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大學四年應如何規劃

        發布時間:2017-04-09 編輯:1019

          ■一年級為試探期 ■二年級為定向期

          ■三年級為沖刺期 ■四年級為分化期

          開學了,又一批大一的新生步入了象牙塔,在高三飽受折磨后一些新生計劃著大一大二先輕松一下,到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遲,但回顧今年學生畢業時的情形,看到更多的是大學生們找工作時的慌亂、艱難。學生們已經淡化了專業對口,不再關心戶口問題,甚至對工資要求也越來越現實,但沒有工作經驗、知識能力儲備不足、英語不夠好、自我定位不夠準確等還是對其就業產生影響。專家認為,其實職業規劃應從大一做起,大學時期是畢業起跑的助跑期。

          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應該人手一份

          在一次對北京人文經濟類綜合性重點大學的205位大學生的調查中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規劃,對自己將來如何一步步晉升、發展沒有設計的占62.2%;有設計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確設計的僅占4.9%。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對自己的發展規劃并不明確,不能運用職業設計理論,規劃未來的工作與人生發展方向,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提前準備和準確定位,甚至影響對工作的適應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用人單位認為學生的社會實踐少,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弱、只學到書本知識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缺乏團隊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和自我認識。而且對未來的發展盲目,沒有規劃。

          白玲工作室首席專家白玲認為學生找到滿意的工作,決勝點在于長期的點滴的積累,有很多同學找工作之前會突擊拿一些證書,有的同學很自卑沒有驕人的成績,其實,這些并不可怕,令人擔憂的是大學生沒有注重有計劃的在生活中培養自己真正有發展潛力的素質。證書、成績、豐富的經歷只是求職的表面文章,真正的“內功”才是最后面試成功的關鍵所在。而這種“內功”是需要認真規劃的。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包括四個步驟

          白玲介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包括評估自我、確定短期和長期目標、制定行動計劃和內容、選擇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徑四個步驟。首先進行自我評估,根據家長、老師和同學們的評價,借助于職業興趣測驗和性格測驗,發現自己是一個較為外向開朗的人還是內向穩重的人,并對哪些問題較為感興趣,如經濟問題還是管理問題,或擅長哪些技能如分析,對數字敏感,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點,她說:“一般的大學生抗壓力能力,合作能力較弱,考慮問題深度不夠,文字表達能力不佳。”

          其次是確定短期和長期目標,長期目標一般是以后職業規劃的頂點,或較高點也就是夢想,但要細化至具體工作,如畢業后進入國際知名管理顧問公司從事研究分析、咨詢工作。短期目標設立一般是素質能力的提高,或有用證書或考試的通過和獲取。

          從試探期到分化期,四個年級側重不同

          大學四年制定行動計劃,選擇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徑也不盡相同,要根據自己的長期目標因人而異,但一般來講:

          一年級為試探期:要初步了解職業,特別是自己未來所想從事的職業或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具體活動可包括多和師哥師姐們進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畢業生,詢問就業情況,大一學習任務不重多參加學;顒樱黾咏涣骷记,學習計算機知識,爭取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絡輔助自己的學習。為可能的轉系、獲得雙學位、留學計劃做好資料收集及課程準備,多利用學生手冊,了解相關規定。

          二年級為定向期:應考慮清楚未來是否深造或就業,了解相關的應有活動,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為主,通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可以開始嘗試兼職、社會實踐活動,并要具有堅持性,最好能在課余時間后長時間從事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增強英語口語能力,增強計算機應用能力,通過英語和計算機的相關證書考試,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三年級為沖刺期:因為臨近畢業,所以目標應鎖定在提高求職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確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在撰寫專業學術文章時,可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鍛煉自己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參加和專業有關的暑期工作,和同學交流求職工作心得體會,學習寫簡歷、求職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積極嘗試,加入校友網絡,和已經畢業的校友、師哥師姐談話了解往年的求職情況;希望出國留學的學生,可多接觸留學顧問,參與留學系列活動,準備TOEFL、GRE、注意留學考試資訊,向相關教育部門索取簡章參考。

          四年級為分化期: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出國的出國,不能再猶豫不決,大部分學生的目標應該鎖定在工作申請及成功就業上。這時,可先對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首先檢驗自己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前三年的準備是否已充分;然后,開始畢業后工作的申請,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校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最后,預習或模擬面試。積極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了解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資料信息、強化求職技巧、進行模擬面試等訓練,盡可能地在做出較為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施展演練。

          規劃的誤區

          大學生雖然重視了規劃,并有相應的目標和實施途徑,但也存在一些誤區,影響了規劃的效果。

          誤區一:急功近利。機電專業的李小琴今年剛上大一,因為父母希望自己以后可以上研究生,所以放暑假期間每天都自學英語和數學,感覺和高中一樣緊張,工作的事情先不考慮,社會活動也不想參加,怕影響學習。

          白玲認為,早準備不是壞事,但也不用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或兩耳不聞窗外事,首先小琴的目標不是出自自己的意愿,這與小琴年齡小、決定能力不強有關,但到了大三或大四,有了自己的主見再想轉向就會為時已晚,即使以考研為目的也不應該一條腿走路,畢竟早晚要就業,如果不增加自己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交際能力,書讀得再好再多也只能紙上談兵。當然,如果以提高認識社會為主要目標,則也不要走另一個極端就是曠課去打工。

          誤區二:準備不足。大學生往往在時間、實力和經驗方面準備不足。時間準備不足表現為誤以為找工作應從大三開始準備就可以了,其實對社會的認識、資料的收集、能力的提高需要提早準備;實力準備不足表現為誤認為看得見的準備(比如證書、成績單)比看不見的素質重要。其實單位看重的是個人長期積累的素質,如合作意識、溝通能力、自我認識等;

          經驗準備不足表現為誤認為有一些社會實踐的背景就可以幫助自己找工作。其實,經驗的獲取是需要一段時間、反復進行的,個別時間的嘗試不表示個人擁有有價值的經驗。

        欄目推薦
        最新推薦