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該如何做職業生涯規劃?下面為大家整合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范文,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
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一、何謂大學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
(一)何謂大學教師的職業生涯
生涯是一生重要工作的綜合。它以職業為中心,非僅職業層面,包括所有人生角色。生涯是自我認知、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定位、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過程。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中的所有與工作職業相聯系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愿望等的連續性經歷的過程。簡單地講,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中職業經歷過程,是指一個人一生連續從事和承擔的職業、職務、職位的過程。而大學教師的職業生涯,則是指一個人作為大學教師從事教師職業的整個過程。
(二)何謂大學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
一般來講,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一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把這一理解和大學教師相結合,我們認為大學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指教師與大學相結合,在對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分析、測定、總結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奮斗目標做出有效的安排。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對教師職業的選擇,對教師職業目標與預期成就的設想,對工作單位和崗位的設計,對成長階段步驟以及環境條件的考慮等。
二、大學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一般印象而言,大學教師的工作穩定,步調規律且單純,還需要有生涯規劃嗎?答案是肯定的。大學教師的生涯發展是為自己規劃出自己的“心靈藍圖”(MindMap),也是一種“虛擬實境”的演練。在大學教師的生涯發展方面,必須作系統的思考,從整體觀照,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來進行生涯思考。大學教師自覺地、妥善地完成職業生涯規劃,實屬重要。
(一)終身教育的需要
20世紀70年代以后,終身教育理念日受重視,生涯發展的研究,已不只偏重個人的職業選擇方面,進而擴大到個人自我潛能的發揮。如何使人生各階段的潛能達到最大實現的可能性,逐漸成為生涯發展研究的重要課題。換言之,一個人不僅要樂在工作,而且也要能安享晚年。大學教師受到此種理念的沖擊,必然會感受到生涯發展和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大學教師逐漸體會到在職進修的必要性,光憑過去所學的知識和經驗,實很難勝任目前的教學工作,必須不斷地進修,吸取各種經濟、政治、科技和教育知識,以擴大知識領域,提升專業能力。大學教師生涯能力的規劃與發展,越來越凸顯其迫切性。
(二)大學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
大學教育質量的提升,主要系于大學教師能否將教學工作當作終生的志業,或是將教學工作當做一生值得奉獻的專業。因此,大學教師必須有自我發展需要和意識。
按照時間緯度,我們可以把大學教師自我發展意識的內容確定為三方面:對自己過去發展過程的意識;對自己現在發展狀態、水平所處階段的意識;對自己未來發展的規劃意識。大學教師應理智地復現自己、籌劃未來的自我、控制今后的行為,使得已有的發展水平影響今后的發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來發展目標支配今日的行為。大學教師發展必須改變傳統的模式,即大學要求——大學組織學習——大學教師實踐——總結,而要改變為自我認識和自我反思——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學習和準備——實踐和行動研究——總結提升。
(三)大學教師確立發展目標的需要
由于我們過去缺乏生涯設計的概念和意識,不少年輕的大學教師對自己要達到什么目標,通過幾個階段達到自己的目標,現在自己處于什么階段,等等問題,腦子里往往是模糊的、不清楚的,有的甚至從來就沒有這樣考慮過。表現在工作上,就是聽從學院或系的安排,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沒有多少自己的追求,態度比較被動。當工作不滿意時,往往歸因于外部的環境制約,認為自己盡了力,沒有辦法克服困難。生涯規劃,可有助于大學教師確定好自己的發展目標,并活出快樂人生!
