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教育部在回應中肯定了“985工程”“211工程”取得的成績,但也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及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對高水平大學建設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詳細內容,供大家閱讀查看。
“985”“211”或將成歷史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語委關于宣布失效一批規范性文件的通知》,《通知》特別指出,已失效的規范性文件不再作為行政管理的依據。其中,包括2004年發布的《關于繼續實施“985工程”建設項目的意見》、2009年印發的《關于印發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設規劃的通知》等均在廢止文件之列。
“985”“211”將成歷史?據媒體報道,27日,教育部在回應中肯定了“985工程”“211工程”取得的成績,但也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及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對高水平大學建設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教育部稱,中央對新時期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做出新部署,將“985工程”、“211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特色重點學科建設”等重點建設項目,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顯然,中國高等教育將進入“雙一流”建設時代。早在去年1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到要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以后每五年一個周期,2016年開始新一輪建設。
《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985”“211”的歷史沿革
或將成為過去式的“985”“211”,又有多久的歷史?記者注意到,早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就推出“985工程”、“211工程”,以此加快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
1998年,教育部決定在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重點支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分高等學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簡稱“985”工程。截止到2011年,全國共有39所高校入圍“985”工程。該工程五年一期,目前已經施行了三期。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這是我國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而實施的一項跨世紀的戰略工程。“211工程”自“九五”期間立項建設,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資金180億元,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全國共有112所高校入圍。
簡單說,凡是入選 “211”、“985”工程的高校都是非常優秀的學校。這些院校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大都列入提前批次和本科一批重點。有業內人士表示,“211工程”是國家“重點”建設院校,“985工程”院校則是“重中之重”。
“存廢爭議”由來已久:被指身份固化、資源不均
近年來,“985”“211”的存廢問題一直備受輿論關注,并持續引發社會熱議。
有觀點分析,之所以是否廢除“985”、“211”工程會成為輿論焦點,是因為將高校分“三六九等”帶來的不公平:一方面,“985”和“211”是國家要重點扶持的高等院校,會得到更多的資金和科研項目的支持;另一方面,就業市場上經?梢“985、211高校畢業生優先”的字樣,很多人認為這種“名校”論調是一種“歧視”。
據媒體2014年11月報道,有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7月,占本科數量14.3%的“211”“985”高校拿走了全國七成政府科研經費,其中,2009年至2013年間,“985”拿走1394.94億元,占總經費52.7%;“211”拿走510.66億元,占總經費的19.3%,其他高校僅占28%。
記者注意到,因面臨著身份固化、高校資源不均等問題,“985”“211”的存廢爭議由來已久。
早在2014年,當年4月,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在學?萍脊ぷ鲿h上稱,“因為現在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按幾個要素綜合考慮給學校分配績效,其中一個就是學校進入ESI(也就是世界公認的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前1%的學科數。”該發言經媒體報道后,便引發了全民關于“985、211工程是否要廢除”的熱烈討論。
此后,關于“985”“211”的存廢爭議仍時常出現。2014年11月,一則“國家已低調廢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國大學格局面臨重新洗牌”的傳聞在網上持續發酵。當時,教育部迅速通過其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公開回應,稱不存在廢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況,但關于“985”“211”高校存在價值,關于教育資源失衡、大學等級森嚴、利益固化等弊端卻再度成為熱議焦點! “985”“211”成過去式 透露哪些信息?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分析,“985”“211”在過去發揮了一定的歷史作用,但由于高校認定具有“終身制”,影響了一些高校辦學的積極性,也損傷了的教育公平和效率。
類似的觀點也出現在去年11月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中,此前,《方案》明確指出,以前的重點建設方案存在身份固化、競爭缺失、重復交叉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強資源整合,創新實施方式。
儲朝暉也表示,當前,教育部門推行創建“雙一流”,此機制更加開放靈活,它意味著,將來有更多的高校可能加入到“雙一流”的建設隊伍中,甚至一些普通學校的學科也有可能入圍國家“一流學科”建設中。
山東一所高校校長向中新網記者表示,“985”“211”將成歷史,其反映出了對教育公平的追求,將破除固化的高校身份認定。“過去,教育部門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先對高校進行身份認證,并以此將資源進行關聯,實際上,就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平性。”
不過,這位校長也認同,國家通過“985”“211”工程建設,確實也發展出了幾所極具競爭力的高校,歷史貢獻不能否定。
國家推進“雙一流” 高校如何練好“內功”?
“985”“211”或將成過去式,下一步,如何推進“雙一流”建設無疑成焦點。在今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長袁貴仁曾提出,多部門聯合出臺政策措施,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加強中外合作辦學,新批準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支持有條件的大學走出國門與國外高水平大學聯合辦學。
此外,近期,有媒體報道,一位教育部官員表示,“雙一流”建設的評審標準和資金分布都會有新的機制,不會像以前一樣向確定的一所高校撥款。“會更注重學科建設,同時在遴選上,會有滾動淘汰的機制加入。”該人士還表示,新建設方案會給一些之前沒入圍“985”和“211”的學校一些機會。此外,以前入選的高校,并不一定會被確定為“雙一流”。
“未來高校將迎來更多的競爭,各高校修煉好內功勢在必行。”儲朝暉指出,在國家推動“雙一流”建設的同時,學校也應該加強內部建設。其中,最主要的是,高校應該找好自己的定位,結合自身條件,利用自身資源,發展出有特色的專業。
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顧明遠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分析,國家推進“雙一流”建設,將提升許多高校的積極性,會鼓勵更多的高校推動學科建設,完善大學整體規劃。此外,一些普通高校也有可能受惠于此項目,獲取更多的教育資金,從而推動學校整體發展。
在顧明遠看來,各所高校未來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這有利于推進各高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整體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高校間惡性競爭的可能性,對此,高校應該要注重良性競爭,協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