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3個月了,陳瀟的學習狀態卻比在校時好了很多。
這間20來平方米的長方形自習室里,擺著9張木制課桌,每張桌子能坐兩人。其中一張的邊角上,貼著“陳瀟”兩個字。
陳瀟,河南某高校2014屆本科畢業生,如今是這間自習室里“最貴”的學員,學費25萬元。班上其他10余名同學,學費也在20萬元上下。這間自習室是考研培訓機構宣傳為“保錄班”的教室。
多家承諾保錄的考研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學費之所以達20萬元,原因之一是能夠進行系統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復試會牽扯到對院校相應的公關”。
保錄承諾的背后,是龐大的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1994年,10萬人左右;2014年,172萬人。這一數據20年間只下跌過兩次,但全國的研招計劃增幅已連續3年放緩。
天價保錄班,在以往眾多媒體報道中,已成眾矢之的。媒體披露,這些保錄班的運作模式普遍是,聲稱擁有獨到的人脈資源,可以接觸到命題教授、面試考官,借此吸引考生并收取高額費用。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以學生身份探訪北京多家培訓機構的保錄班時看到,白與灰的規則交織作用在幾乎每一個學員的身上,他們勤奮,對應試順從,對潛規則默認與期待,對未來迷茫和憧憬……
為了一次性“上研”
陳瀟是一名“二戰者”,本科畢業于河南某民辦大學。2014年,她向北京市海淀區一所985院校發起沖刺,遺憾地倒在了考研的初試線上。
“各種資料跟不上,復習也沒有方法。今年一開始我就想報個補習班。”陳瀟來這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考研機構看了3次。第一次,她一個人;第二次,她和姐夫一起,隨后回家和父母商量。“一開始我想報‘保過’,后來老師跟我說直接報‘保錄’吧。我爸說,你自己決定。”
“保過”、“保錄”,一字之差,價格差幾倍。“保過”指的是經過訓練,保證能通過初試線,收費七八萬元;“保錄”則是保證最終被錄取,收費25萬元。
最后一次,父親陪陳瀟作出了報保錄班的決定。
“覺得挺貴的,人家打的牌子就是高端班,高端不就是砸錢嘛。”陳瀟的家里做點小生意,還有個弟弟在讀中學,其實并非富貴人家。
負責接待咨詢的工作人員馬明,比應屆大學生大10歲左右。她說,報班者要接受一份測試,主要內容是政治或英語,之后轉交給機構的教研老師,以評價學員的基礎。
“有些學生基礎非常好,可能在總定價上會少5000元~1萬元。有的學生特別差,老師覺得需要增加‘一對一’的課時輔導,費用會更高,但幅度估計也就在1萬元以內。”馬明表示,價格是因人而異的。
除此之外,報考的院校、專業也成為定價的關鍵因素:985院校最高,211院校次之,普通院校更低一些。
6月,陳瀟走進了保錄班,這個時間比劉偉晚了4個月。劉偉在今年2月放下學校全部的事情,成為保錄班今年的第一個學員。
“學校有課,同學在畢業實習。我和學校說,我患有很嚴重的病,沒有辦法去那邊實習。”2015年畢業的劉偉用“表演”形容這次撒謊,他從大二起就決定報班考研,“為考研,我愿意付出一切代價”。
記者注意到,的確有一些學員和劉偉一樣是逃離學校來上保錄班。
“學校上一個月還有課,我是上完課才來的,學校沒啥事了。這還得兩邊跑。我感覺自己復習的效率不是很高。”9月底,在母親的陪同下,一名就讀于大連某高校的女生來到保錄班,“考研同學基本沒有在學校學習的”。
另一家考研機構,把保過保錄班開在了北京市昌平區的大學校園。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已招了大約100名學員,編成4個班級。
這家機構的價格便宜許多。高澤是今年3月報名的,目標是河南鄭州的一所大學。他交了6萬元學費,隔壁班年紀最大的學員已經有30歲。
相比其他學員,高澤的社會經歷可能是最豐富的。他原是?粕,后來考上專升本,但大學期間還在社會上工作。今年,高澤本科畢業,作出了辭職考研的決定。
“感覺這社會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工作生活其實挺難的?家粋研究生,對以后發展好。”高澤的家人也鼓勵他考研,“上班挺累的,我基礎比較差,不學考不上”。
這也是大多數人選擇考研的原因。據中國教育在線《2014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統計,在考生報考研究生的各種因素中,以增加就業競爭力為目的考生占比最多,達到39%。
其余幾種常見理由,還有“學術型”,希望走讀碩、讀博的學術路線;也有“延緩型”,暫時不想工作,或是工作后覺得生活不理想,借考研暫避鋒芒。另有同學坦言,考研是為了“去個好點的地方”。
無論考研的原因是什么,所有學員來到保錄班的目標幾乎一致:一次性“上研”。
“你做好自己就行了,后面我們會跟各個院校人為地操作”
“這是個良心活兒。”李靚自稱研究生畢業,在培訓行業工作了將近10年。她說,如果有學員經濟條件不好,她會勸對方別報這種保錄班。
大多數媒體報道都認為,保錄班言過其實,考生要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即使真可以保錄,這樣的班也應該取締,因為其觸碰了公平的底線。
不過,中國青年報記者探訪了北京市啟航、海文、凱程、文碩、跨考等5家考研機構,發現至少在接待咨詢的工作人員口中,保錄班絕非忽悠,而是一條被描述為可通向灰色地帶的神秘通道。
按照他們的說法,灰色地帶主要是在復試過程中產生的。馬明稱,關于復試,機構首先會進行專業輔導,其次“會牽扯到院校的這種相應的公關”。
在馬明遞來的一本小冊子上,標注了機構在復試時會“動用一切關系資源”。
類似的說法也見之于其他幾家機構,有工作人員說:“你做好自己就行了,后面我們會跟各個院校人為地操作,這種互動會比較多一些。”還有工作人員說:“12.5萬元,直接和院校上層溝通,復試的時候走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