(四)大學教師適應未來競爭的需要
21世紀初的大學教師面臨的問題將愈來愈復雜,所要處理的問題,已經不只是大學內教學的事情,同時還要進行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要面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家庭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大學教師生涯所面臨的社會沖擊有以下幾個方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學生發展水平的提升;師范教育演變為教師教育;教師權威的重新認識;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知識來源的多渠道化;從本土或地域性的學習轉變為全球性的網絡學習。大學教師必須對生涯發展有所了解,并且進行有效的生涯規劃。
由于缺少有意識地訓練,大學教師發展到一定程度,教學水平和能力往往處于高原狀態,沒有成就感和發展感,這樣很快就會出現職業的倦怠和退縮。即職業倦怠現象。所謂職業倦怠指的是個體無法應付外界超出個人能量和資源的過度要求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為了克服職業倦怠,大學教師很有必要樹立生涯規劃的意識,掌握生涯規劃的方法,真正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大學教師要深入了解教師生涯發展的歷程,并透過適當的生涯輔導與規劃,能順利走出成功的生涯道路。
總之,大學教師生涯是一個意義深長的生涯,我們的生命在學習中成長,在付出中完成。通過制定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將使大學教師個人的生涯獲得極致的發展。思考、生活、學習、工作與行動;健康、婚姻與家庭;知識、情感與技能都將得到整全的發展,得到真正的人生幸福。大學教師生涯規劃應作為大學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
三、大學教師如何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一)了解影響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
大學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種社會行為,它既是有目的的行為,又是在人與人的相互關系中進行的行為。一般來說,影響大學教師生涯規劃的因素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來自主觀方面,如個人的素質、心理活動、個人能動性的發揮等。主要是個人的智力、性向、能力、興趣、成就、價值觀、學歷、資格、經歷;二是來自客觀方面,即社會環境、大學環境、人際關系、機遇、機會等;三是不可預期的因素。
(二)了解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階段
立足于大學教師培養人才的職責和任務,我們可以把大學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劃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適應階段
大學教師在參加工作后1年,主要是拜師學習,并逐漸認同大學教師的職業責任,實現由研究生向教師角色轉變。大學教師在此過程中,要逐漸熟悉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考試測驗等教學常規性工作。通過一年的課堂教學,不斷地把教學知識轉化為教學技巧和能力。
2、練就教學基本功階段
到第3年左右,是大學教師練就教學基本功階段。如備課、上課、批改、輔導、測驗等常規基本功;處理重點、難點等課堂教學基本功;分析和了解學生、管理學生的基本能力等。大學教師在此過程中形成了過硬的基本功,具備了獨立的教育實踐能力,就一定會成為勝任本專業教學的教師。
3.形成經驗和技能階段
到了第5年左右,是大學教師形成經驗和技能階段。這一階段的大學教師必須認同教師的職業價值,逐步樹立起現代教育觀念,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設計、教法和學法指導等教學方式,從而形成了自身經驗體系。
4、成長的“徘徊階段”
在第5至8年間,是大學教師成長的“徘徊階段”。這個階段大學教師會出現在教學業績上提高不明顯,出現心理學上所謂的“高原現象”。不少大學教師滿足于自己已有的一些經驗和技能,就此裹足不前。而那些把教師作為志業的大學教師則加強對高等教育理論的學習和研究,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學過程,積極開展研究性教學,把教學和科學研究有機結合起來。
5、“成名”階段
第8至12年左右,是大學教師“成名”階段。少數越過‘高原期’的教師,用現代高等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對本專業的教學有獨特理解,在扎實而豐富的科研成果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成為本專業的教學名師。
6、“成家”階段
第12年以后的一段時間,是大學教師“成家”階段。在成名教師當中,有些教師不滿足于在本專業教學方面已有的建樹,繼續走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相結合之路,在本學科形成了原創的研究成果,產生了比較廣泛的教學和學術影響,并把研究的觸角伸到教書育人的各個方面,最終成為教育“名家”。
(三)把握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框架
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一般包括確定個人的生涯目標、樂在工作、終身學習、享受家庭生活、安排正當休閑活動、參與社區服務和準備退休生活等方面。
(四)掌握制定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和方法
