要讓任何外界因素影響你,不要一心兩用,又想考研又擔心工作不好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退一萬步講,萬一沒考上又怎么樣呢,就是工作晚找一些,我們土木專業很多學生也會遇到這樣的困惑,但只要一心一意堅持到最后的基本上都能考上。所以決心是第一位的,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我建議你要斟酌一下。

          (2) 好的復習計劃。這取決于你數、英、政和結構力學課的基礎。這個學期邊復習考研,邊旁聽結構力學II(不過上課進度比較慢,你要超前看書,主要就是矩陣位移法和結構動力學),另外再有空的時候去旁聽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或建筑結構設計(課后不要花什么時間,了解為主);等到初試考完后,只要感覺不是太差(一般沒有拖后腿的,基本都能進復試線),就從1月份開始馬上集中準備建筑結構設計(這樣有近3個月的時間準備),很多土木專業的考生都是等初試成績出來后再開始準備復試課的,所以這樣你能贏得比他們更多的復試準備時間。

          (3) 200%的努力。如果前兩項都做到了的話,剩下的就是努力了,肯定你會承受比土木專業考生更大的壓力,但更大的壓力只要處理得好,往往能夠轉化為更大的努力,老話講:事在人為;有志者事竟成。不要太顧慮自己的專業背景,只要你能進入復試,我會依據你的初試分數推薦導師的,只要復試不考得太低,一般都不會刷掉的,所以你的目標就是這半年將初試分數盡可能考高,有一個好的基礎。

          希望我的分析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總結而言:決心+計劃+努力,如果你能做到這三項,我覺得是可以去追求你的夢想,畢竟工作以后再想回過頭來換專業就更不可能了。

          考研十周年紀——曾經考研的一些體會

          十年前的現在,我也正如現在許多考研學子一樣,在知道初試成績后,焦急地聯系導師和等待著復試,不過那時候的復試不像現在這么復雜,沒有筆試,沒有聽力考試,只有面試,所以基本上就是看初試成績和你所聯系的導師是否同意接收你了。那一年我們的分數也像今年一樣,比較高,當時初試需要考5門,數學、英語、政治、結構力學、混凝土,單科總分100。那一年我考的總分好像是417分,在學院考研的里面排第三,各科成績為:數學100分、英語78分、政治77分、結構力學76分、混凝土86分。最為值得驕傲的自然是數學,不過那一年確實很容易,90分以上的一大把,而我也是幸運地在交卷前發現了一個計算錯誤及時地修改了過來。最為羞愧的則是結構力學,其實那一年的結構力學并不難,而且當時也覺得自己復習的不錯,但考試時發揮實在欠佳,在一堆計算面簽迷失了方向,但諷刺的是我畢業留校后卻承擔了結構力學課的教學,或許是上天給我一個還債的機會�,F在回想起來當時將近半年的復習經歷,仍然印象深刻,在此也簡單總結一下吧:

          (1) “堅定不移”的決心。這個應該是對考研能否取得好成績最為重要的因素了。記得當時我也有去爭取保研的機會,但自己在5月份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考外校,所以也沒有在保研方面做任何嘗試和努力。至于為什么選擇東南,受當時的環境和各種特殊因素影響,在此就不贅述了。在考研的過程中,你身邊會有不少同學或被游戲所惑,或突然夕陽戀,或看到招聘會就管不住自己的雙腳,總之,決心被這些外界的因素逐漸吞噬,伊始高漲的熱情逐漸消沉直至最終徹底放棄,當然這背后更為本質的原因還是在于決心不夠。所幸的是,我在考研的過程中沒有打過一次游戲,沒有去過一次招聘會,因為,我覺得那不是我在這段時間想要和應當做的事情,既然選擇了,就應當全身心拼搏,不要給自己留有遺憾。

          (2) “不顧后果”的信心。不少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去考慮后果,有些時候這種謹慎是可取的,但對于考研,則必須要有不顧后果的信心,既不考慮成功了如何,也不考慮了失敗了如何,而是將考研的過程作為當下必須走完的一條路,雖然路的另一頭也是未知,但要有信心自己走過之后不會后悔,只有這樣,你才會全身心毫無顧忌地投入到這個過程�,F在回想起那時的我,也聽到很多同學關于跨校考研比較難的議論,尤其同宿舍的一個同學在填志愿的時候放棄了原來想考的同濟而保守地選擇了本校,但這些對我都未產生絲毫影響,因為當時的我根本沒有去想萬一我沒考上會怎么樣,是繼續考一年還是找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我是在逃避,但此時不逃避,你又能做什么呢,因為在沒有發生之前,所有的后果都是可能,而所有可能的后果也最終可能根本不會發生。

