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業大學(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學校前身是創立于1946年的“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由中央與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是北京市重點建設的多科性高校,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院校。其綜合實力接近國內“211工程”院校水平。
截至2014年9月,學校占地32.05萬平方米,各類學生16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184人,研究生23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學生 3100人,外國留學生500人,已經形成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從全日制到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的多層次、廣覆蓋的辦學格局和教育體系。
歷史沿革
1946年,北方工業大學的前身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創立,新中國成立以后,學校經歷了北京重工業學校、北京鋼鐵學校、北京冶金?茖W校、石景山冶金學院等幾個發展階段。
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冶金機電學院。
1984年,學校劃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領導,是總公司重點建設的一所院校。于1985年經國務院批準,由北京冶金機電學院易名為北方工業大學。
1998年,學校改由中央與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
1998年,學校劃歸到北京管理之后,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提出了“立足北京、面向全國、面向有色金屬工業、重點為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服務定位。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4月底,學校有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研究中心6個,校級研究所10個。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現場總線技術及自動化、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技術
省部級研究中心
云計算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變頻技術北京市研究中心、軟件集成與服務計算研究分中心、高技術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中德軟件集成技術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所
計算機應用研究所、機電工程研究所、自動控制研究所、經濟法研究所、經濟研究所、管理研究所、法學理論研究所、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建筑設計院等研究單位
研究成果
根據2014年9月官網顯示,學校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等在內的國家和
北京市重大和重點項目,完成了1000余項與企業合作橫向課題,有70多項成果通過省部級鑒定,獲國家專利7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錄論文800余篇,出版專著或譯著220余部。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50余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學校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魯迅文學獎1項;科研經費總量過億,較“十五”末翻了兩番;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魯迅文學獎1項。被SCI、EI、ISTP和CSSCI檢索的高水平論文發表數490篇,比2006年增加七倍多。2012年,又獲得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術資源
圖書館藏
根據2014年9月官網顯示,該校館藏文獻126萬冊,館舍面積1.96萬平方米。
引進了50多個中外文電子資源庫,包含了30多萬種電子圖書、10000多種外文全文電子期刊、10000多種中文全文電子期刊、30多萬篇學位論文以及一批事實數據庫;建設了包括考研專業參考書、考研專業試題庫、金榜題名、英語四六級題庫等特色資源庫,整合了專利文獻、電子報刊等網上免費學術資源,開展了文獻傳遞、館際互借服務。
院系設置
截至2014年9月,學校設有5個院部,7個院系,設立43個本科專業,21個專科。[11-13]
學部/學院
|
專業名稱
|
|
工學部
|
智能制造與控制工程學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
工業工程
|
||
機械電子工程
|
||
機械工程
|
||
交通運輸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
自動化
|
||
計算機信息與工程
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軟件工程
|
||
數字媒體技術
|
||
通信工程
|
||
網絡工程
|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
環境工程學院
|
材料化學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
環保設備工程
|
||
環境工程
|
||
文理學部
|
人文系
|
公共關系學
|
英語系
|
英語
|
|
日語系
|
日語
|
|
數學系
|
應用統計學
|
|
經濟管理學院
|
財務管理
|
|
電子商務
|
||
國際商務
|
||
會展經濟與管理
|
||
酒店管理
|
||
物流管理
|
||
信用管理
|
||
應用藝術設計學院
|
產品設計
|
|
工業設計
|
||
環境設計
|
||
視覺傳達設計
|
||
高職(國際)學院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
工商企業管理(商貿經營管理)
|
||
國際商務(中澳)
|
||
會展策劃與管理(中澳)
|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游藝設備維護與管理)
|
||
計算機網絡技術
|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建筑經濟管理
|
||
金融保險
|
||
酒店管理(中澳)
|
||
模具設計與制造
|
||
人物形象設計
|
||
社區管理與服務
|
||
數控技術(機床數控技術)
|
||
數控技術(數控與機械切削師)
|
||
通信技術
|
||
眼視光技術
|
||
應用電子技術
|
||
應用韓語(外貿韓語)
|
||
應用英語(涉外商務)(中澳)
|
師資力量
截至2012年12月底,教師中的高級職稱比例為48%。教師中博士學位獲得者占38%,碩士以上學位獲得者占85%,35歲以下青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學歷的達到100%,三項比例均遠高于全國重點大學平均水平。另外,學校還擁有國家級優秀教師1名,北京市級教學名師7名,市級高層次人才5名,北京市突出貢獻專家1名,北京市百千萬人才3名,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2名[14] ,以及市級創新團隊12個,市級創新人才13人,市級科技新星5人,市級中青年骨干教師81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