1、充分認識自己發展狀況
了解自己可說是大學教師生涯規劃的首要步驟,它也是未來事業成功的保證。大學教師要通過自我反思,充分認識自己的成長和發展狀況。
1)何謂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大學教師對自己的各方面情況,特別是教學進行情況所進行的一種回顧、分析和總結。其中,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為反思性實踐(reflective practice)或者反思性教學(reflective teaching),它是一種思考學問題的方式,要求大學教師具有作出理性的選擇并對選擇負責的能力。自我反思是大學教師生涯設計的基礎,是自我主動成長發展的基礎。
2)自我反思的作用
自我反思在大學教師的發展和成長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二十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經驗的二十次重復。除非我們善于從經驗中汲取教訓,否則我們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
第一、自身素質特點的反思。大學教師反思自身素質,是為了搞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生涯設計中,揚長避短,或揚長補短。具體內容包括知識狀況、能力狀況、個性特點和總的特點。確定我是屬于何種類型和層次的教師。
第二、成長環境的分析。大學教師要分析成長的環境,如社會環境、所在大學環境和自己的家庭環境等。
第三、教學活動過程的反思。大學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反思,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較長一段時間的反思,比如一個學期或者一周;一種是對一節課的反思。大學教師教學活動的反思是自身素質反思的具體化,通過教學活動,能夠更準確地反映自身素質如何。同時,大學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可以及時地進行教學的調控,矯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學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的內容包括:教學的經驗、優點、成功之處;教學的教訓、問題;教學的類型和風格特點。
第四、成長歷程的反思。大學教師對成長歷程進行反思,不僅可以有助于增強自己的生涯意識、成長意識和發展意識,而且有助于了解自己已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了解自己所處的成長階段。
4)自我反思的方法
大學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方法,主要有日志和日記、通過與同事的對話、填寫問卷調查表、召開學生座談會、檢查學生的作業、出席會議與討論、參觀考察與觀摩、問題清單法、成長自傳等。
2、了解大學教學工作特性
從大學教學的本質來看,大學教學活動通常具有幾種明顯的特性:大學教學是一種互動;大學教學是種雙向的溝通;大學教學是一種關系適應。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群我關系,逐漸發展出關懷、體諒、接納與積極的性格,使大學生養成樂觀進取的人生觀,無懼于失敗,產生自信,這時教師所扮演的是一個咨詢者的角色,引導大學生自我成長。應允許出現與預先確定的教學設計相偏離的現象,鼓勵學生對教材自我解讀,通過設置問題情境作開放式把握,對某些結果和目標的偏離持寬容態度,重視教學信息的不確定性和教學結果的彈性,強調基于情境的評價(重過程、自我、表現性)等。
3、自我定位與目標設計
1)自我定位
大學教師要給自己一個比較符合實際又有挑戰性的定位。自我定位包括兩點,一是對類型的定位,一是對層次水平的定位。
2)確定職業生涯路線
對新教師而言,在選定從事大學教師這一職業后,為實現職業目標和職業理想還須考慮向哪一路線發展。雖然同為大學教師這一職業,但也有不同的崗位、不同的發展方向。是走專業技術路線向業務方面發展,走行政管理路線向行政方面發展,還是兩條路線同時進行?如果走專技路線,是走教師系列、實驗系列、教管系列還是走思政系列?發展路線不同,對人各方面條件的要求也就不同,這一點不能忽視。
新教師可以針對下面三個問題詢問自己:
第一、希望往哪條路線發展?主要根據個人的價值觀、理想、成就動機和興趣等主觀因素,分析自己的人生目標,以便確定自己的目標取向。
第二、適合往哪條路線發展?主要考慮自己的智能、技能、情商、性格、特長等客觀因素,分析自己與他人的優劣勢,確定自己的能力取向。
第三、可以往哪條路線發展?主要考慮自身所處的內外環境等,分析挑戰與機會,確定自己的機會取向。三個取向確定后,進行綜合分析,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路線。
3)進行具體的目標設計
目標設計的內容,可以從兩個角度分:一是時間的角度,在成長的不同階段,目標是不同的,也就是要設計階段目標,階段目標主要是各個成長階段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當然,除了階段目標,還首先要有一個總的目標;二是項目的角度,在大學教育工作中,有許多方面和項目,都可以成為教師攻克的目標,比如教材開發、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手段的革新、大學生課堂教學管理、課外活動指導、某個問題的實驗或科研等。
在階段目標的設計上,大學教師可以參照教師職業生涯周期的理論,了解各個階段應該解決的主要問題,作為自己的目標。主要的目標設立,可分成下列幾種:工作目標。為個人在工作或職位上所努力追求的理想;生活目標。有的大學教師以桃李滿天下為生活目標,有的則追求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有的則想“教而優則仕”等,有不同的生活目標;進修與休閑目標。包括學科進修、做訪問學者、學位進修和參加本學科學術活動等。休閑娛樂目標,用以調劑身心,減輕工作、生活中的壓力等;退休目標。屆臨退休年齡時,應事先規劃好退休后的目標,參與社會服務,或是培養其它專長,以防止老化現象。
