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是在原成都地質學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基礎上,經過50余年的艱苦奮斗發展起來的。“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始建于1956年。1993年原成都地質學院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因學科調整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分成“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簡稱“水工系”)及“工程地質與巖土工程系”(后改為“工程地質與建筑工程系”,簡稱“工建系”)。1997年,為了適應高等教育新的發展需要,兩系(水工系與工建系)又合并組建了成都理工學院第一個二級學院——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2001年年底,成都理工學院重新組建并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學校對各院系重新作了調整,將原勘察與機電工程系(前身為探工系)的部分專業合并到我院,形成現在的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自建校以來,與學院直接有關的專業和學科點累計為國家培養了本?飘厴I生9000余人,碩士研究生1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60余人,博士后研究人員12人,為國家建設輸送了一大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和技術骨干。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現設有6個教學系(土木工程系、地質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和力學與工程系),以及基礎力學實驗室和綜合實驗室。綜合實驗室下設地質工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三個專業實驗室。
學院現有各類在校生3400余人,其中本?粕2600余人,碩士研究生(含工程碩士)700余人,博士研究生120余人,博士后研究人員12人。學院現設6個<=19" >本科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結構分析;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土木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其中涵蓋地質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自主設置),巖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地質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巖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結構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3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地質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環境工程;1個博士后流動站: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其中,地質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巖土工程、環境工程為部省級重點學科;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土木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環境工程為省級特色專業。學院有地質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地質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巖土工程省級教學團隊。“工程地質分析原理”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有“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38人。其中122名教師及實驗室教學人員中,有教授(含研究員)26人、副教授(含副研及高工)39人、講師(含助研及工程師)52人、助教(含助工)5人。另有從日本、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國內著名高校、研究所外聘兼職教師9人。學院人才濟濟,現有博士生導師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優秀專家8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四川省學術帶頭人2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資助1人,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霍英東青年教師獎和基金獲得者2人,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獲得者3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人數占教師總數的85%以上。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者有機結合,職稱、年齡、學歷(緣)結構合理,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體的朝氣蓬勃的教學科研群體。該教學科研團隊2008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
學院科研成果顯著。依托于“地質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是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立足于服務國民經濟重大工程建設和防災減災的實際需求,學院教職工先后承擔國家、省部級和橫向委托項目400余項,累計科研經費超過3億元,產生經濟效益達數十億元。研究成果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部省二等以上獎勵30余項,出版專著50余部,國內外發表論文1200余篇。此外,我院還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二等教學成果獎10余項。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17-11-26
編輯:
上一篇:成都理工大學啟動大學生義工學分制度創新改革
下一篇: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