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2017陜西科技大學微生物學考研大綱

        發布時間:2017-08-29 編輯:少冰

          隨著2017考研的接近,各個院校的考研大綱也相繼出臺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2017陜西科技大學微生物學考研大綱,僅供大家參考。

          參考書目:《微生物學教程》第三版,周德慶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初試自命題考試科目:考試時間3小時,150分

          第一章 緒論

          一、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特點

          1.微生物的概念及分類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二、微生物學發展簡史

          三、微生物學及其分科

          四、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一、細菌的形態與構造

          1.細菌菌體形態

          2.細菌細胞構造

          (1)細菌細胞一般構造:細菌染色法,革蘭氏染色,細菌細胞壁結構、組成與功能,缺壁細菌;細胞膜結構與功能,間體結構與功能;細胞質和包含體的結構與功能;核質體結構與功能。

          (2)細菌細胞特殊構造:糖被結構、組成與功能;鞭毛和菌毛的結構、組成與功能;芽孢結構、組成與功能。

          3.細菌繁殖特征

          4.細菌群體特征

          二、放線菌形態與構造

          1.放線菌的形態與構造,鏈霉菌的形態與構造

          2.放線菌的繁殖特征

          3.放線菌的群體特征

          三、藍細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形態與構造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一、真核微生物概述

          二、酵母菌的形態與構造

          1.酵母菌菌體形態

          2.酵母菌細胞構造,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等結構與功能。

          3.酵母菌繁殖特征及生活史

          (1)酵母菌繁殖特征:無性繁殖---芽殖、裂殖,有性繁殖---子囊孢子的形成。

          (2)酵母菌生活史,單倍體型、二倍體型、單雙倍體型

          4.酵母菌群體特征

          三、霉菌形態與構造

          1.霉菌的形態與構造,菌絲、菌絲體形態與構造,菌絲體分化

          2.霉菌細胞構造,細胞壁結構、組成與功能。

          3.霉菌的繁殖特征

          (1)無性繁殖: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等的產生。

          (2)有性繁殖:子囊孢子、接合孢子等的產生。

          (3)霉菌生活史

          4.霉菌的群體特征

          四、蕈菌形態與構造

          1.擔子菌的形態與構造,鎖狀聯合、擔孢子的形成。

          2.擔子菌子實體產生及生活史。

          第四章 病毒和亞病毒

          一、病毒

          1.病毒形態、構造與組成

          (1)病毒形態、構造: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

          (2)病毒組成:病毒核酸、病毒蛋白質。

          2.病毒繁殖特征

          3.病毒群體特征

          二、噬菌體

          1.噬菌體形態、構造與組成。

          2.噬菌體繁殖特征,烈性噬菌體和溫和噬菌體的增值。

          3.噬菌體群體特征:噬菌斑、噬菌體檢測。

          4.噬菌體在食品、發酵、生工、醫藥等方面的應用。

          三、亞病毒概述

          第五章 微生物的營養與培養

          一、微生物的六類營養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長因子、無機鹽、水。

          二、微生物營養類型:光能自養型、光能異養型、化能自養型、化能異養型。

          三、微生物營養物質的轉運方式:單純擴散、促進擴散、主動運送、基團移位。

          四、培養基

          1.培養基的定義及常見種類。

          2.選用和設計培養基的原則和配制方法。

          五、測定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直接計數法、測OD值、平板菌落計數法、多管發酵法等。

          六、微生物生長規律及微生物培養方法

          1.同步生長。

          2.典型生長曲線及其在微生物產物或菌體生產中的指導意義。

          3.分批培養、連續培養、固定化培養、高密度培養的概念及應用。

          4.斜面試管培養、液體淺層培養、液體深層培養、搖床培養、發酵罐培養的特點及應用。

          5.常用的厭氧培養方法。

          七、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

          1.溫度:最適生長溫度,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溫度。

          2.氧氣:微生物與氧氣的關系,好氧菌、兼性厭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厭氧菌的基本生物學特性。

          3.pH:微生物與pH的關系及其主要類型,調節pH的方法與措施。

          4.斜面試管培養、液體淺層培養、液體深層培養、搖床培養、發酵罐培養的特點及應用。

          八、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1.消毒、殺菌、防腐、化療等的概念及特點。

          2.常用的高溫滅菌方法、原理及操作。

          3.pH:微生物與pH的關系及其主要類型,調節pH的方法與措施。

          4.常用的酸類、堿類、重金屬、氧化劑、鹵素、醇類、染料、表面活性劑、膽汁和膽酸鹽、化學療劑、生物活性物質等因素對微生物的作用。

          第六章 微生物代謝與調控

          一、微生物產能代謝

          1.生物氧化作用。

          2.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發酵的概念及特性。

          3.微生物對淀粉、蛋白質、脂肪等大分子的降解作用

          二、微生物的發酵作用

          1.葡萄糖的發酵作用:EMP途徑、HMP途徑、ED途徑和TCA循環特點和作用菌群,及其在食品與發酵等工業中的應用。

          2.微生物的氨基酸代謝及其在食品與發酵等工業中的應用。

          三、微生物代謝調節:代謝調節類型及其在食品與發酵等工業中的應用。

          第七章 微生物生態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分布及其資源的開發利用,微生物污染的途徑及原因,無菌操作,空氣中微生物的檢測和空氣凈化與消毒的方法,飲用水及食品的微生物學指標及其檢測方法。

          二、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C、N、P、S元素循環。

          三、微生物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

          四、微生物與環境生物間的關系,互生、共生、寄生、拮抗等。

          第八章 微生物遺傳變異與育種

          一、遺傳變異物質基礎

          1.證明遺傳變異物質基礎的三個經典實驗。

          2.核酸的結構與功能,掌握真核微生物基因組和原核微生物基因組的特點,質粒的概念及其常用的質粒特性。

          二、基因突變與育種

          1.基因突變的幾個基本概念,基因突變引起的表型效應,基因突變的規律,堿基轉換、堿基顛換和移碼突變概念及機理。

          2.自然界突變菌株分離與篩選的一般工作程序。

          3.誘變育種的含義及工作程序,突變株的篩選,營養缺陷型菌株篩選過程中,常見的三種遺傳型個體和三類主要培養基。

          三、基因重組與育種

          1.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組方式,轉化、轉導和接合的概念和特點,感受態、局限轉導、普遍轉導、F+菌株、F-菌株、Hfr和F′菌株的相互關系及其雜交結果。

          2.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組方式,有性重組和準性重組。

          3.原生質體融合原理及育種程序。

          4.基因工程原理及操作步驟。

          四、菌種保藏:菌種衰退及原因,菌種復壯和保藏,常用的菌種保藏方法。

          第九章 微生物分類與鑒定

          一、微生物分類:分類單位,菌種、模式菌種、變種、菌株或品系、型、類群等概念。

          二、微生物命名:命名原則,正確書寫微生物的學名。

          三、微生物鑒定:原核微生物的分類系統和《伯杰氏手冊》,真菌分類系統,菌種鑒定的條件和方法,經典鑒定指標,現代鑒定方法。

          第十章 傳染與免疫

          一、傳染與傳染病的含義,決定傳染結局的三大因素,傳染的3種可能結局。

          二、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特點。

          三、免疫學方法及其應用,微生物抗原性表現;抗原與抗體反應的一般規律。

          四、生物制品及其應用。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