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考研頻道
4月20日下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郭新立、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王延覺、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張東剛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郭新立表示,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改革,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根本前提和保證。
郭新立介紹,研究生培養機制重點改革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結構調整。研究生教育的系統質量主要體現在規模及其分布、學科類型結構域社會需求的匹配程度,為了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研究省教育的規模、學科、類型、布局等要素之間以及要素內部需要建立良性的調節機制,工作重心在于合理確定發展規模、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具體表現在:合理確定學術、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完善適應多樣化需求的分類培養體系,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形成支撐發展需求、符合學科規律的學科結構,形成區域特色突出、協調發展的布局。
第二,模式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是提高質量的關鍵,改革現行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建立現代研究生培養制度,要遵循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和規律,圍繞提高科研與創新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更加科學地設定培養目標、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形成貫穿培養全過程的質量保證制度,增強培養過程的開放性、國際性。主要從以下方面予以推進:著重提高學術學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行業、企業的結合,完善以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加強研究生教學改革與學習管理,推動高校與科研機構的聯合培養,深化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注重研究生創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
第三,創新制度。結構調整和模式創新需要來自體制與制度的激勵、引導和調節,其核心是處于培養單位自主權中心的學科設置權、學位授予權、招生考試權、質量評價權等權利的配置,以及規范和保證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治理結構和法規政策體系,要在明晰與規范權力邊界、充分發揮市場和產業作用、健全單位自主、自律與制衡的機制方面實現突破和創新。主要包括:形成有利于提高質量和學科發展的學科設置機制;規范和完善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需求、突出學科條件和發展潛力的學位授權制度;完善突出對學術水平、科研創新能力考察的招生考試制度;建立適應需要、立足學科的質量框架體系以及分類引導、多元監控的質量監督制度,推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修訂為核心的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
第四,支持保障。研究生教育經費投入及其政策、學科與培養基地的建設以及研究生教育管理等因素,支撐并影響著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和質量的提高。培養機制改革順利進行,離不開持續有力的支持保障。主要工作包括:加大研究生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健全研究生獎助政策和資助體系;加強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加快政府管理方式和培養單位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
應屆畢業生考研頻道
本文源自應屆畢業生考研網: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