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始建于1954年。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國內具有較高聲譽、國際上知名的綜合性的市屬高校圖書館。
圖書館是學校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它履行搜集、加工、存貯和傳播文獻信息的職能,與學校各院(系)資料室互為補充,共同承擔為全校教學、科研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和文獻資源保障的任務。圖書館的館藏建設與學校的學科設置、教學和科研方向緊密聯系,文獻收藏以本校各專業所涉及學科的基礎理論文獻、教學參考文獻、科學研究參考文獻,以及有關工具書為重點。隨著學校“211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圖書館為全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圖書館在館藏規模、服務質量與水平、現代化手段應用、網絡化程度、隊伍建設與管理水平等方面,均達到國內高等師范院校的一流水平。
2003年,在北一區校園建成圖書館新館,館舍面積18900多平方米。圖書館的服務上到了一個新臺階,將開架書庫和閱覽室整合起來,實行集收藏、外借、閱覽為一體的新型服務管理模式;開設研討室22間,供讀者協作學習和小型會議使用;配備自助還書設備,為讀者提供方便。圖書館利用網絡技術、聯合虛擬參考咨詢系統等為讀者提供參考咨詢服務;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程,推出“百分講座”、教師專場等,為讀者提供信息素養教育服務。2010年,圖書館又進一步實行“通借通還”,增設“新書閱覽室”;2012年,圖書館建成學習共享空間,通過整合圖書館的文獻、設備、空間、館員等人力物力資源,為讀者搭建起了一個一站式服務中心和協同學習環境,F在,圖書館全年開館達到了358天,每周開館時間達到112小時。
2010年,建成良鄉校區圖書館,面積1500多平方米。至此,校圖書館總面積已達28200多平方米,設閱覽座位近4000個。
經過近60年的建設和積累,圖書館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學科、多層次、多載體形式的館藏文獻和數據庫體系。目前圖書館共有各類圖書文獻1000萬余冊(件):印刷型文獻298萬余冊,電子圖書679萬余冊,電子期刊20萬余冊。購買非書刊類數據庫88個,自建數據庫 40個。圖書館形成了以歷史學、漢語言文學、數學、教育學等學科文獻為代表的重點學科資源體系,一些學科館藏水平居于國內領先地位。此外,圖書館還重點建設了首都師范大學文庫、學位論文庫、基礎教育資源庫、首都師范大學教學參考資源網。
圖書館重視全校文獻資源的共建與共享。圖書館與相關院系合作,先后建成了“歷史學資料中心”、“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中心”、“外國語言文學資料中心”、“教育學資料中心”等學科分館。到2013年底,全校文獻資源的數據回溯工作基本完成。
圖書館積極謀求同其他文獻信息單位合作,開展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通過參加CALIS、BALIS和主持“北京高校網絡圖書館”項目建設等,通過開通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服務,為我校讀者獲取文獻信息資源提供了多渠道的支持。如今,我校師生“足不出戶”,即可獲取全國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以及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等單位的文獻。
2006年,圖書館引進了以色列ExLibris公司的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Aleph 500和資源統一檢索與開放式鏈接服務系統taLib/SFX,實現了對圖書館及各專業分館采訪、編目、典藏、流通、信息檢索等各項業務的自動化集成管理,自動化管理水平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
2012年以來,圖書館陸續推出短信服務定制平臺、“圖書館小微”微信服務等,正式推出了移動服務。2014年,圖書館引進自助借還設備,將圖書借還業務推到了一個新水平。
圖書館非常重視隊伍建設和科研工作。曾參加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全國文獻資源調查與分布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八五”規劃項目《北京市文獻信息中心工程研究》等的研究工作;參加《全國地方志聯合目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一、二版)等的編輯工作。 2010年至2013年,圖書館主持的包括一批教育部、省市級項目在內的各類項目共計14項。館員們結合業務實踐、依托科研項目,在權威及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0多篇。
圖書館對外交流活動十分豐富,其中最突出的是積極參與全國范圍內的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建設,努力在各級各類學術團體和專業組織中發揮作用。圖書館早在1981年就成為全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委員館,1999年成為教育部高校圖工委委員館,1994年成為北京高校圖工委副主任館。2001年以來,作為管理中心館,圖書館牽頭承擔著“北京高校網絡圖書館”項目的建設。2007年,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簡稱BALIS)恢復成立,我校圖書館當選BALIS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館及BALIS資源協調中心的主任館。此外,圖書館還是中國圖書館學會高校分會常務委員館、首都圖書館聯盟副主席館、全國師范院校圖書館聯盟發起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