          (3) “快樂考研”的開心。很多人提到考研都會認為是一種苦行僧式的修行,吃不好,睡不香,像一匹在凜冽的寒風中前進的獨狼,何其痛苦。但其實,現在回想起來,考研的那段時間是非�?鞓返�。首先,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人生最后一次單純地全身心投入地做一件事情,單純而充實,相對于前幾年渾噩的大學生活來講,是一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所以當我考完研時,我突然第一次有了這樣一種想法,覺得今后再大的困難我都可以克服;其次,我的考研過程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有四個朝夕相處的同學陪伴(皆為男生),組成了一個考研小分隊。我們相互監督,誰睡懶覺不去就罰錢請吃飯;我們輪班占座,進入到11月份以后,每天需要一個人在5點鐘起來去占那個有雙層璃的教室;我們交流心得,自習時的間隙在教室外一起討論政治,為自己的立場和觀點而爭論不休;我們共享情報,每個人報一個不同的政治沖刺班,然后將搜集到的信息一起彼此分享討論。尤其,當時的我與家里存在一些矛盾而面臨著經濟封鎖,與我一起考研的胖子是我的經濟資助者,他總是帶一本小黃本,然后每次我刷他的卡吃完飯后,他就在小黃本上記賬。如果我幫助他解決了復習過程中的難題,他會時不時地表示一下慷慨,免費請我吃一小盆骨頭湯。到最后考研結束時,他足足按了10分鐘計算器才將我需要還給他的賬算清�,F在想來,那段考研的經歷雖然有些艱辛,但摯友的情誼讓我感受到了溫馨,至今仍然難以忘記。

          (4) “拔高拉低”的均衡。當你開始準備考研時,你要對自己各門課程的基礎進行分析,總的原則是“狠抓兩頭,穩促中間”,兩頭即是指你最強的一門和最弱的一門。從我的角度而言,我覺得這兩門應該是最先應該開始并且同時復習的(最好從7月分開始),強的一門力爭拿高分,弱的一門則避免拖后腿,從而能夠實現“拔高拉低”的思想,使你的最終成績最大化。我當時最先開始復習的是數學和政治,我開始復習政治的時候屢受打擊,但馬上又能從復習數學中找到信心。有意思的是當我第二遍看政治時,我突然覺得自己似乎開了竅一般,對于曾經厭惡的馬哲、馬經、鄧理、毛思有了頓悟,然后各種生澀的概念、枯燥的論述都變得生動起來,所以等到9月份時,我已經看完了兩遍數學和政治,然后從9月下旬開始,著手復習兩門專業課結構力學和混凝土。英語并沒有特別的花很多時間復習,就是作為每天復習的調劑,每天早上背背單詞,晚上看看閱讀,然后9月份以后開始背一背萬能作文,一直到最后考試之前,我一套英語真題模擬卷也沒做過,因為我覺得英語這個東西做多了并不一定是好事,關鍵是要保持比較流暢的語感和比較快捷的閱讀速度。

          (5)“穩中求快”的速度。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復習和解題節奏,而我的觀念一直是穩中求快,而且要盡可能快。首先是復習,我始終認為看兩遍書絕對比看一遍書效果好,看三遍書絕對比看兩遍書理解透徹,所以古人所說的“讀書破萬卷”和“溫故而知新”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不喜歡第一遍就細嚼慢咽地復習,將每門課程的細枝末節都照顧到,那樣很可能會撿芝麻丟西瓜。所以我在制定復習規劃時,就是將每一門課的每一輪復習時間都壓縮的很緊湊,而且強制必須要在這一輪復習周期內達到預期目標,也許這一輪會有些問題,但只要標注出來,等到下一輪復習時再重點解決即可。其次是做題,我沒門課程都給自己提出要有做兩遍的時間,所以我的英語閱讀做完一遍后又重新回過頭去做了一遍,我的數學也是在做完后每道題都重新計算檢查了一遍,包括政治、混凝土,唯一例外的是結構力學,因為我在最后一道題目上怎么算都算不對,不過其他幾道題目我都檢查了。不過,也許我這種求快的習慣源于對自己細心程度的不自信,每個人還是應該按照自己習慣的節奏復習和解題。

