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及專業
重慶交通大學河海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60年的重慶交通學院水道及港口工程系,1997年水港工程系改名為河海建筑工程系,2003年成立河海學院。
幾十年來,學院始終堅持“人才培養為中心、學科建設為龍頭、核心競爭力建設為根本”的發展戰略,鑄就了河海人“愛水知水”、“上善若水”的特質。在長期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在社會各界、學校黨政及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全院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各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學院現有“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包括“水文學及水資源”、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并擁有包括“巖土工程”、“市政工程”、“地理學”一級學科(含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和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等3個二級學科)和“水利工程”一級學科所屬的二級學科在內的10個碩士點,其中“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為“十五”和“十一五”重慶市優秀重點學科。學院還具有水利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現設有“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工程”、“環境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和“給水排水工程”等7個本科專業,其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并于2011年被教育部批準為第二批卓越工程師實施計劃。
學院十分注重學生能力素質培養,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等學科專業競賽中成績突出;近十年來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率穩居學校前列,初次就業率達90%以上。五十多年來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本科及碩士畢業生 6000多人,一大批校友成為知名學者、科技骨干、企事業單位管理者和領導干部,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廣泛贊譽。
二、技術力量與研發條件
學院師資技術力量雄厚。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特聘教授),教職工135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副研究員)4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0余人,包括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教師、交通部科技英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教學名師、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獲得者、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學者和專家。
學院專業教學及科研條件優越。現擁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支重慶市優秀教學團隊和1支重慶市創新團隊,建設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和4門重慶市精品課程,擁有1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交通運輸部內河航道整治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診斷技術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等5個省部級研發平臺,以及水利水運工程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巖土與地質工程實驗室、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實驗室、仿真實驗室和水利水電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其中水利水運工程重點實驗室建筑面積18310平方米,擁有港口工程實驗廳、航道整治實驗廳、水利水電實驗廳等7個大廳,并擁有占地面積約4萬平米的大型露天試驗場及大型的清渾水供回水系統。實驗大廳內配備有多功能港池、變坡水槽、國內一流的碼頭結構試驗系統等固定實驗研究設備30余臺套,擁有各類儀器設備總數近1000臺套,配置有PIV流場儀、激光顆粒粒度分析儀、ADV激光流速儀、小尺度船模試驗測試系統等目前世界上先進的量測儀器。
學院教學與科研成果斐然。近五年來,先后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和三等獎1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近30項,獲得專利授權20余項。
三、特色研發領域
在長期的學科建設和科研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完成了如三峽庫區航運工程建設、金沙江航運資源開發、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嘉陵江航運梯級開發和瀾滄江國際河流航運開發等許多國家重大水運工程的關鍵技術的研究。在內河航道整治理論與新技術、水沙動力學與數值模擬、內河大水位差碼頭設計理論與應用、水利樞紐通航理論及應用、水工建筑物設計理論與健康診斷、滑坡泥石流機理研究及治理、復雜結構數值分析、水工新結構與新材料、水工結構水毀機理與防治、交通行業環境保護與治理、生態環境破壞與修復、地理信息技術與應用以及區域經濟與規劃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專業優勢和鮮明特色。研究與應用范圍涉足西南及華南等地區的各個通航河流、山區滑坡泥石流治理與交通環境保護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幾十年來,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心和大力支持,我們期望在學院今后的進一步建設與發展中,更好地與社會各界緊密合作,共同為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重慶交通大學河海學院介紹
發布時間:2017-11-26
編輯:
上一篇: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學院介紹
下一篇:重慶交通大學考點2012年研招入學考試通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