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層次人才、創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會服務的重任。研究生教育改革能否擁抱社會需求,走在教改前列,既關乎教育事業本身的成敗,也關乎中國經濟升級版能否成功打造。
研究生告別免費教育應如何看?培養結構的調整意味著什么?未來改革怎么走?這些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收費本身,不是關注點
貴在促進體制完善,實現過程公平,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9月已至,新的學期開始了。開學前兩天,華北電力大學研一新生葉琪就來到了學校。除了托運的行李,隨身的證件,今年葉琪還多了特殊的一頁——研究生交費說明。和葉琪一樣,從今年秋季學期起,所有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都要交學費了。
研究生告別免費教育的變化,緣于《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的規定。2013年,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下發的這個意見規定:全面實行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按照“新生新辦法、老生老辦法”的原則,向所有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蛾P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也明確,取消國家計劃和自籌經費“雙軌制”。
實行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主要是從哪些方面考慮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不屬于義務教育,從理論上來說,收費是正常的事情”,華北電力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趙冬梅教授告訴記者。“選擇研究生教育是為了自身競爭能力的提升,進行收費是合理的。”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曙光教授指出,“取消雙軌制有利于擺脫原來計劃經濟的慣性,適應市場經濟的趨勢;其次,也有利于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讓學校教學跟得上形勢。”
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敬波看來,實行研究生收費還有一層重要意義:“過去研究生是否交學費是‘一考定三年’,實現的是‘入口公平’。實行研究生收費制度后,完善配套的獎助政策體系,更強調學生學業導向,形成競爭性激勵,實現‘過程公平’,更有利于國家資源的合理分配。”
趙冬梅指出,研究生教育收費本身,并不是核心和關注點,關鍵在于能否建立配套的獎助政策體系。今年新入學的研究生對這種說法最有發言權。葉琪告訴記者:“研究生收費并不是自己是否選擇讀研的決定因素,最重要的是對自己進行‘投資’,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且,我們學校相應的獎助學金也有了調整,整體看來是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中國人民大學考研失利準備再戰的小何,更是用玩笑式的語言——“收費不考研不是真愛”支持著葉琪的說法。華北電力大學的另一位研一的新生霍箭告訴記者,“我報考前也考慮過學費的因素,但我發現按現在的獎助學金政策,即使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學生,也是有保障的。”
“學校趕上了好時候”
專業學位不矮化,與社會轉型同頻共振
與研究生收費同樣引人關注的是培養類型結構的變化。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要努力實現研究生教育的類型結構轉變,從以學術學位為主切實轉變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協調發展;實現培養模式轉變,從注重知識學習切實轉變為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并重。
“在研究生教育的類型結構調整中,學校趕上了好時候。”趙冬梅告訴記者,“作為具有行業背景的高校來說,我校從中是受益的,能發揮作用且有發展機會。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專業型研究生,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增強行業影響力。另一方面,招收專業型碩士有利于培養面向行業需求的專門高層次技術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突顯職業導向,有較強的就業牽引力,我校作為行業特色型院校有了更好的發展機會。”
“趕上好時候”,表達出的是高等教育始終與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同向同行、同頻共振的發展規律和建設經驗。與基礎教育相比,高等教育有更為明顯的社會屬性。高等教育的升級版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基石,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是我國高等教育必須面對也必須解決好的重大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創新是最核心的動力,人才是最核心的資源。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新型人才的主要來源。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的支撐,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戰略任務。在經濟轉型期,研究生教育對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資源供給是否充分?
王敬波認為,全國法學專業研究生的就業率并不理想,但是,我國法治社會、法治政府建設進程中法學人才并不過剩,大有空間。造成這種失衡狀態的原因在于沒有實現理論知識素養訓練與實踐能力培養并重。“法治中國的構建,要求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理念,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其次還要有實踐能力,能分析、解決問題; 再次,還要有立足國情的態度和國際視野。”李曙光指出。
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協調發展,這一轉變正是適應經濟轉型、產業升級需求的給力體現。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只是類型的區分,培養模式的側重點不同,并沒有高低之分: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以提高創新能力為目標,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學校不能矮化專業型研究生”,趙冬梅強調,“在專業型人才培養方面,要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注重職業對接,形成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理論、實踐相結合,促進科研成果產出,最終形成企業、學校、學生共贏的局面。”
更加完善,值得期待
加強頂層設計,還要有國際大視野
“我是專業碩士,學校對我們有專門實習安排,能提前介入工作,求職更有底氣。”將要找工作的華北電力大學學生王昊天自信滿滿。
個體自信的背后,是教育事業的支撐,是教育制度的自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穩步發展,上世紀末進入快速發展軌道。2011年,全國在讀研究生總數164.6萬人,位居世界前列,已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但總體上看,研究生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培養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