          (6) “極度亢奮”的考試狀態。說實話,考研那幾天我的大腦皮層基本上沒有休息,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亢奮,也許是因為那半年中往里面裝的東西太多了,終于遇到了泄洪口,所以源源不停地往外泄,止也止不住。印象很深刻的是考完數學那天晚上,一夜未眠,在腦子里將數學卷子從頭到尾又做了一遍,然后得到結論:好像沒有一道題目做錯了,結果真的如愿。考試完后,這種亢奮的狀態還沒結束,直至考完后連續兩天將那一年風靡一時的《流星花園》看完,然后倒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然后逐漸恢復常態。所以,我覺得考試那會只要不是因為緊張的失眠,未必是壞事,反而表明你的大腦異�;钴S,當然,身體上要跟得上,所以雖然考研的那半年我不打游戲不看碟,但籃球還是必打的,武裝思想的同時還需要強健體魄,否則光有腦力沒有體力也是空談。

          在考研那年的暑假之前,TVB的《創世紀》風靡我們整棟宿舍,這部片子我覺得是土木人非常值得一看的一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電視劇,當然,劇集也很長,108集,是需要一些腦力和體力的。在看完這部片子后,你會有一種強烈的開創自己未來的雄心壯志,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是當時我們所有看完這部電視劇的同學的共同感受。既然決定了,就無怨無悔地走下去,無論是否考研。

          今天晚上與朋友相聚后借酒助興,匆忙而做,聊發感慨吧。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您還可以登陸:/kaoyan/news/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XX同學:

                你好。關于你的顧慮我很了解,我就單刀直入吧:

                我覺得XX系跨專業考土木并不是不可能的,關鍵在于你的決心,以前我見過計算機系跨專業考土木的,也見過土木跨專業考計算機的,說實話畢竟大學學的本科專業知識都不深,而考試又是主干的那2~3門課,如果你進入了復試,我覺得你的XX專業背景反而不一定是弱點,而有可能是一些做理論的老師比較喜歡的,因為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做工程實踐的,你較強的數學功底和編程能力可能會引起一些老師的興趣。

                你擔心的專業課我覺得問題不是很大:首先初試的時候數學、英語、政治,專業課就是結構力學(I和II),結構力學你聽過應該有感覺,并不是特別難理解,關鍵在于多做習題掌握靈活的解題方法;進入到復試后,如果考土木工程專業,專業課主要是建筑結構設計(但要有工程結構設計原理作為基礎),而且初試完到復試完有近3個月的準備時間,應該是足夠的。另外,這個學期應該有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或建筑結構設計的課,你可查一下土木系的開課。其實很多土木專業本科生上完結構力學、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和建筑結構設計也都是稀里糊涂的,他們還是主要靠考試前的復習。

                所以我覺得成功的機會并不是說很小,主要有兩點:

                (1) 破釜沉舟的決心。如果你覺得你確實非常不喜歡現在的專業,確實很向往土木,那就為了自己發自內心的夢想放手一搏。這半年不要讓任何外界因素影響你,不要一心兩用,又想考研又擔心工作不好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退一萬步講,萬一沒考上又怎么樣呢,就是工作晚找一些,我們土木專業很多學生也會遇到這樣的困惑,但只要一心一意堅持到最后的基本上都能考上。所以決心是第一位的,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我建議你要斟酌一下。

                (2) 好的復習計劃。這取決于你數、英、政和結構力學課的基礎。這個學期邊復習考研,邊旁聽結構力學II(不過上課進度比較慢,你要超前看書,主要就是矩陣位移法和結構動力學),另外再有空的時候去旁聽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或建筑結構設計(課后不要花什么時間,了解為主);等到初試考完后,只要感覺不是太差(一般沒有拖后腿的,基本都能進復試線),就從1月份開始馬上集中準備建筑結構設計(這樣有近3個月的時間準備),很多土木專業的考生都是等初試成績出來后再開始準備復試課的,所以這樣你能贏得比他們更多的復試準備時間。

                (3) 200%的努力。如果前兩項都做到了的話,剩下的就是努力了,肯定你會承受比土木專業考生更大的壓力,但更大的壓力只要處理得好,往往能夠轉化為更大的努力,老話講:事在人為;有志者事竟成。不要太顧慮自己的專業背景,只要你能進入復試,我會依據你的初試分數推薦導師的,只要復試不考得太低,一般都不會刷掉的,所以你的目標就是這半年將初試分數盡可能考高,有一個好的基礎。

