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以扎實的人才培養助推大學生就業創業,學生就業質量得到提升,創新創業人數不斷增加,創新創業氛圍日漸濃厚。下面是小編為各位考生收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閱讀了解。
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就業創業工作制度體系
一是健全組織機構。學校成立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統籌全校就業工作;成立創業學院,設立院務委員會,共同推進創新創業;建立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特色基地,組建多個創新創業社團,通過“第二課堂”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二是完善工作體系。學校落實就業創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校院兩級領導體制,書記、校長擔任學校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院系主要領導直接負責本單位就業創業工作,形成了關心、支持和幫助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良好氛圍。
重視培養質量,不斷完善就業創業能力培養體系
一是著力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功底、寬廣的學術視野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的培養方案中強化了通識教育,要求本科生學習一定數量其他學科學分的基礎通識課程;鼓勵在校生開展科研立項,每年資助1000個左右大學生科研項目;與海外高校交換本科生,實行國內外高校學分互認制度;全面推行“燭光導 航”工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鼓勵本科生參與創新訓練。二是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加強實踐育人環節。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組織編寫實踐育人教程,將實踐教學納入本科專業的教學大綱,并在全國建立332個教學實踐實習基地;與有關單位共建7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合作開展實踐育人活動;規定本科生、研究生在校期間參加社會實踐分別不得少于4周和2周。三是建立完備的質量監控體系和信息反饋機制。建立質量評估機構和教學督導團,定期發布人才培養質量報告;建立就業信息共享機制,打造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職能部門、培養單位、用人單位和學生多方資源共享;組織編寫和發布《就業白皮書》和《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委托第三方對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深入調查;建立就業創業狀況與招生計劃分配、業績考核、經費撥款聯動機制。
強化激勵引導,不斷完善就業創業服務支撐體系
一是完善就業創業平臺。學校積極與政府、企業建立聯動互補機制,簽訂校地、校企合作協議450余份,與武漢、中山、黃岡等多個地方政府和332家知名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共建100余個掛職鍛煉基地、就業實習基地、社會實踐基地。二是改善就業創業條件。學校每年投入200萬用于就業服務工作;投入50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學生開展自主研究課題、學科競賽、科研訓練等創新實踐;投入70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研究生開展科研創新和創業實踐;投入2800萬元新建6200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心;設立珞珈創新天使基金,支持在校大學生和年輕校友開展創業實踐;建立健全校內外對接的孵化體系,從校內實踐中心、創業團隊孵化器到珞珈創意產業園、大學科技園,形成了完整的創新創業扶持鏈條,從場地、資金、政策、培訓等多方面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