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系概況】
新材料、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是21世紀的三大主要發展領域,其中,新材料又是汽車、航空、通訊、家電、IT、生物醫藥、國防、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等基礎。本系前身是材料科學研究所,1982年復旦大學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組織物理系、化學系部分人員設置,是國內綜合性大學中最早設立具有工科性質的材料學科的幾個單位之一,1986年3月正式建立校直屬的材料科學系。學科領域和具體研究方向的設置宗旨是根據國家和上海市的經濟發展需求,結合復旦大學的特點,力求從“特、新、功能”三個方面開展材料與器件的設計、制備及其構效關系研究和應用開發。
本科專業3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功能材料方向)”
碩士點4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物理電子學”,含“材料工程”工程碩士點;
博士點3個:“材料物理與化學”二級學科、“物理電子學”二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博士后流動站1.5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部分)”;
重點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建設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上海市重點學科、“物理電子學”納入“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建設;
主要科研機構:國家微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分析中心、國家教育部先進涂料研究中心、專用材料與技術國防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光纖研究中心等4個省部級和學校層面的研究中心,以及新型能源材料研究所、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所、功能聚合物材料研究所、材料可靠性與設計研究所等。
【師資力量】
材料科學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78人,其中教授22位 (博士生導師18位),副教授25位,講師9位,博士學位獲得者48位,海外留學經歷者30余位。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計劃7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人、市優秀學科帶頭人1人、市曙光學者4人、市啟明星8人、市浦江人才計劃3人。孫晉良院士、褚君浩院士等為我系兼職教授、德國Hartmann 教授為我系名譽教授。
【科研狀況】
近五年來,本系教師共承擔和完成了包括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教育部、上海市等各類重大重點項目,以及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共計250余項,其中,科技部02專項1項、科技部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和上海市重大項目各1項、國家“863”項目6項,累計科研經費10400多萬元,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理論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實際應用成果。平均每年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85篇,五年累計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超過85項,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應用于奧運會、世博會、國家的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國防工業、汽車工業、建筑工業、石化工業、電力工業等,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近五年來,以本單位人員作為第一獲獎人共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 5項、二等獎4項,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篇。
【培養目標•教學特色】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綜合素質的創新性人才、未來的學術和行業精英。
教學特色: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物理與化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莙政學者”、“望道學者”、 “創新性實驗計劃”和“挑戰杯”等學生科研活動;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本科生獲得去海外著名大學交流交往的機會,培養“國際化視野”。
【深造•就業情況】
材料科學系非常重視學生的就業工作,一方面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學生進一步深造,使在國內就讀研究生和出國深造的學生穩定在近50%以上;另一方面積極架起學生、學校和社會之間的橋梁,對學生的發展取向進行細分,個性化地指導和組織每一類學生的職業規劃,力求使每位畢業生都找到最適合個人發展的工作。積極發掘系內資源,充分利用系內教師與企事業單位的廣泛聯系,為學生提供信息和交流的機會。本系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位于我校前列。每年都有學生進入Motorola、Intel、Phillip、三星、松下、朗訊、DuPont、Henkel、ICI、GE 和BASF等著名企業,并獲得用人單位的較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