                希望我的分析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總結而言:決心+計劃+努力,如果你能做到這三項,我覺得是可以去追求你的夢想,畢竟工作以后再想回過頭來換專業就更不可能了。

                考研十周年紀——曾經考研的一些體會

                十年前的現在,我也正如現在許多考研學子一樣,在知道初試成績后,焦急地聯系導師和等待著復試,不過那時候的復試不像現在這么復雜,沒有筆試,沒有聽力考試,只有面試,所以基本上就是看初試成績和你所聯系的導師是否同意接收你了。那一年我們的分數也像今年一樣,比較高,當時初試需要考5門,數學、英語、政治、結構力學、混凝土,單科總分100。那一年我考的總分好像是417分,在學院考研的里面排第三,各科成績為:數學100分、英語78分、政治77分、結構力學76分、混凝土86分。最為值得驕傲的自然是數學,不過那一年確實很容易,90分以上的一大把,而我也是幸運地在交卷前發現了一個計算錯誤及時地修改了過來。最為羞愧的則是結構力學,其實那一年的結構力學并不難,而且當時也覺得自己復習的不錯,但考試時發揮實在欠佳,在一堆計算面簽迷失了方向,但諷刺的是我畢業留校后卻承擔了結構力學課的教學,或許是上天給我一個還債的機會�,F在回想起來當時將近半年的復習經歷,仍然印象深刻,在此也簡單總結一下吧:

                (1) “堅定不移”的決心。這個應該是對考研能否取得好成績最為重要的因素了。記得當時我也有去爭取保研的機會,但自己在5月份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考外校,所以也沒有在保研方面做任何嘗試和努力。至于為什么選擇東南,受當時的環境和各種特殊因素影響,在此就不贅述了。在考研的過程中,你身邊會有不少同學或被游戲所惑,或突然夕陽戀,或看到招聘會就管不住自己的雙腳,總之,決心被這些外界的因素逐漸吞噬,伊始高漲的熱情逐漸消沉直至最終徹底放棄,當然這背后更為本質的原因還是在于決心不夠。所幸的是,我在考研的過程中沒有打過一次游戲,沒有去過一次招聘會,因為,我覺得那不是我在這段時間想要和應當做的事情,既然選擇了,就應當全身心拼搏,不要給自己留有遺憾。

                (2) “不顧后果”的信心。不少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去考慮后果,有些時候這種謹慎是可取的,但對于考研,則必須要有不顧后果的信心,既不考慮成功了如何,也不考慮了失敗了如何,而是將考研的過程作為當下必須走完的一條路,雖然路的另一頭也是未知,但要有信心自己走過之后不會后悔,只有這樣,你才會全身心毫無顧忌地投入到這個過程�,F在回想起那時的我,也聽到很多同學關于跨校考研比較難的議論,尤其同宿舍的一個同學在填志愿的時候放棄了原來想考的同濟而保守地選擇了本校,但這些對我都未產生絲毫影響,因為當時的我根本沒有去想萬一我沒考上會怎么樣,是繼續考一年還是找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我是在逃避,但此時不逃避,你又能做什么呢,因為在沒有發生之前,所有的后果都是可能,而所有可能的后果也最終可能根本不會發生。

                (3) “快樂考研”的開心。很多人提到考研都會認為是一種苦行僧式的修行,吃不好,睡不香,像一匹在凜冽的寒風中前進的獨狼,何其痛苦。但其實,現在回想起來,考研的那段時間是非�?鞓返�。首先,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人生最后一次單純地全身心投入地做一件事情,單純而充實,相對于前幾年渾噩的大學生活來講,是一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所以當我考完研時,我突然第一次有了這樣一種想法,覺得今后再大的困難我都可以克服;其次,我的考研過程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有四個朝夕相處的同學陪伴(皆為男生),組成了一個考研小分隊。我們相互監督,誰睡懶覺不去就罰錢請吃飯;我們輪班占座,進入到11月份以后,每天需要一個人在5點鐘起來去占那個有雙層璃的教室;我們交流心得,自習時的間隙在教室外一起討論政治,為自己的立場和觀點而爭論不休;我們共享情報,每個人報一個不同的政治沖刺班,然后將搜集到的信息一起彼此分享討論。尤其,當時的我與家里存在一些矛盾而面臨著經濟封鎖,與我一起考研的胖子是我的經濟資助者,他總是帶一本小黃本,然后每次我刷他的卡吃完飯后,他就在小黃本上記賬。如果我幫助他解決了復習過程中的難題,他會時不時地表示一下慷慨,免費請我吃一小盆骨頭湯。到最后考研結束時,他足足按了10分鐘計算器才將我需要還給他的賬算清�,F在想來,那段考研的經歷雖然有些艱辛,但摯友的情誼讓我感受到了溫馨,至今仍然難以忘記。

