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研究生報考時的心態,直接影響了研招單位的招生情況。眾所周知,研究生招生一般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報考,一部分是調劑,在供需失衡之時,一些非重點及偏遠地區院校即使報考者少,尚可通過調劑來“撿漏”。不過,隨著考生心態的變化,影響的不僅僅是報考環節,還包括調劑環節。
眼下,正值研究生調劑及復試之際,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研招網得知,在掛出接受調劑考生的院校名單中,除了一些非重點高校及偏遠地區高校外,還包括部分北京、上海、深圳的非重點高校,甚至還有部分“985”高校的非優勢專業。對于一些沒有掛出調劑信息的高校,北京商報記者以考生身份致電后得知,有些院校的部分專業仍可接受調劑。
“事實上,很多院校的調劑信息并不會對外公開,特別是對于一些重點的、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更不愿意公開。為什么?如果這所學校對外公布說沒有招滿,畢竟不是一件多么有面子的事情。”有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于北大、清華這樣報考激烈的院校,那些沒有競爭優勢的院校卻面臨招生困境,很多院校被迫與一些第三方機構合作,由第三方機構負責“透露”內部調劑信息。
謝際寧分析稱,隨著招生越來越困難,一些院校和專業并不只是面臨著完不成招生計劃這么簡單。“如果第一年完不成招生計劃,有可能會影響第二年的招生,還有可能影響就業。如果第三年還招不滿,根據教育部規定,該專業則有可能直接被砍掉。”謝際寧表示,接下來的幾年里,研究生招生院校及專業或將迎來一輪洗牌,而最先倒下的,無疑是那些在大學擴招浪潮中匆忙建立起來的、并沒有形成特色和口碑的招生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