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是一所以氣象科技、信息科技為特色,工、理、管、經、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是中國氣象人才、四川信息產業人才、國家統計事業人才、國防建設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1951年,為適應新中國空軍對氣象人才的需要,學校前身——西南空軍氣象干部訓練大隊在成都創建。1956年,為適應中國氣象事業發展的需要,學校改制為成都氣象學校,著力培養氣象預報和大氣探測人才,為百業待興的新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提供了急需的人才。1978年,為適應中國氣象事業現代化的需要,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成都氣象學院,成為我國兩所主要培養氣象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
2000年,學校由部屬院校劃轉為四川省屬院校,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并整體合并原直屬國家統計局的四川統計學校。2003年學院成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4年學校成為全國第一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培養后備軍官的普通高校。2007年,學校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2008年,學校借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歐洲幾所大學提出并試行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進行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并成為全國CDIO工程教育模式再創新試點工作組副組長單位和電氣組組長單位。2009年,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在全校所有專業實施以專業建設為主線的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2010年,學校成為中國氣象局和四川省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院校、國際CDIO組織正式成員。
經過60年的艱苦奮斗,學校成為氣象事業、信息產業、統計事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辦學思想理念不斷提升,辦學條件、辦學規模和辦學實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一、改善辦學條件,育人環境良好
學,F有航空港和龍泉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800余畝,擁有校舍建筑面積50多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3億多元;圖書館藏書豐富,有紙質適用圖書170多萬冊,電子圖書60多萬冊;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完善;建有142個校外實習基地;辦學經費有保障;領導班子結構合理,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
二、堅持“質量立校”,教育教學水平高
學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8000余名。學校全面推進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大力實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和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在近兩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學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22項,其中一等獎6項。電子信息工程等7個專業被批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軟件工程等12個專業被批準為四川省特色專業;《動力氣象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氣象雷達原理與系統》等26門課程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大氣探測技術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4名教師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電子基礎教學實驗中心等4個實驗教學中心成為四川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氣信息類CDIO工程教育模式創新實驗區、大氣探測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成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強。近五年來,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和創業計劃等競賽中獲得全國性獎勵280多項,其中,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在2005、2007、2009年連續三屆獲獎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六或第七位,位列一般高校第一。
學生綜合素質高。近年來,學校涌現出了以“全國抗震救災模范”蒙祖海、“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丁睿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學生。
社會實踐活動影響大。學校承辦了由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團中央等部委主辦的“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愿者中國行”及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國家統計局主辦的“中國2010人口普查宣傳萬里行”等全國性社會實踐活動,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湖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全國20多所高校積極參與,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給予了大量報道,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學生就業能力強、就業質量良好。據麥可思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對高校畢業學生的跟蹤調研,我校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三、堅持“特色興校”,多學科協調發展
學校學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等學科門類,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型,23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學校有四川省重點學科3個。學校形成了以氣象科技和信息科技為特色,以大氣科學和大氣探測為優勢學科,以信息技術類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為主干學科,以管理學和經濟學為主要學科,以數理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為基礎學科,學科間交叉融合、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四、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水平高
學,F有專任教師1000余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753人,博士231人,高級職稱469人,教授117人。學校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國家級和省級專家50余人。
五、大力加強科學研究,科研水平高、實力強
學校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
長期以來,學校矢志不渝地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突出氣象科技和信息科技特色,加強氣象科技和信息科技研究,重視科技創新,推進產學研合作,不斷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學校是國家重要的氣象科技創新基地,長期致力于青藏高原氣象學、大氣探測技術、氣象業務信息系統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學校在新型氣象雷達系統、中國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大氣輻射與衛星遙感、天氣動力學與東亞季風等方面的研究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學校大力加強信息科技研究,在國內較早從事云計算核心系統研究,主持了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云計算核心系統的研制。學校積極促進信息技術學科同其它學科的交叉融合,積極服務四川信息產業,服務地方和行業信息化,應用研究水平較高,社會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