                (4) “拔高拉低”的均衡。當你開始準備考研時,你要對自己各門課程的基礎進行分析,總的原則是“狠抓兩頭,穩促中間”,兩頭即是指你最強的一門和最弱的一門。從我的角度而言,我覺得這兩門應該是最先應該開始并且同時復習的(最好從7月分開始),強的一門力爭拿高分,弱的一門則避免拖后腿,從而能夠實現“拔高拉低”的思想,使你的最終成績最大化。我當時最先開始復習的是數學和政治,我開始復習政治的時候屢受打擊,但馬上又能從復習數學中找到信心。有意思的是當我第二遍看政治時,我突然覺得自己似乎開了竅一般,對于曾經厭惡的馬哲、馬經、鄧理、毛思有了頓悟,然后各種生澀的概念、枯燥的論述都變得生動起來,所以等到9月份時,我已經看完了兩遍數學和政治,然后從9月下旬開始,著手復習兩門專業課結構力學和混凝土。英語并沒有特別的花很多時間復習,就是作為每天復習的調劑,每天早上背背單詞,晚上看看閱讀,然后9月份以后開始背一背萬能作文,一直到最后考試之前,我一套英語真題模擬卷也沒做過,因為我覺得英語這個東西做多了并不一定是好事,關鍵是要保持比較流暢的語感和比較快捷的閱讀速度。

                (5)“穩中求快”的速度。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復習和解題節奏,而我的觀念一直是穩中求快,而且要盡可能快。首先是復習,我始終認為看兩遍書絕對比看一遍書效果好,看三遍書絕對比看兩遍書理解透徹,所以古人所說的“讀書破萬卷”和“溫故而知新”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不喜歡第一遍就細嚼慢咽地復習,將每門課程的細枝末節都照顧到,那樣很可能會撿芝麻丟西瓜。所以我在制定復習規劃時,就是將每一門課的每一輪復習時間都壓縮的很緊湊,而且強制必須要在這一輪復習周期內達到預期目標,也許這一輪會有些問題,但只要標注出來,等到下一輪復習時再重點解決即可。其次是做題,我沒門課程都給自己提出要有做兩遍的時間,所以我的英語閱讀做完一遍后又重新回過頭去做了一遍,我的數學也是在做完后每道題都重新計算檢查了一遍,包括政治、混凝土,唯一例外的是結構力學,因為我在最后一道題目上怎么算都算不對,不過其他幾道題目我都檢查了。不過,也許我這種求快的習慣源于對自己細心程度的不自信,每個人還是應該按照自己習慣的節奏復習和解題。

                (6) “極度亢奮”的考試狀態。說實話,考研那幾天我的大腦皮層基本上沒有休息,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亢奮,也許是因為那半年中往里面裝的東西太多了,終于遇到了泄洪口,所以源源不停地往外泄,止也止不住。印象很深刻的是考完數學那天晚上,一夜未眠,在腦子里將數學卷子從頭到尾又做了一遍,然后得到結論:好像沒有一道題目做錯了,結果真的如愿。考試完后,這種亢奮的狀態還沒結束,直至考完后連續兩天將那一年風靡一時的《流星花園》看完,然后倒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然后逐漸恢復常態。所以,我覺得考試那會只要不是因為緊張的失眠,未必是壞事,反而表明你的大腦異�;钴S,當然,身體上要跟得上,所以雖然考研的那半年我不打游戲不看碟,但籃球還是必打的,武裝思想的同時還需要強健體魄,否則光有腦力沒有體力也是空談。

                在考研那年的暑假之前,TVB的《創世紀》風靡我們整棟宿舍,這部片子我覺得是土木人非常值得一看的一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電視劇,當然,劇集也很長,108集,是需要一些腦力和體力的。在看完這部片子后,你會有一種強烈的開創自己未來的雄心壯志,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是當時我們所有看完這部電視劇的同學的共同感受。既然決定了,就無怨無悔地走下去,無論是否考研。

                今天晚上與朋友相聚后借酒助興,匆忙而做,聊發感慨吧。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您還可以登陸:/kaoya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