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和意義
進入21世紀后,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教育形態發生急劇變革,實現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迫切要求提高教師對新教育的適應能力。這需要在我國教育領域盡快引入先進的人力資源開發理論,使教師適應各種挑戰,實現專業發展。同時,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要獲得職業生涯的成功,就必須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通過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管理,使自己的能力、技術、價值觀等沿著崇高的目標,不斷追求、不斷實現。
當一個人選擇并且從事一種職業時,其職業生涯就意味著開始。不論是組織還是個人,確立職業生涯的目標是通過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管理來實現的。影響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的,是社會、教育、個人因素的交互作用。讓自己掌握職業生涯發展的主動權,是實現潛能開發和人生價值的基礎。
(一)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是使老師走上專業化道路的必經之途
在知識經濟社會里,學習化生存,教育創新和教師的終身學習,是新世紀賦予我們教師的歷史使命,教師要完成這一神圣的使命,自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一句話,必須走專業化之路。社會發展進一步證明:教師專業化是世界教師教育的發展趨勢與潮流,也是中國教師教育改革的需求與方向。
本課題研究的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是對有關教師職業發展的各個方面進行的設想和規劃,具體包括:對教師職業的選擇,對教師職業目標與預期成就的設想,對工作單位和崗位的設計,對成長階段步驟以及環境條件的考慮。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是為自己規劃出美好的“心靈藍圖”,也是一種“虛擬實境”的演練。 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最終目的是使個人自我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促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和成長。一位能做好生涯規劃的教師,必能有目的、積極主動并快樂地投入教學,使學生學習具有效率。教師只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才能做自己生命的主角,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領航員,真正為學生和自己的生命負責?傊,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是使教師走上專業化道路的必經之途,抓住了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就抓住了教師發展的牛鼻子。
(二)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是“以人為本”指導思想的進一步深化和細化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以學校行政主管構畫出的學校發展規劃與立足教師自身發展制定的教師生涯規劃,二者常不能有效地統一在一起,從而不能誘發教師參與培訓的內在動力,使培訓處于低效,甚至流于形式狀態。因此借助現代企業管理的根本指導思想 ——職業生涯規劃及管理,便成了我們研究本課題的出發點。
(三)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
通過對參加培訓教師的交談,我們發現許多教師都有這樣一些狀態:從教之初的豪情壯志逐漸消失了,桃李滿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現狀、平淡無為、得過且過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愛的學生似乎都變得令人生厭;甚至有了放棄教師職業的消極想法。實際上,這就是教師職業倦怠的癥狀表現。
職業倦怠也稱工作倦怠(Job Burnout),簡稱倦怠(Burnout),是指個體因為不能有效地應對工作上延續不斷的各種壓力,而產生的一種長期性反應,包括情緒衰竭,疏遠工作與團隊和成就感低落。情緒衰竭,是指個人認為自己所有的情緒資源(Emotion Resources)都已經耗盡,感覺工作特別累,對工作缺乏沖勁和動力,在工作中會有挫折感,緊張感,甚至出現害怕工作的情況。疏遠工作與團隊,是指個體會刻意與工作以及其它與工作相關的人員保持一定的距離,對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熱心和投入,總是很被動地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成就感低落,是指個體會對自身持有負面的評價,認為自己不能有效地勝任工作,或者懷疑自己所做工作的貢獻,認為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對組織對他人并沒有什么貢獻。
教師職業倦怠,主要是指教師難以應付職業對自己的要求而產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狀態,是個體厭倦和畏懼工作任務的一種心理反應。教師職業倦怠現象不但極大地危害了無數教師的身心健康、教師專業發展,而且嚴重影響教育事業、整個社會的發展。因此,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是刻不容緩的。
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結合我國當前中小學教師的具體情況來看,主要有:競爭壓力、教師特定的職業特點、學校管理體制、社會支持與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師本人的人格特征等。所以,要更好地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理應從以上幾方面著手。但我們都很清楚,我國的考試制度不從根本上變革,競爭壓力、學校管理體制、社會期望這些方面是很難得到根本改善的,而考試制度在短期內是不會有大的改革的。
從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理論來看,解決職業倦怠問題的出路之一就是要加強教師職業生涯的管理與計劃。員工通過職業生涯管理認識到自身的興趣、價值、優勢和不足。獲取組織內部有關工作機會的信息,從而確定職業發展目標,制定行動計劃,以實現職業發展目標。組織則需要幫助員工管理好職業生涯,為員工提供最合適的職業和職業發展通道,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能力。
總之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教師成長和走向成功的內在需要,也是學校教育改革和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教師有沒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影響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而且也影響其發展的時間進程和質量水平。每個人一生都必須有其職業生涯,教師從其進入學校開始,如能規劃好職業生涯,最大限度地挖掘,實現自身潛能,就能更好地創造個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每個人都必須清楚地了解,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的最佳路線,發展自己的最佳前景,職業生涯規劃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方法。
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通過教師的工作及專業發展的設計,實現個人和學校的共同成長和發展。教師職業生涯的有效規劃是學校與教師個人雙方的責任, 學校與教師都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雙方共同完成職業生涯的規劃,實現學校與老師的雙贏。
二、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情況
職業生涯管理學說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60年代末,對就業咨詢和職業生涯規劃的討論,其焦點一直離不開員工個人的理想和目標。到了80年代,重心發生了變化,有組織的職業生涯開發在整體改善組織外部條件的商業要求中已成為一種手段。在90年代,重心在于個人和組織兩者之間達到平衡,這種局面的出現,意味著應把有組織的職業生涯管理與開發看作是一種戰略性步驟,最大化地開發個人的職業潛力是組織取得全面成功的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