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職業化?
職業化至少包括從內到外的三個層次: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和職業行為規范。
一、職業素養是職業化的基本特征(職業成熟度)
職業素養通俗講是指職業態度,是否從內心尊重本職業,是否從內心尊重本職業的規則,是否能夠按照職業的操作規范和流程來開展工作,是衡量一個人職業素養的重要指標。從工作態度“我有選擇嗎?沒有,所以我不得不繼續支撐下去。”到“如果沒有選擇,那就快樂的面對吧!”的改變,就是一次職業素養的提升。
二、職業技能是職業化的基本要求(職業核心能力)
職業技能是工作崗位對工作者專業知識的要求,例如律師要對法律有深入了解,從事人力資源服務就要對當地勞動人事法規政策熟悉。
三、按照職業行為規范開展工作是職業化的具體體現
職業行為規范也叫職業行為標準,是經驗的積累,是很多次失敗教訓換來的;規范是效果和效率的保證,能對工作中的疏漏進行有效的防范。我們把完成工作的成功行為進行總結整和,就形成了職業行為規范。因此,職業化程度高的員工總是能夠按照規范來開展自己的工作,以確保少犯或不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效果。
如何評價自己的職業化水平?
內在的東西是可以通過外在的表現來反映的,我們可以通過與職業資格標準和職業行為標準的對比來測評自己的職業化水平。
一、職業資格標準
資格標準是任職資格不同能力級別表現出來的特征,主要包括必備知識、專業經驗、專業技能和工作成果四部分。其中,專業技能是資格標準的核心內容,是衡量一個人是否達到某個專業級別的最主要指標,其包括了若干技能要項,每個要項還可以再包括若干技能標準項。
1、必備知識
它是支持員工完成業務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包括:
● 公司知識:公司文化、公司組織結構、公司產品、公司在行業的地位等公司基本概況和相關業務流程
● 專業知識:主要指本職業專業理論等
● 周邊知識:與工作崗位有關的外圍知識
2、專業經驗
從事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經歷與時間長短。
3、專業技能
4、工作成果
指在專業領域內取得的工作業績。
二、職業行為標準
行為標準是完成某一業務活動的成功行為的總和,基本結構包括行為模塊、行為要項和行為標準項三個部分。
1、行為模塊
影響工作人員業績最關鍵的若干個工作活動。
2、行為要項
一系列的行為要項組成一個行為模塊,是完成行為模塊所描述的工作活動的行為方式,反映了行為模塊成功實現的內在規律性。
3、行為標準項
完成行為要項時需要遵循的行為過程動作及結果。
如何建立本職業的職業行為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
通過對本職業成功人物的行為分析確定本職業的職業行為標準;再在行為分析結果的基礎上,找出支撐這些關鍵行為的知識能力要求,即可確定行業職業資格要求。
成功人物分析一般分成三個步驟來開展,最好挑選3-5位行業成功人物作為分析對象,進行訪談后再進行分析。
訪談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與訪談對象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活動過程。它是收集數據的一種重要方法,不只是收集硬性數據,也收集印象、觀點、判斷等信息。與調查問卷相結合,可以獲取到更為完整全面的信息。
提升自己職業化水平的有效途徑
在完成自己職業化水平測評后,必須針對自己職業化程度不高的因素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和學習,在日常工作中改進自己的職業化水平,然后再測評,不斷循環往復提升自己的職業化水平。
表格、報告等是工作成果的主要載體,流程規范是工作成果的過程,如果有了一個統一規范的工作模板,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設計一套自己的工作模板是使自己快速走向職業化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