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醫學院已經將2016年考研復試及調劑初試成績要求的通知公布了,請考生盡早做好考研調劑復試的相關工作,小編搜集的詳細內容如下:
現將我校201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進入復試及調劑初試成績要求公布如下:
一、報考我校臨床醫學(含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為: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A類考生)。
二、報考我校“大學生士兵計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為:總分為“國家線”下浮20分,單科為“國家線”下浮5分。
三、報考我校其他專業碩士研究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為: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A類考生)。
皖南醫學院簡介:
皖南醫學院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確定的具有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授予權院校之一,于1988年順利地通過了國家教育部關于本科教學工作的合格評價。皖南醫學院已發展為一所具有一定規模,基礎較為雄厚,辦學效益顯著,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大學。皖南醫學院是安徽省屬普通高等學校,學校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 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學校有新、老兩個校區,學校占地700余畝,各類建筑35萬平方米。其中,新校區瀕臨長江,綠水環繞,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徽派建筑風格與現代氣息相得益彰,也是辦學的主校區。
主辦刊物
學校重視教學科學研究,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先進,F擁有省級精品課程7門,省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主辦《皖南醫學院學報》、《中國臨床藥理與治療學》兩種刊物,面向國內外發行。
辦學規模
皖南醫學院學校辦學規模穩步擴大,人才培養層次逐步提升。至2011年8月底,全日制在校生23083人,其中本科13557人;?2294人;碩士研究生560人;成人教育6672人。
畢業生就業率均處在省屬高校前列。建校以來為社會培養了2.1萬名醫療衛生人才。1984年至1997年與原地質礦產部聯合辦學14年,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
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特色專業4個、教育部網上合作中心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個、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1個、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1個、省重點發展學科3個、省特色專科5個。公開出版《皖南醫學院學報》、《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種學術期刊。圖書館藏書37萬冊、電子圖書35萬冊,中外文期刊1124種。學校與美國、日本、新加坡、德國等國家以及香港、臺灣地區的高校及研究機構廣泛開展學術合作交流,形成了對外交流的新格局。
基礎設施
皖南醫學院學校辦學條件完善,服務設施完備。占地936畝,各類建筑面積33.19萬平方米,擁有現代化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學生公寓、學生活動中心等教學設施及多功能體育館、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體育設施。建有完備的校園計算機信息網絡。
醫學院堅持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共設有56個教研室、20個實驗室和10個研究室(所)。還設有人體解剖學實驗中心、形態學實驗中心、機能學實驗中心、病原生物學實驗中心、預防醫學實驗中心、電化教學中心和計算機網絡中心等。學院在定量藥理、細胞電生理、生殖醫學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有多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國家級獎勵,其中有些項目的研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該系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增加教學經費投入,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從根本上改善了辦學條件。系護理實驗室由學院統籌規劃建設,開辦本專業以來共投資127萬元,實驗室設施基本完善,設備先進、利用率高,為本科人才培養發揮較好的作用。穩定的實習基地,并逐步地鞏固和完善,絕大部分為三級甲等醫院,保證了良好的教學質量。依托附屬醫院完成后期教學,在附屬醫院建立臨床護理教研室。護理部主任兼任教研室主任,從師資、設施建設到學生見習、實習都得到有力的保證。
師資力量
皖南醫學院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有教職醫護員工25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500人,其中有正高職稱120人,副高職稱317人。先后有25人榮獲國家和省級優秀教師或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9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2人為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6人為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4人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
學院有教職醫護員工190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98人, 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64人。先后有15人榮獲國家和省級優秀教師光榮稱號或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2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4人為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6人為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2人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 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先后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日本等國的醫學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聯系,并選派了幾十名專家學者出國訪問、考察和研修,擴大了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