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寫作除了需要精煉中心思想和運用寫作套路,還需要引經據典,根據結合時事驗證論點,提升文章質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寫作的素材,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1、 多語變失語
把“教師”叫“老希”、“葡萄干”說成“帕塌干”……三歲半的童童說出的話別人怎么都聽不懂。孩子的“病因”是語言學習過早、過多所致。
童童的父親的美式英語講得非常流利,母親也能操一口流利的日語。童童剛出生,父母就想出一個“高明”的辦法:從孩子學習語言開始,就由爸爸對他講英語,媽媽講日語,退休在家的爺爺奶奶則與孩子講漢語,“三管齊下”對孩子進行語言培訓。剛開始,童童的確掌握了不少外語詞匯,但時間一長卻出現了問題:他經常會把英語、日語和漢語混在一起,結果什么都不是;講漢語詞匯時,也拖長音發出一個外語的腔。到后來,童童的話除了父母能猜出以外,別人都不得聽不懂。
童童的父母急了,于是加大“教育力度”,頻頻糾正童童。沒想到,被糾正的多了,小家伙索性不開口說話了,而且看到生人就躲,有什么要求寧可給家里人比劃也不愿開口。
2、繩子不能太長
當年在農村上初中時,放學回家就得去放牛。其實放牛也就是把牛拉到村頭的河堤上,將牛繩子的一端插在地里就可以了。我一邊看書一邊照看著牛。
一天放晚學,我看到父親已經把牛拉到河堤上了。那頭牛正使勁地噴氣發動吃著身邊的青草,并試圖往其它地方挪,可惜繩子牽住了牛。我趕緊跑回家,找來一節繩子,把原先那根樣短的繩子接長了許多。我繼續看我的書。
一會兒父親來了,父親責怪我。說我為什么要把牛繩子放得那么長。這時,我才注意到牛在以長繩子為半徑的圈子里,并沒有成片地吃草,而是東一塊西一塊地吃,而且它還想往遠處去。
父親說,你把繩子放得越長,牛就會越不認真地去吃草,它就會挑三揀四。
果然,父親收回了接長的繩子。牛并沒有挨餓,而是很快吃得飽飽的。
到如今,當教師的我,還記著父親說過的話。這里面確實有樸素的哲理。
3、往前一步,臂就長了
我小時候經常生病,無奈之下,母親開玩笑似地聽從一位教師的話,將我送進一個業余武術班練習拳擊。每次訓練課上,我都只有防衛的份兒,從來揮不出拳頭,教練氣急后幾近歇斯底里的“出手啊,出手啊”的喊聲狂風一樣在我耳邊呼呼刮過,但這只能讓我把頭縮得更低,背弓得更彎。最后,教練找到母親,說明情況,并要求我退出訓練。
晚上,母親問:“為什么總不出拳呢?”我告訴她,我的臂太短,總是打不到別人。
就在這時,母親平靜地說了一句:“往前一步,臂就長了。”
就是這么普通的一句話,使我徹底改變了一切。
4、十個指頭按不住跳蚤
十個指頭按不住跳蚤,道理好懂。
可是眼下,人們都想十個指頭按跳蚤。當上小官又想當大官,一邊讀學位,一邊又考著職稱,舍不得名聲,又放不下金錢,丟不下老婆,又不斷絕情人;看著人家下海成功,也要去試,聽說人家炒股發財,也要去買。欲望太多,必心氣浮躁,都恨不得一夜暴富,一伸手,就按住十個跳蚤。十個指頭都用上,跳蚤卻跑了。
5、乞丐的特長
有天中午,我途經新華大廈時,看到一位腿部殘疾的乞丐坐在地上,用白粉筆寫字,字體工整整潔,系“正楷字”,表現出一定的書法功底,而且所寫內容情真意切,排列整齊,讀起來有韻律感,詩歌韻文特點十分明顯。圍觀的行人紛紛投幣,以表達心靈的感動。
以前,在別處遇到乞丐時,也發現有“特長型”乞丐,人們自動投幣的機會概率較高,與此相反,沒有特長,只會呆呆靜坐或下跪流淚的乞丐,則投幣率很低,幾乎為零。
我恍然大悟,即使做一個乞丐,也應該成為有一技之長的“特長型”、“勤奮型”、“開拓型”、“創新型”乞丐。
6、只識背影
北宋時,宰相王旦有個馬夫,為他趕了五年馬車,服役期滿向王旦告辭,王旦竟不認識他。等馬夫轉身走時,王旦卻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趕車勤勞,給了他豐厚的賞賜。原來,這個馬夫平日只知趕車,正臉都難露一下,王旦只熟悉他的背影,所以見到他的臉面時反倒不認識了。待馬夫轉身出去,那熟悉的背影,很快喚起了他的回憶。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大批默默誠實勞動、不求聞達的人。他們可愛而又平凡,無聲無息地忙碌在生活的某個角落里,一心扎到工作當中。人們看不到他們的正面亮相,看到的永遠是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也從未把頭從工作中抬起來,去拋頭露面,博得場面上的喝彩。
7、香港小姐決賽
在一次香港小姐的決賽中,為了測試參賽小姐的思維速度和應對技巧,主持人提出了這樣一個難題:“假如你必須在肖邦和希特勒兩個人中間,選擇一個作為終身伴侶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個?”
其中有一位參賽小姐是這樣回答的:“我會選擇希特勒。如果嫁給希特勒的話,我相信我能夠感化他,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發生了,也不會有那么多的家破人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