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學霸”大學生狂攬65證書,卻找不到工作,后有商學院的研究生,畢業在5平米不到的地方擺攤賣腦花?老實說,在看過了各種博士生賣方便面,美女學霸烤魷魚、研究生攤煎餅、煮米粉、賣肉夾饃以后,小編看到類似新聞已經很淡定,相信讀者亦如是。這已經不能單純解讀為就業不易,自行分流了。
小時候被問到長大以后要做什么的時候,要當科學家的請舉手;要當老師的請上前一步;要當領導的,自覺給自己掌聲鼓勵!這些夢想是有根源的,在我們小時候,那個時代,這些勞動者的工資也不高,但因為單位而來的隱性福利卻不少。有個單位,多半都能分套房子。除卻這些物質上的糟粕,職業能夠在精神上回饋,足以讓你昂首挺胸回家面對親戚朋友的艷慕。
80后的生活很物質,90后活得更現實;槠谶m齡男青年甭管是否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被問到收入、房車這類問題,丈母娘那關也不是很好過的。前不久,人保部澄清了,現在不是公務員的離職潮。好吧,如果名校畢業過五關拼殺進入國家機關后,發現要面對的是不高的工資,和高額的房價,畢竟大家都是要過日子的,有關部門說啥就是啥吧。這時候這些大學畢業生參加同學聚會,發現當年不如我的XXX,現在跟親戚做個生意,居然掙得比我多多了。
這就涉及一個問題了,改革開發這么多年,衡量幸福生活的標準還是生活能否富足,與你干什么職業關系不大。雖然不是說物質生活滿足就OK了,精神追求也很重要,不然就不會有那么多富翁花錢看心理醫生。但是財務不自由,還是不幸福比較大的原因。總結下來,就是生活教給大家,要更重實效,不要停留在膚淺的 “表面”上。
工作不分貴賤。這句話讓我們汗顏,但目前看來,這些90后的孩子們比我們看得清楚。衡量工作的就是付出和收獲,其他什么工作所謂的高低都是白扯。
“不想循規蹈矩”、“要放得下架子”、“不想只做‘螺絲釘’”、“有想法,就要嘗試”……對于創業原因,他們各自給出了不同說法,但無不透著要實現自我價值的強烈意愿。這也反映了大學生擇業觀正發生可喜的變化。
如何實現自我價值?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正變得多元和豐富多彩。還是那句老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在自己的崗位里,以自己辛勤的雙手干出一番成績,無論從事什么行業,都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也配得上大家的掌聲。
大學也不是白上的,好多創業者就是從大學的專業中,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所以學渣們,你們還不來看看哪些專業更容易出創業者?
馬上就要到畢業季了,連續幾年,每年都是“最難就業季”。何不借著“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新風,在市場中尋找“自我價值”,去偽存真,在人生里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呢。
創業,不是去受苦受難的,而是先實現“人身自由”,然后嘗試找到“財務自由”。所以重歸納總結,經歷事情一定要總結出經驗教訓,最后祝愿大家都能重視實際,找到“自由”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