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是研究和從事防治環境污染和提高環境質量的科學技術。環境工程同生物學中的生態學、醫學中的環境衛生學和環境醫學,以及環境物理學和環境化學有關。由于環境工程處在初創階段,學科的領域還在發展,但其核心是環境污染源的治理。
環境工程學是在人類同環境污染作斗爭、保護和改善生存環境的過程中形成的。從開發和保護水源來說,中國早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就創造了鑿井技術,促進了村落和集市的形成。后來為了保護水源,又建立了持刀守衛水井的制度。
從給排水工程來說,中國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就用陶土管修建了地下排水道。古代羅馬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開始修建地下排水道。中國在明朝以前就開始采用明礬凈水。英國在19世紀初開始用砂濾法凈化自來水;在19世紀末采用漂白粉消毒。在污水處理方面,英國在19世紀中葉開始建立污水處理廠;20世紀初開始采用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此后,衛生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等逐漸發展起來,形成一門技術學科。
在大氣污染控制方面,為消除工業生產造成的粉塵污染,美國在1885年發明了離心除塵器。進入20世紀以后,除塵、空氣調節、燃燒裝置改造、工業氣體凈化等工程技術逐漸得到推廣應用。
在固體廢物處理方面,歷史更為悠久。約在公元前3000~1000年,古希臘即開始對城市垃圾采用了填埋的處置方法。在20世紀,固體廢物處理和利用的研究工作不斷取得成就,出現了利用工業廢渣制造建筑材料等工程技術。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在環境工程學科領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并熟悉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環境科學研究和解決工程技術實際問題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的高級環境工程人才。
師資情況:
目前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助教3人。
主干課程:
氣溶膠力學、膠體與表面化學、水處理工程、環境工程微生物原理、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理論與實踐、環境分析與監測。
畢業生適應范圍:各級政府及環境保護局,大專院校及科研設計院所,廠礦企業及與環保產業相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