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對考研專業了解越多,考研人越易選出適合自己的方向,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將陸續推出2016考研業解析系列,進行基本的專業介紹,探析就業前景與方向,推薦知名院校,介紹相近可調劑專業,并以一所高校為例對課程設置進行說明。這些與考研專業相關的詳盡信息將有助于考研人深入了解專業,預祝大家2016考研金榜題名!本文為大家介紹影視考研專業。
坦白說,我并非一個刻苦用功,勤奮不止的學生,“貪玩”是從小到大所有老師對我的唯一評價。至于夢想與未來,在不同階段總會有不同奇奇怪怪的想法,這讓家長和老師都很擔心。然而,從小到大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對影視的喜好,要么邊寫作業邊看電視,要么把零花錢存下來去買電影票,這一切的一切,促使我高考就想往這方面嘗試,但是終究還是被現實的洪流擊敗。
如果執著于一個事物或是一個領域,人們往往不會輕易放棄。本科選擇了文學專業,到了畢業那年,我義無返顧地選擇報考了電影學專業的研究生?粗笥褌兌歼x擇了對就業有利的專業并為之拼命一搏,我卻繼續看著我的電影以及電影理論的相關書籍,甚至考試前夕,我依舊在看電影。媽媽很生氣的說:“看,看,繼續看!有沒有什么專業是天天看電影的,你倒是很適合去,一定能考上。”借媽媽吉言,我跨專業報考成功。
當然,任何成功都會眷顧有準備的頭腦。雖然我是文科出身,并且對電影有著極大的興趣,但要進入一個領域的研究僅憑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備考期間我對電影學專業進行了系統的了解和研究。電影學研究并不僅僅是看電影那么簡單,而是把電影作為社會文化現象、藝術現象以及大眾傳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學。在中國,電影學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對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圍眾說不一。一般認為電影學是藝術學的一個分支,其范疇包括電影發展過程、電影審美特性、電影創作規律、電影作品分類及其社會作用與美學效應等。
就其產生的歷史和發展流變來看,電影學在國際上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出現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隨著電影藝術日益成熟而逐漸興起。在其發展過程中既與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等產生聯系,又與美學以及藝術學其他分支相互影響。50~60年代以來,隨著跨學科研究的日漸開拓,電影研究與其他學科研究的相互結合更趨密切,出現了一些新的分科,如電影美學、電影哲學、電影詩學、電影心理學、電影社會學和電影符號學等。
經過認真的分析和比較,我最終選擇報考電影理論研究方向。如果想報考電影學的研究生,我的建議是應當結合自身的興趣和強項。如果有較強的哲學美學思辨能力,喜歡較有深度的形而上的理論研究,可以考慮報考電影美學方向;如果有較強的文字功底和創作欲望,可以報考影視劇本創作或影視批評方向;如果本科就是學影視的,那一定有比較好的影視專業功底,可以報考電影史學等專深的方向或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任何方向;如果是跨專業報考也沒關系,可以結合自身本科的優勢與影視專業互補,報考影視交叉專業(比如本科是學管理的,就可以報考影視管理及產業化方向),應該也有很好的發展。總之,電影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進入電影學習的圣殿之后,發現這個專業也沒那么神秘。就像無數文科專業一樣,大量的研讀與習作是必不可少的。電影學的學習與我們廣義理解的電影意義是不同的,讀研期間會開設很多電影學相關的課程。基礎課程是必不可少的:電影美學,中外電影史,電影類型學,影視鑒賞,電影批評學等是必須具備的專業背景知識;實踐性的課程有攝影理論與實踐,劇本創作,影視管理及產業化研究,影視接受心理學等,根據研究方向的不同各有側重;另外,每個學校影視專業都有自己的特色學科,比如我就讀的西北大學位于古城西安,依托自身的地域優勢,開設了西部電影研究課程,重點研究西部電影曾經的輝煌和今后的發展。同時,西安電影制片廠也是張藝謀等我國第一代導演成長的搖籃。最后,公共課的學習也很重要,研究生期間英語的學習除了能為今后就業增加籌碼,更是電影學研究必不可少的輔助性工具。如果你能看懂英文原版電影,將會更直接地體會到影片的獨特魅力;如果你能閱讀國外電影理論著作,將會更深刻地領會大師思想的精髓。
學電影看片是必不可少的積累過程。作為研究典型案例的很多電影是我們很難看懂的,更別說它的可觀賞性,有時我們也會被催眠,但這也恰恰是一個由業余向專業轉變的過程,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你才能蛻變成一個真正的電影人。比如,讀研期間我們經常會跟著導師一起去參與一些課題研究、電影首映禮和學術高峰論壇、劇本研究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們不能再以一個普通觀眾的身份去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必須從更為專業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見解,必須能夠更深入的對課題、項目、影片進行研究。
記得那一年是張藝謀的商業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上映,我們全體同學集體去影院觀摩。盡管這部電影在張藝謀的作品中頗有非議,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非議,就需要從專業的角度去分析了。所以我們集體在影院里整整看了三遍循環場,記錄了影片從情節到鏡頭到對白等各方面的優勢和問題。緊接著,我們就該片的一些問題去電視臺參加了以“中國大片一路走好”為主題的專題討論會,與專家們共同探討中國大片發展未來及方向等問題。那一刻,我才明白學電影不是裝文藝,而是不論影片好壞都能從客觀的角度給出正確的定位和評價,還能夠看到諸多問題的共性和個性,能夠從理論的角度為中國電影事業奉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那一次的研討會后,我發現我去影院看電影的感覺不一樣了,目的不一樣了,狀態更不一樣,當大家一起笑,一起哭的時候我更多的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那種感覺無以言表。
再者,電影學的學習也不只是看電影這么簡單--有大量相關專業書籍需要閱讀,否則你永遠無法知道什么是“符號語言學”,什么是“鏡頭語言”,不知道什么是“特寫、中景、遠景”,更不知道這些林林總總的專業現象都傾注了創作者怎樣的情緒,看著那些嬉笑怒罵的表演自己永遠都像是一個走不進電影世界的外人,那種感覺其實很難受。除此之外,我特別注重文學理論方面的知識積累。為了更好地理解電影,為了有更廣闊的視野和堅實的基礎,我還涉獵了管理學、經濟學、市場學、美學、哲學等方面的書籍,這種沉浸在電影的圣殿中不能自拔,盡情感受其藝術、學術氛圍的感覺,是一種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幸福,就像磁鐵一樣,不功利,不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