4、成長階段的設計
大學教師在明確了自己在職業生涯上的定位之后,就要想這樣的問題:要成為這種類型這樣層次的人才,實現總的目標,需要什么樣的素質和客觀條件?需要經過幾個階段?成長階段的設計主要就是圍繞這兩個問題來進行的。
具體的工作包括了解自己現在所處的成長階段;設計以后每個階段的發展任務和大體時間;提出和解決成長中需要的條件和措施。
5、 評估與回饋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影響生涯規劃的因素很多,有的可以預測,有的難以預測。因此,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大學教師還需要時時審視內外環境的變化,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修訂。修訂的內容包括:生涯路線的選擇;目標的修正;實施措施與計劃的變更等等。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需要時時審視內外環境的變化,并且調整自己前進的步伐。
(五)確定生涯規劃的表達形式
生涯設計最終要以一定的成果形式表達出來。大學教師一般可以采用計劃式文章的形式表達,也可以采用表格或圖形(階梯式、圓圈式、模型式等)的形式。不管采用什么形式,其所包含的主要內容都是一樣的。
總之,良好的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主要目的在于增進大學教師的持續發展和成長,終極目標在建立大學的地位與形象。從社會的角色期望而言,身負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一位能做好生涯規劃的大學教師,必能有目的、積極主動并快樂地投入大學教學,以至于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培養大學生的質量。
每個大學教師都需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只有這樣,一個大學教師才能做自己生命的主角,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領航員,真正為大學生和自己的生命負責!
看完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范文,接下來為大家提供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選擇中的自我分析,歡迎閱讀!
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職業,常與他(她)本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及能力等有密切關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興趣、性格等是一個人在選擇職業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所以,求職者在擇業過程中,應對自己各方面的情況作出客觀且全面的自我分析。
根據興趣擇業
在擇業過程中,人的興趣和愛好往往具有一種強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只能作為職業選擇的重要依據,而不是全部依據。因為,只有把它們建立在一定能力的基礎上,并與社會需要相結合,興趣、愛好才會獲得現實的基礎,也才有實現的可能。因此,求職者應該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努力發展自己的專長,從而使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明確的針對性,確保在求職時擁有一個更為廣泛的選擇余地。
根據性格擇業
心理學專家認為,根據性格選擇職業,能使自己的行為方式與職業工作相吻合,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從而得心應手地駕馭本職工作。例如:理智型性格喜歡周密思考,善于權衡利弊得失,故適合于選擇管理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職業;情緒型性格通常表現為情感反應比較強烈和豐富,行為方式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故適宜于藝術性、服務性的職業;意志型性格通常表現為行為目標明確,行為方式積極主動,堅決果斷,故多適應于經營性或決策性的職業。
根據氣質擇業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有人選擇了教師的職業,可是性情暴烈缺乏耐心;有人選擇了記者的職業,但生性沉穩、反應遲緩。于是,原先理想的職業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究其原因,并不是這些人能力低下,而是因為他們的氣質與所從事的職業不相適應?梢,氣質不同不僅會影響一個人職業的選擇,而且可能直接影響到具體工作的成敗。所以,求職者應根據自己的氣質類型,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根據能力擇業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日益提高,社會分工愈來愈精細,各種職業都對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求職者在選擇職業時,必須了解自己的優勢所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自己的能力在哪方面表現得更突出之后,再做出選擇。這有助于我們擇業的成功,并保證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揚長避短,取得較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